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和“引子”有利于消除敌意

如果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相左,即你的意见是向他们挑战,是与他们辩论,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有理由使用“楔子” “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用“楔子”说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 用“引子”引出话头,进入正题。使用这种技巧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人亨利 1775 年 3 月 23 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

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从 1775 年至 1776 年,他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州部队司令、州长。1787 年,他曾起草《人权法案》。1775 年 3 月 23 日的演讲, 是亨利在独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演讲。在 1774 年 9 月 5 日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上,主张向英国统治集团妥协的倾向占了上风。因而,亨利这篇以“制止这种妥协”,主张“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就是对部分人的挑战。为了消除敌意,亨利以诚恳的、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一段说明作为“楔子”,又以一则哲理作为引子,结果使演讲大获成功。据记载,当他演讲完毕时,先是全场愕然,接着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他在演说中喊出的“不自由, 毋宁死”这句话,成为独立战争中的名句而流传于世。亨利的演说是这样开场的:

主席先生:

诸位可敬的先生已向议院提出了请愿,我比任何人都更高度地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然而,对同一事物往往各人有各人的见地。虽然我的观点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但当我毫无忌讳、畅所欲言时,便愿不被误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恭。现在不是客气礼让的时候,议院所面临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鉴于它事关重大,我们才有望得到真理,才可能对上帝和祖国尽神圣的职责。我认为,这种时刻若是怕冒犯诸位而隐瞒着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祖国背叛, 也是对高居人间一切君王之上的万物之主的不忠。

主席先生,人们常易沉湎于希望的幻境中,我们往往无视使人们痛苦的真理,听凭那唱着惑歌的女海妖将我们重新变成牲畜。难道那些为争取自由而进行伟大、艰巨斗争的明智人们就当扮演这样的角色?难道我们竟甘心与那些有目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听而不闻的苟且偷安者同伍?至于我,无论心灵将忍受多大的痛苦煎熬。我甘愿追寻完全的真理,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为之贡献一切。

这段演讲是不同意妥协的,是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的。然而,在提到主张妥协的对立面时,亨利首先“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这活是向对方表明,在爱国心和才干上,彼此是一致的,所不一致的,仅仅是具体的主张。这显示亨利的求同诚意,有利于消除对方的抗拒情绪。接着,他表明自己的具体主张与对方截然不同,但有了上面的声明,对方也容易认为亨利的出发点不是“对先生的不恭”,也就会减少敌意。第三,亨利表明对国家对上帝的责任促使他说真话,用以唤起对方的理智和良知。最后,亨利列举“唱着惑歌的女海妖”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沉湎地幻想忘记真理。这才开始正面阐述他“拿起武器,拼死抗战”的主张。这种讲究技巧的演讲,能够化敌为友,使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阵线上来。

演讲往往需要以楔子来开场,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听众对顺耳的话总是舒舒服服接受的。这些顺耳的话包括被人愉快地提到名字,提到亲人,

提到演讲地点,提到演讲所在城市,提到家乡,提到祖国,提到文艺,总之, 是基于人人喜欢被人提到一切自己感到亲切和自豪的东西这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