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演讲的作用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演讲历来是政治家发表政见、阐明观点、批驳政敌、争取盟友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社会处于激烈变革的年代,这种社会作用就显得突出。谋臣启奏,策士应付,诸侯施令、辩士游说,无不以演讲作为手段。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中写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也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之说。英国作家麦卡雷说: “舌头是一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出身寒微的拿破仑,在群雄角逐的时代,年仅 27 岁就获得当时法国 3000 万人民的崇拜,他不无骄傲地说: “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当然,这些不过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通过个人语言的“偶然”而起作用的结果,但毕竟是通过个人语言的“偶然”。

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语言的力量确实是惊人的。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列举了许多事情:“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渐,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全身、安国、全性者也。”足见演讲的政治威力之大。

历史上,很多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之士,凭着一张剑舌,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们有的劝阻战争,化干戈为玉帛;有的怒斥奸佞,以正气压倒歪风; 有的巧设比喻,以柔克刚,争取盟友;有的反唇相讥,锦里裹针,瓦解敌阵。诸葛亮“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就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故事。《三国演义》还在第九十回描写了诸葛亮“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鼓三寸舌, ‘骂’死老奸臣”的故事,蜀魏两军对阵时,魏臣王朗到阵前来劝降,也就是这个舌战群儒的诸葛亮,把王朗说得一钱不值,王朗气盛,羞愧不已,一头撞在马下。孔明的“三寸不烂之舌,当真抵住了成千上万的敌军!

古希腊的德摩西尼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他充分而有效地把演讲运用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公元前 4 世纪中叶,马其顿腓力二世向外侵略扩张,慷慨陈词,发表了八篇著名的《斥腓力演说》,这些演说,措词尖利,揭露深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反抗侵略, 保家卫国的爱国激情。他的八篇演说,合称为“腓力匹克”,后来被引申为普通名词,专指激昂愤慨猛烈抨击政敌的演说。

1963 年 8 月 28 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华盛顿特区

组织领导了一次 25 万人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反对种族歧视,要求民族平等。当游行队伍到达林肯纪念堂前时,他发表了著名的《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先热情洋溢地赞扬了 100 多年前林肯签署的《解

放宣言》,然后,话锋一转,指出 100 多年后的今日,黑人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号召黑人奋起斗争,并且以诚挚抒情的语调,描述了黑人梦寐以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 “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这篇演讲内容充实,感情炽热,气势磅礴,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是篇反抗种族歧视,争取民族平等的战斗檄文,大大推进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正因为演讲与政治活动联系密切,具有极大的组织、鼓动、激励、批判和推动作用,所以,人们不仅利用演讲来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同时广泛关心各国政界、军界和知名人士的演讲,从中了解和研究其演讲所透露的信

息,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