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尔远征记》

□〔俄国〕佚名

《伊戈尔远征记》是俄国古代英雄史诗,作者不详,成书于1185至1187年之间,以1185年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史实为根据。

当时基辅罗斯内忧外患,动乱不已。王公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而突厥族的波洛夫人则盘踞在黑海沿岸,严重威胁着罗斯人民的生命安全。

作者指出民族危机的根源既非敌人的强大,亦非神的意旨,而是王公之间的内讧。他呼吁王公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按照作者的理想,基辅大公被写成一个捍卫全罗斯利益的英明统治者。

史诗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指出,“这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面前团结起来”。对于伊戈尔,作者一方面谴责他贪图个人荣誉和孤军出征的轻率行动,同时又歌颂他敢于抗御敌人的英雄气概。在作者笔下,伊戈尔的远征不仅和人民有血肉联系,而且和罗斯土地也息息相关。不论伊戈尔出征、战败,还是逃回罗斯,罗斯大地上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甚至山川日月都竞相分担他的欢乐与忧伤,从而加强了史诗的爱国思想和抒情气氛。

作者虽将自然万物当作有灵之物,但表现了基督教思想。马克思说:“全诗具有英雄主义和基督教的性质,虽然多神教的因素还表现得非常明显”。

这是一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作品。许多形象显然取自民歌,并富有民歌的象征意义。雅罗斯拉夫娜的哭诉源于民间的哭丧曲。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多神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诗学观点。

作品中运用象征、哭诉、比喻等修辞手法,显然渊源于民间创作。

《伊戈尔远征记》在俄国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15世纪初的名著《顿河彼岸之战》,无论在总的布局或对史料的处理上,都显然从《伊戈尔远征记》中得到借鉴。其后,普希金、雷列耶夫、勃洛克等诗人也明显受到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