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

1990 年 6 月 9 日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前苏联队竟

以 0 比 2 负于东欧新军罗马尼亚队,这多多少少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作为 1988 年欧洲锦标赛亚军的前苏联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他们前场虽有“米格轰炸机”之称的著名锋将普罗塔索夫和扎瓦罗夫在冲锋陷阵,无奈后防松散,疏漏不断,尤其是没有对罗队的尖刀人物 7 号勒克图斯实行重点防范。

所以,虽有钢门达萨耶夫,但也难以应付罗马尼亚队有效的反击。苏罗之战刚开场 3 分钟,10 号普罗塔索夫在点球附近曾有一次破门得分的机会,只是罗队守门员伦格表现出色,才力保大门不失。令人费解的是,前苏联队的攻击势头很不稳定,忽强忽弱,攻防节奏极不鲜明。开场苏联队攻击的“三板斧”未见效果,队员情绪受极大影响,如前场的几名队员,进攻不成,也很少参加防守或就地堵截。一时间全队显得毫无生气,这同上届苏联队在世界杯赛上留给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罗队抓住机会,奋力反击,场上多次出现罗队后卫从后场带球长驱直入苏队腹地的场面,使苏队门前险情不断。这在苏联队以往的比赛中是不多见的,即说明苏队作为一支世界劲旅, 状态还不够稳定。这也正是苏联队在近几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屡创佳作,水平不断上升,却总也进不了冠亚军决赛的重要原因。从另一方面讲,苏队教头洛巴诺夫斯基常用致胜的战术,在这场比赛中,因中场核心米哈伊利琴科缺阵未能实施。众所周知,苏联队教头最喜欢中场打法,而担当中场组织重任的米哈伊利琴科和前场的普罗塔索夫构成了苏队进攻的核心,常使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攻势。现在核心缺了一半,就难为普罗塔索夫,他一会儿要扯到左边,扮演边锋的角色,一会儿又要跑到罚球弧附近作策应或力争突破射门。此役由于普罗塔索夫缺少了一位能够和他配合默契的中场组织者,全队的进攻自然就缺少章法。特别是罗队首先破门得分后,苏队几名前锋急于建功, 禁区内一得球反而犹豫不决,盲目带球多于以往,失去了不少的机会。相反, 罗队在这场比赛中却打得十分稳健,队员奋力拼搏,兢兢业业应战。这与他们 20 年来重返世界杯,出线权争来不易有很大关系。纵观全场比赛,人们发现罗队除了防守严密外,其反击也很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后场得球后,不是一味简单地大脚直传前场,而是在中场球员快速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留给前锋一定的时间跑位抢点,一旦拉开空档,便球到人到,极具威胁,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罗队能把握这场比赛的全局,与其说苏联队竞技状态不佳,倒不如说罗队以自己努力获胜。可见,罗马尼亚队 2 比 0 胜苏联队决非偶然,而是胜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