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适时

所谓准确,是指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协调默契,符合演讲者的思想情感,能正确地表达出演讲的内容。准确、适时正是体态语言的价值所在。

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词汇含义和表意功能。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恰当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某一动作所表示的某种词汇含义和感情色彩,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例如:在我国,摇头表示否定,表示反对; 点头表示肯定,表示赞同;挥手表示再见;招手表示呼唤;竖起拇指表示赞赏;翘起小指表示渺视⋯正因为有这种相对稳定的词汇含义,因此,体态语言常常能替代口语。但是,它毕竟不像口头词语那样意义明确,而是具有象征和虚拟性的特点。况且,在表示具体概念事物的时候,体态语言和其表达的含义也并非一一对应,所以体态语言必然要为口语表达所制约。而不能像聋哑人那样单纯地使用动作。只有当体态语言动作与口头表达紧密配合,协调默契时,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准确的表意功能。

正因为体态语言的词汇含义和感情色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所以它的使用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同样是点头摇头,我国是“摇头不是点头是”,摇头表否定,点头表肯定;而有的民族就恰恰相反,“点头不是摇头是”,点头表示否定,而摇头表示肯定。又如,当我们伸开食指和中指时, 一般是表示数目二。自从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创用这个手势表示“Victory”(胜利)之后,几乎全世界都用这个手势表示“胜利”及“和平”。所以,准确地运用体态语言,必须既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又应注意时代特征和一定的社会习惯。

由于体态语言有象征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所以演讲者运用它时,常常是发挥着“模糊语言”的效用。所谓准确运用体态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所追求的正是口头语言相和谐的意境,而不可能过多过细,过于繁琐地具体模拟。其实同样的动作,可以用来表示“由衷感谢”和“心领神会”,又何尝不可以用这个动作表示“心有余悸”和“心情激动”呢?如果在演讲时硬要把“我们”“由衷感谢”和“我们”“心情激动”设计成几个不同的体态动作作“准确”、“具体”地表示,那就是欲“精”不达,适得其反。

受口语所制约体态语言,应该与口语表达配合协调默契,也就是说应该适时,如果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相互错位,出示太早或太迟,那将会是滑稽可笑的。例如,我们呼口号时,常常同时用举拳的动作相配合。但如果我们把口语表达与体态语言的表达割裂开来,或者先呼喊后举拳,或者先举拳后呼喊,中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时间空隙,那显然会“漫画化”成为笑柄。同样,在演讲时,每一个体态动作都必须密切与口语表达相配合,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主要靠感情投入。只有当演讲者把全身的热情和精神都投入到思想的表现中去时,才能打破拘束和生硬,动作与口语便自然协调默契,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