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队巴城翻船决非偶然

在国内体坛素有“金牌富翁”之称的中国羽毛球队,不料意外“翻船” 巴城奥运会,从而遭受到近 10 年来在国际重大比赛中惨重的失败,使国人震惊。

究其原因,此次全队“翻船”决非偶然。分析之后便感慨万千。曾有人说:中国羽毛球队的黄金季节在 80 年代,90 年代开始走麦城。回顾起来倒颇有一番感慨,中国羽毛球队自一九八九年以后,随着一批老将退役,全队的整体实力开始“滑坡”,在此后的国际比赛中,曾多次失利。如 89 年丢失苏迪曼杯;90 年东南亚之国公开赛,仅获一枚金牌;91 年又一次失去苏迪曼

杯;92 年 5 月痛失汤姆斯杯;直到巴城奥运会“翻船”。这一系列的失败, 难道还不发人深醒吗?

中国羽毛球队最大的致命弱点莫过于队伍零化和断层。从此次奥运会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年近三十的李永波、田秉毅、关谓贞、赵剑华还在挑大梁,尽管他们经验丰富,技术炉火纯青,但由于体力不足,伤病缠身,大有“英雄迟暮”之感,与印尼队的青年集团军相比明显处于下风。几年来,尽管中国羽球界对后备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选择人才方面还是缺乏科学的手段和竞争机制,使国家队和地方队脱节,这是造成后备人才断层的重要原因。其二,进入国家队的年轻队员,大有保险柜之感,紧迫感又从何谈起,缺乏积极的进取心,靠自然接班的意识非常浓厚,致使在各种比赛中均无建树。其三,各省市的一些尖子队员,即使获得了全国冠军,也无缘进入国家队,不能到国际大赛中去锻炼,大大影响了地方队的积极性。每每谈及此事,地方的教练们怨声载道,数载过去,问题仍然是问题,后备人才仍是无从而来。

运动队员心理素质差,体力不足,场上作风更缺乏英勇顽强的精神,这也是中国羽毛球队巴城翻船的主要因素之一。说穿了就是管理不严,训练不狠。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有些人对此类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平时松懈,抓而不紧,有其名而无其实。失利时抓,胜利时放。尤其是在 90 年亚运会上夺

得 6 枚金牌和去年世锦赛上夺得 3 枚金牌后,几乎忘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金牌掩盖了问题,胜利冲昏了人们的头脑。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运动员的组织纪律和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只是说教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必要的措施加以管理和约束。三是训练中要求不严。如运动员在赛场上体力不足,本身就是训练上的问题,一方面教练员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再则队员怕苦怕累思想过重,因此而造成训练量小于比赛时的运动量,这样又怎么能争雄于世界大赛呢?

过分自信,缺乏创新精神也是本次大赛翻船的一个主要因素。从这次大赛来看,中国队员在技、战术方面已无任何优势可言,有些方面还不如对手, 如场上速度不如对手快,再加上体力、心理、意志等问题都劣于自己的对手, 所以说输球是在情理之中的。

近几年来,随着羽毛球运动进入奥运会,再加上我国一大批羽毛球世界冠军的外流,世界各国的羽毛球运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不但掌握了中国队所有的绝活,而且还闯出了自己的新路。如韩国的双打项目尤为突出, 而且在选材和训练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然而,我们有些人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还是那样“老大自居”,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对地方队教练的好建议也不善于采纳,只是凭自己的老经验进行关门训练。许多地方队教练反映,这几年,中国队在技术、战术方面,没有太多的创新。诚然,生命力在于创新,失去创新生命力又从何而谈起呢, 比赛中只能挨打。

综上所述,中国羽毛球队这次巴城失利,抛开客观因素外,的确有许多主观上的教训值得吸取,要想重振雄风,必须重视队伍的科学管理和训练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队员的体力、心理素质、场上作用等问题。对于后备人才不足以及双打弱项,必须动员羽球界的仁人志士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从训练、竞赛体制和人才选拔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尽快拿出一个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完整措施。使国家队早日走出底谷,重新震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