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输在哪儿?

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四分之一决赛中、瑞之战,可谓是一场“生死决斗”。中国队在场上占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以一球饮恨,被挤出四强之外,使行家和观众深感惋惜。观看这场比赛的一位国际足球联合会技术官员,坦率地说:中国队输在情绪波动上。如果中国队能象欧洲球队一样有自信心,那么她们极有可能晋入这届世界女足锦标赛 4 强。在国际足联任技术助理的于·内普费尔当天中午在这里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说,他与其他 3 名国际足联官员组成一个技术小组,通过观看比赛, 分析比赛和各参赛队的技术特点,然后向国际足联提出第一届世界女足锦标赛的技术报告。他深感惋惜地讲:从技术角度上看,中国队有技术、有配合、有速度,凭实力本应可晋入半决赛,甚至决赛,只可惜他们太受感情支配了。在与瑞典队的这场关键性比赛中,中国队无技术、无配合可言,与首场和挪威队的比赛全然不同。可见,中国队还缺乏国际大赛的经验。这一点,与起步不久的日本、中国台北、新西兰和尼日利亚等女子足球队有同感,因此她们难与欧美劲旅相抗衡。他再次强调:欧美女子足球队比较强的原因,在于她们各队有较多的临场经验,战术意识强,所以在各方面比其它队略胜一筹。这与她们的教练的素质和严格的训练制度有关。尤其是在美国,那里的学校都有完善的球赛规程和计划,女学生都爱好足球,各州官员对女足运动也都很支持。所以,在本届锦杯赛上,美国队则胜各队一筹。反观中国国内,因各省市对女足抱着应付比赛的态度,当比赛结束,保留下来的女子足球队, 几乎寥寥无几,那里谈得上,积累临场比赛经验。每年的女足锦标赛,没有制度做保障,近年来,随机性又很大。这就很难使各队有计划训练、调整、参赛等。中国女子足球队就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组队参加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队员的来源,只限于某省、市,这是我国女足教练员最为头痛的一件憾事。各省、市一些女足队本来很有可能为国家队培养优秀队员,因受当地经费影响,一些很有希望的队员过早夭折,另谋出路。以上原因,提出了中国队为什么在 1988 年广州国际女足邀请赛以来,水平徘徊不前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