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不够协调

能源短缺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七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 7.7%,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 11.3%,而能源增长速度只为 4.0%,与工农业总产值相比的能源弹性系数为 0.5,每年缺一次能源约 3%;缺装机容量 1900 万千瓦,缺石油约 1000 万吨。用电设备容量

1990 年为 3.4741 亿千瓦,发电设备容量为 1.3789 亿千瓦,因此,发电、用电设备比例为 1∶2.52,比合理的比例 1∶2 高出 24%。

能源工业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能源工业固定资产约占全国工业固定资产的 1/4,但能源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1/10,投入所占比例和产出所占比例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整个能源工业产品价格过低。1988 年能源产出下降到 51.34 元/百元,是全国工业产出 140.08 元/百元的 36.65%。这使能源工业缺乏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靠外部投入维持。如不采取调价措施,能源工业将面临更大困境。

能耗高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能耗比国外高,据 1988 年测算,是法国的 4.97

倍,美国的 2.3 倍,前苏联的 1.7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产品单耗比国外平均高 40%,能源利用效率约 30%左右,而美国、日本在 50%以上,德国在 40%以上。按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每年多消耗 3 亿吨标煤。我国从 80 年代开始重视节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来说,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从能源工业来看,煤、电、油、核工业本身耗能占一次能源产量的 23% 左右,其中年耗原煤占其产量的 1/3,耗电占发电量的 1/5。

“七五”计划前四年供电煤耗一直徘徊在 430 克/千瓦时左右,与国外差

距为 100 克左右。全国电网线损率从 1985 年以来,一直徘徊在 8.2%左右。能源消费与生产的地区布局不协调况状未改善

经济发达地区与其所拥有的能源资源量极不相称,致使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的地区布局不协调。1985 年的能源消费,东、中、西部各占全国的 43.0

%,35.6%,18.0%,而能源生产却各占 26.99%,53.8%,17.4%。1985 年东部需要调入能源总量 9966 万吨标煤。“七五”期间,一些高

能耗化工、冶金工业在东部大有发展,使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占全国的比重升高,1989 年为 44.21%,1990 年雷同,比 1985 年升高 1.19 个百分点。而东部能源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却又下降 1.36 个百分点,使东部能源短缺更加增大。1988 年调入能源总量达 1.5787 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净增总量一半以上。1990 年调入到东部的能源总量在 1.8 亿吨以上,这就更增大了对运输的压力。

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①煤炭比例过高,水电增长缓慢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例过大,水电比例太小: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率只有 9.2%。“七五”期间,煤炭比重不断上升,由初期的 72.8%上升到 1990 年的 74.3%,上升近 2 个百分点,1992 年仍维持在 74.3%水平上;水电只是从 4.3%上升到 4.7%,仅上升 0.4 个百分点。这种能源结构给运输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②一次能源消费中,用于发电的比重偏小 发电消耗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电气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增加发电用能源,是节

能的途径之一,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目前,发达国家发电用一次能源比重已达到 35%~45%,我国目前只为 26%。

电力建设和生产的一些比例不当

①电网建设不配套,投资比重减少,电网薄弱“七五”期间多家集资办电,但所建电厂只配套送出线,而相应的配电线路投资较少,使输变电建设相对削弱,每千瓦发电设备容量配备的输电线路及变电容量降低。

②电站单机容量太低,“七五”期间增长缓慢 1990 年 6000 千瓦及以上

发电机组共 2709 台,容量 11470.766 万千瓦,平均 4.2 万千瓦/台。20 万千

瓦及以上机组容量共 4346.5 万千瓦,占 37.90%;20 万千瓦以下容量 7124 万千瓦,占 62.1%;10 万千瓦以下占 38.2%。目前,我国大机组容量比重偏小,使整个火力发电煤耗居高不下。

③热电联产比重低实行热电联产是节能的有效途径。由于热网投资大、热价低及管理体制问题等因素,使热电联产受阻,区域热电厂发展缓慢。

④发电燃料构成中,燃油量并未减少“七五”期间电厂燃煤约增加 1 亿吨,占“七五”期内煤炭增产量 2.18 亿吨的 46%左右,而其燃油量一直维持在 1700 多万吨。

石油储采比降低,老油田递减率加大

我国主要油田已进入后期生产,老油田自然递减率加大,已由“六五” 计划末的 5.6%加大到 1989 年的 7.75%,1990 年已达到 10%。

能源工业财务状况不佳,能源价格亟待调整

①单位投资增加“七五”期间,物价平均增长指数 10.5%,原煤吨投资年均递增 9.12%,电力及石油的单位造价增长较大。原煤比投资,1985 年为127.5 元/吨,1990 年增至 155.4 元/吨;电力比投资,1985 年为 1746 元/千瓦,1990 年增至 3706 元/千瓦;原油比投资,1985 年为 4.7 亿元/百万吨, 1990 年增至 12.25 亿元/百万吨。

②经营成本提高,亏损增大“七五”期间,能源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煤炭成本平均增长速度达 14.83%,由 1985 年的 29.33 元/吨增至 1990 年的

58.27 元/吨。石油成本从 1985 年的 61.16 元/吨上升至 1990 年的 177.6 元/ 吨,年均增长率达 23.8%。电能成本年均增长 20.8%,而电价年增长 10.2

%。煤炭、石油都出现严重亏损,煤炭亏损由 1985 年的 12.5 亿元增加到 1990

年的 119.2 亿元;石油企业亏损从 1988 年开始,1989 年亏损 18.16 亿元。电力工业也濒临全行业亏损边缘,有的企业已出现亏损。

③负债严重,资金利润率下降,无法实现还本付息由于产品成本提高幅度大,价格调整甚微,使能源工业在“七五”期间的资金利润率和利税率大幅度下降。

④能源计划内价格偏低,价格秩序较乱,需要整顿和提高 1990 年煤、油

计划价均低于其成本,出售一吨煤赔 11 元;出售一吨油赔 12 元。目前,煤炭和石油的成本为不完全成本,即均未计入勘探开发等费用,如全部摊入成本中,则原油成本为 322 元/吨;原煤为 102.43 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