清代首衙——直隶总督府

河北省保定市在历史上也曾留下一些举足轻重的文物景点,其中,保定直隶总督府就是其中首屈一指的文化遗存。

直隶总督府处于河北省保定市繁华的市中心,在它的对面就是有名的总督府广场,广场内经常会有大型的活动在举办,看起来很是繁华。

它也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清朝省级衙府。直隶总督府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李卫走马上任直隶府衙

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封疆大吏之首。

直隶总督一般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官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军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等军民要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

因直隶地处京畿重地,天子脚下,稍有动乱便危及京城安全,所以清朝历代的直隶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倚重的大臣,致使直隶总督位高权重。

直隶总督坐镇省府,令由府发,所以自雍正以后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兴农治水、察吏安民、外交事务、办理洋务及推行新政等都与直隶总督、总督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清中期的直隶总督,最能让我们熟知的就是李卫了,有的说李卫是要饭出身,有的说李卫是雍正的兄弟。

李卫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3朝。李卫深受雍正帝的赏识,历任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并不是出身于市井的“叫花子”,而是江苏丰县一家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1717年,李卫花钱捐了一个贡生,这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也就算是有功名在身了。贡生的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也就算是我们现在说的保送生一样,不过是花了钱的保送生。

1719年,李卫迁户部郎中。据《小仓山房文集》记载,李卫在户部供职期间干了一件让当时还是亲王的胤禛刮目相看的事: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每收钱粮1000两,加收平余10两。

李卫屡次谏阻这位亲王,亲王都不听,于是在走廊上放置一柜,写着“某王赢钱”,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

雍正十分看重李卫“勇敢任事”的优点,自己刚继位就马上任命李卫为云南道盐驿道,第二年擢升为布政使掌管朝廷重要税源的盐务。

1725年,李卫又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兼理两浙盐政。1727年,李卫“寻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1728年,朝廷又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为由,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

1729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1732年,李卫又被内召为府理刑部尚书,寻授直隶总督。

托了雍正皇帝的福,李卫在任直隶总督期间可以好好重修一下总督衙门了。

这时候重修的直隶总督府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元代衙府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的影响。

我国明清两代的衙府建筑多有定规,通常受北京皇宫的影响,主体建筑按前衙后寝的格局,分布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各有一路对称的辅助建筑,共同构成典型的衙府建筑格局。

整座直隶总督衙府建筑方位坐北朝南,东西宽134米,南北纵深约224米,共占地30000多平方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所有房舍都用青砖青瓦建成,其柱均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特别豪华的装饰,整个建筑群质朴威严而又浑然一体。在这一点上很相似于北京的故宫,以及皇家生活、寝居的地方。

李卫不仅修好了直隶总督衙门,他在管理盐政方面也很有能力。他不仅加强了沿海各关隘的巡缉,打击不法商贩盗卖私盐等活动,同时还改革盐政税赋制度,此举,既稳定了盐业生产,又增加盐业税收。

李卫治理海塘成绩卓著。他在海宁自翁家埠至尖山间的近百里海塘险要塘段抢筑乱石塘、柴塘近2300丈,缓和了危急形势;并且设塘兵200名及千、把总等员弁分驻沿塘常年修护。

李卫对整肃吏治也卓有成效。江南督臣范时绎、按察使马世庇护张如云及其党羽以符咒惑民,李卫毫不徇情上书弹劾,使“时绎夺官,世、空北皆坐谴,云如等论斩。”

1734年,李卫不顾忌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鄂尔泰的地位和眷宠均在自己之上,公开上书指参其弟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使鄂尔奇被革职查办。

李卫是一个聪明机智又铁面无私的总督,他尽管文化水平不高,连写奏折、看公文都要师爷帮忙,但是他却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直隶总督中最让百姓称颂的封疆大吏。

[旁注]

封疆大吏 我国古代一级长官,如总督,负责大区域军政事务,职权最重;巡抚掌一省财政、民政、司法,乡试,地位略次于总督,或执掌关防大印的统帅以及品级相当高的官员。

国子监 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

盐驿道 古代官名。清朝道员之一。兼管驿传与盐法。1646年开始置江南驿盐道。湖北、江西、陕西,也曾设之,后来改置为盐法道。四川地区改称盐茶道。

私盐 古代私盐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不合理的食盐专卖制度的直接产物,它的出现大约在春秋末和战国时期。其发展可以中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唐以前的初步发展时期和中唐以后的泛滥时期。

弹劾 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在封建社会,官员之间可以相互弹劾,因为皇帝需要官员之间的斗争来保持对朝中大臣的掌控。

鄂尔泰 字毅庵。康熙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1725年迁广西巡抚,次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在滇实行改土归流,在西南各族地区设置州县,改土司为流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后任军机大臣。

雍正帝(1678年~1735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1722年至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世宗。雍正帝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手段整治官员腐败,对外也进一步维护边疆稳定。

[阅读链接]

在我国民间小吃中,有一种眼睛糕。传说,它的来历还与李卫其人密切相关呢!

据说,雍正的亲信李卫奉旨督建盐官海塘,两个多月仍无进展。李卫心急,便派亲信调查。

结果亲信回报,筑塘官兵并非不愿筑海塘,中午按一般军粮供给,大家到了下午就没了力气。

李卫听后,来到盐官的一家茶馆,老板向他推荐了眼睛糕。两块眼睛糕下肚,李卫吃得很饱。

于是,李卫就在盐官四周招收做眼睛糕的师傅数十名,将“眼睛糕”改名为“堰兢糕”,天天送往海塘。大家都明白了李卫的良苦专心,官兵们从此兢兢业业,努力修好了每一段海塘。后人为了纪念李卫,把眼睛糕称为“李卫眼睛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