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亦珍贵

“冰上王子”——张述滨张开双臂,从乳白色的冰面上滑过,优雅而潇洒。

这是 1988 年 9 月中旬,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举行的全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时的情形。

全场观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张述滨,他从冰面上一次次掠过,点冰、起跳、腾空、旋转,2 周、2 周半、3 周、落冰的瞬间又是一个漂亮的腾空,连续第二、第三个三周跳⋯⋯蓦然,他优美的动作随着欢快的音乐嘎然而止。“太漂亮了!”观众席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黑龙江队的张述滨再次夺得全国男子单人滑的桂冠。

然而,他却没有象人们预料的那样欢喜若狂。他还在咀嚼着那颗失败的苦果。

人们崇尚胜利者,容易把赢得胜利的人描绘得光艳夺目,而对于失败者的痛苦、拚搏、崛起却了解甚少。事实上,后者更能揭示选手的闪光的内心世界。

1987 年 2 月 24 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普莱索,第 13 届冬季大学生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上届男子单人滑冠军中国队的张述滨,由于在通过规定图形比赛只获得第 12 名,影响了整个成绩,最后他只得退居第 10 名。惨败使他恨不得将自己一米八○的身躯缩到地板缝去。不知是刺眼的灯光,还是泪水,他的眼睛亮晶晶的。

他 21 岁,已有 14 年的滑冰龄了。他曾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技艺, 多次夺得全国冠军。前不久,他还在高水平的日本“广播杯”邀请赛中,夺

得第 5 名。然而,他的崇拜者的欢呼声还未消失,他就跌倒了。这位哈尔滨的小伙子,真想找个地方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在场上,他俨然象喝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的,线差大,不规范,他在规定图形比赛的“砸锅”了。他觉得辜负了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当他乘火车回到哈尔滨时,火车站内锣鼓喧天,鼓乐齐鸣,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欢迎他。他却脸带羞色,避开献花的少先队员,偷偷溜出火车站,哧溜钻入汽车⋯⋯他怕碰见熟人,脖子上围着大围巾,白口罩捂住大半个脸。

当张述滨无精打彩地出现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的滑冰馆时,一抬头看见了教练王钧祥,他真想扑到教练的怀里痛哭一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为自己操碎了心的王教练。十多年前,王教练就带着他们滑“野冰”,每年还要到海拉尔早期上冰。清晨三、四点钟,王教练就起床为小队员清扫冰场;夜半,他还要起床为小队员掖好被子。有一次,王教练去看杂技演出,谁知半途却退场了。原来他从杂技节目“蹦床”中得到启发。在一家工厂的热情支持下,王教练制成的“蹦床”,为提高运动员的旋转和跳跃能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于是,“弹跳网”训练法,“一日多餐”训练法成为王教练训练的法宝。1982 年 1 月,张述滨参加了在西德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比赛,一举获得第 12 名。美国教练感慨地说:“美国十年走完的路,你们仅用两年就完成了!”想到这,张述滨更觉得难过,鼻子一酸几乎掉下泪来。

此时,王教练笑眯眯地说:“述滨,遇到挫折就想打退堂鼓吗?”张述滨窘极了,他内心充满了矛盾,自己是否被个人荣誉、面子压倒了,不能自拔?他首次思考事业的艰难。最艰难的不是挫几强敌,而是战胜自我。“思想作风过硬,技术才能飞速提高!”王教练的每句话都敲击着他的心,他的胸中升腾起一股难抑的激情,这激情象海潮陡涨,冲刷掉无知的泥沙;象直泻的飞瀑,轰开他思想的闸门。

不久,他登上了去吉林市的列车,去参加那里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冬运会决赛。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开始了。在轻快的流行乐曲伴奏下,张述滨出色地完成了包括四种不同姿势的三周跳在内的全部高难跳转动作。特别是他做的勾手三周跳连后外点冰两周跳,这一高难动作完成得十分漂亮,观众席上爆出热烈的掌声。最后,他夺得这一项目的桂冠。

然而,他没有笑。他真想向王教练行礼,感谢他使自己悟出个道理:失败也是可贵的,它使人头脑清醒,催人反思,令人憋着一股急起奋进的力量。任何人要想成功,都必需具有敢于直面失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