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维吉尔
史诗《埃涅阿斯纪》,又叫《伊尼德》是维吉尔的主要作品,共12卷,近万行,写于诗人一生最后11年,至逝世时尚未修改完成。诗人遗嘱将诗稿焚毁,但屋大维下令保存。
前6卷模仿《奥德赛》,写特洛伊王子伊尼亚斯在特洛伊灭亡后夫妻离散,携带老父、幼儿、随从和家族的神祇在海上漂泊7年,经历千辛万苦,到达了迦太基,女王狄多盛情招待他,他向女王追述了特洛伊陷落和自己漂泊的悲惨经历,并和女王结婚。但由于神的指令,他必须离弃狄多到意大利重建邦国,致使狄多自杀。伊尼亚斯抵达意大利后,参拜神庙,在神巫引带下游历地府,见到亡父的灵魂,亡父向他预示了罗马的未来。
后6卷仿《伊利亚特》写主人公到了拉丁姆地区,受到国王拉丁努斯的款待,神意要他和国王激怒了她早先的求婚者鲁图利亚王图尔努斯,因而引起双方的战争,全诗以图尔努斯被伊尼亚斯杀死结束。
这部史诗的主题是谈帝国的命运。诗人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并说明罗马称霸的使命是神所决定的。他把伊尼亚斯的儿子尤鲁斯写成为恺撒和屋大维这一族的祖先,因而肯定了屋大维的“神统”。主人公伊尼亚斯的全部艰辛的经历说明缔造帝国之不易,更应珍视帝国的和平,表现了奴隶主的爱国精神。全诗是颂扬屋大维并为其政策服务的。
史诗主人公具有虔诚、勇敢、克制、大度、公正不苟、仁爱等品德,作者认为一个理想的政治领袖应该具有这些品德。伊尼亚斯和俄底修斯同是流浪者,但他负有重大使命,是神的意志的执行者。同样是大将,他不象阿喀琉斯为了争夺一个女俘的私事而放弃责任,却是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服从使命。从《伊尼德》开始,欧洲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所谓的责任与爱情的冲突的主题。
史诗虽然写罗马的光荣,但作者也不时流露出哀伤情绪,例如主人公在迦太基看见尤诺神庙上刻着特洛伊故事,叹息道:“人间一切都引我伤心落泪”等。诗中比较生动的人物是失败者狄多和图尔努斯,作者对他们寄予很大同情,使读者感到作者对“罗马和平”、帝国光荣能否维持抱有一定的怀疑。
史诗的风格特点不象荷马史诗那样活泼明快,而是严肃、哀婉、朦胧的。
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狄多和图尔努斯之死,主人公和长嫂的告别、在地府遇到亡魂等情节。他爱用幻景、梦境、预言、暗示、讽喻等手法。他也着重人物心理的刻画。
史诗故事性强,比喻往往采用大自然中的现象,切合人物性格或情节,如把杀死特洛伊老王的皮洛斯比作春天蜕皮的毒蛇,出现在阳光里,新鲜、年轻,但闪动着三叉舌。
维吉尔史诗没有人民口头文学的特点,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使古代史诗在人物、结构、诗歌格律等方面进一步获得了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