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念在演讲中的作用
演讲语言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掌握概念的基本知识,了解概念与词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而且能使思想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词语表达概念有三种情况:其一是一个词或组词表示一个概念,如“人”、“美丽的花”;其二是相同的词表示不同的概念,如“光明”,即可表“光亮”,又可表“美好的前景”,还可表“胸怀坦荡”;其三是不同的词表示同一概念,如“自行车”、“脚踏车”与“单车”。运用概念与词语的这些关系,在表达思想时,可以避免单调重复、枯燥无味的毛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以多词同义为例,多词同义是概念的全同关系。而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外延完全相同,但它们所突出表明的内涵却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它们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方面反映的缘故。演讲时,如果利用这些同义词互相替代, 交换使用,不仅能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且能表达出细致微妙的感情色彩。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就分别用了“当代
最大的思想家”、“这位伟人”、“这位科学巨匠”等词语,从不同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而对于马克思的溘然长逝,恩格斯使用的是“停止思想了”、“静静地睡着了——永远睡着了”、“逝世”等词语,这样既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又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敬景仰之情。
在演讲中,运用概念限制的方法,可以表述对事物从一般过渡到特殊的认识。即这种方法可缩小外延,增加内涵,使认识具体化。例如演讲词《同龄人的使命》中有这样一段:
⋯⋯当我看到一位被炸弹炸掉下肢的小战士时,我哭了:“这太不公平了!”那位战士却拉着我的手说:“姐姐,别这么说。将来,你们的贡献要大得多!因为你们是大学生啊。”我是大学生,是战士用生命保卫的大学生, 是国家花了很高的代价培养的大学生,是人民寄予无限希望的大学生。然而, 扪心自问,我们中的一些人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演讲者从小战士的话语中引发出“大学生”的概念,紧接着从不同角度, 限制为“战士用生命保卫的大学生”、“国家花了很高的代价培养的大学生”、“人民寄予无限希望的大学生”。这种限制修饰,突出了“大学生”的特殊内涵,与小战士形成对照,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在演讲中,也要以运用概念概括的方法,表述对事物由特殊过渡到一般的认识。即这种方法可扩大外延,减少内涵,以表达事物的共同本质。例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
显然,这里把“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概括为“劳动者”,显示出了“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共同本质。
概念在演讲中的作用除上述几方面外,还可以用来创造演讲的气氛,巧喻演讲主题,以及表达某些特定的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