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在庙宇门前的寺庙匾额

我国古代的寺庙类匾额主要指寺院、庙宇正门或者大殿门上悬挂的匾额,这类匾额在我国各地的寺庙门前非常常见。

其中最著名的有辽宁省义县的“大雄殿”匾、福建省泉州的“正气”匾、广东省广州的“六榕”匾、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匾、广东省海康的“天宁古刹”匾、湖北省丹江口的“金殿”匾、河南省嵩山的“少林寺”匾和湖南省湘潭的“大唐兴寺”匾等。

义县的“大雄殿”匾额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城内奉国寺的大雄宝殿正门上。

这里的大雄宝殿又称大雄殿,是奉国寺的主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

悬挂在这座主殿上的“大雄殿”匾额,高3.05米,宽1.52米,是一块巨大的木质竖匾,而且上面是字是蓝底阳刻的金字,字体外形润美,笔力显得沉着雄浑,功力深厚,堪称是书法名作。

在这块匾额的四边,还透雕着6条龙饰,上边一龙翘首俯视,龙体侧隐现在舒卷云朵之中;下边一龙昂首仰望,龙身又浮沉在翻卷海涛之间。

两竖边则各镶二龙,四首昂起,左右相对,其雕工精细,玲珑剔透,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充分体现出了制作工匠的精湛技艺。

据说,这6条龙之所以如此配置,是象征天地四方,寓含六合之意,这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技术处理。

泉州的“正气”匾额在泉州涂门街中段北侧的关帝庙正殿大门上。此门上有3块匾额,一块写着“正气”,一块写着“充塞天地”,一块写着“鼎汉立宋”。

其中,写有“正气”匾额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题书,此字为颜书法度,继续道统,下笔沉着典雅,点画波磔,虽疾书迅毫,但严守矩矱。

另外,“充塞天地”匾额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写,“鼎汉立宋”则为近代学者蔡浚题写。

广州的“六榕”匾额在广州市六榕路的六榕寺寺门处,此匾额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来。

据说,六榕寺本来叫净慧寺,1100年,苏东坡路经广州时来到净慧寺游览,他见寺院内植有6棵苍翠成荫的古榕树,便欣然写下了“六榕”两字。

后来,寺院僧人因敬重苏东坡的文品和人品,便将其留下的“六榕”墨宝刻成木匾,悬挂在山门之上,并将净慧寺改名为“六榕寺”。

不过,六榕寺山门上的那块“六榕”木质匾额早已不在,现存的为后人复制。匾额长1.7米,宽0.98米,上面的字体仍然是“苏体”字样。

应县的“释迦塔”匾额在应县县城西北的佛宫寺释迦塔的第三层外檐南,位置恰在释迦塔塔身中部,呈长方形。这是一块长2.65米,宽1.7米的长方形匾额,其构成与宋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所列举的“花带”匾额极为相同。

匾额正中竖刻3个双钩黑字,颜体楷书,浑厚遒劲有力,由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献书”。

匾面除了主要的“释迦塔”3个大字之外,还有附236字的阴刻题字,通过这些题记,人们不仅可以得知作匾时间为1194年,最晚题记为1471年,前后历时长达277年之久。

此外,在释迦塔上面,除了这块最具代表的匾额,塔内外其他还有数十块匾额,有明成祖朱棣所书的“峻极神功”,还有明武宗朱厚照所书的“天下奇观”,以及写有“天宫高声”和“正直”、“天柱地轴”和“万古观瞻”等字样的匾额。

这些匾额不仅文辞精练,寓意贴切,而且书法遒劲,气势轩昂,堪称文学和艺术上的价值,而且也是木塔修缮历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它们将古塔辉映得更加辉煌而绚丽。

海康的“天宁古刹”匾额在广东海康县海城镇的天宁寺大门门额上,由我国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所题。

这块石匾,长2.1米,宽0.65米,字径0.45米,匾额四周装饰有灰塑图案,匾内并无上款,下款有“海瑞书”3个字。

匾文“天宁古刹”这4个楷书,行笔迟涩,拙扑遒劲;构字骏雄沉毅而没有晦滞之色,殊属难能可贵,其作品特色可以远追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

据说,书写此匾额的海瑞本是海南琼山县人,他历任浙江安西知县,户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职。当他每次回故乡琼山时,都要经过雷州天宁寺。

一次,在明嘉靖年间时,海瑞又一次经过这座寺庙时,他便写下了这块著名的匾额。这块匾额保存至今,仍非常完整,可以算做是天宁寺的镇寺之宝。

湖北丹江口的“金殿”匾额在湖北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的铜铸鎏金金殿大殿檐下,是一块通高0.55米、宽0.42米,而且和大殿材质一样的鎏金竖匾。匾额中间写着“金殿”几个字,四周斗边上铸有浮雕龙宝珠。

据说,位于武当山主峰的这座金殿其全部构件都是在京城里铸造,并经过明成祖朱棣亲自验收后,才由皇帝敇都何浚用皇家专船护送,由运河经南京溯江进入汉运至武当山安装而成。

整座金殿坐西朝东,指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于高高耸立在武当山巅峰之上,每当太阳东升时则金光闪烁、耀人眼目,实在是武当山上一道绚烂而独有的景致。

当然,作为这座金殿的点睛之笔还是那方光彩夺目、霞光万道的“金殿”匾额。特别是那两个楷书“金殿”,更是被人成为是楷书中的精品。据说,这块匾额为明朝太监李瓒监制而成,上面的“金殿”两字据说是明成祖亲自动手书写,可谓是非常珍贵。

当然,在我国,除了这块金殿匾额为我国古代帝王亲自题写,其他还有一些由帝王亲自题写的寺庙大殿匾额,如我国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匾额据说就是出自清代皇帝康熙之手。

这块匾额在彩绘斗拱,朱门雕栋,气宇轩昂的少林寺山门上方,是一块长方形黑底金字横式匾额,匾中间书写“少林寺”3个闪闪发光的斗大金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6字印玺。据说,这块匾额是1704年御题颁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另外,在我国的各地寺庙内,还有很多著名的匾额,他们有的是我国古代书法大家所题,有的是我国古代帝王所题,这些匾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重要材料,它们为我国古代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旁注]

奉国寺 在辽宁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创建于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后易奉国。原建有山门、伽蓝堂、东西廊庑、东三乘阁、西弥陀阁、观音阁、大雄宝殿、法堂等。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考亭先生、云谷老人。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海瑞(1515年~1587年),广东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他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

[阅读链接]

虽然很多人认为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寺”匾额出自康熙皇帝之手。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康熙帝从未到过少林寺,山门高悬“少林寺”匾额是从康熙手书文章中选取出来拼合而成,也就是所谓的集字。少林寺借清圣祖的字传名,清圣祖因少林寺借字宣威,这就叫两全其美。

但另一种说法又说,匾额上的3个字本是康熙所写,但1928年军阀混战中,一场大火把牌匾上的“少”字烧的了无痕迹。据传,当时以为俗姓钱的僧人,自称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后代,好书法。于是,他便模仿着康熙的笔法修复了这块匾额。当他把写好的“少”字与“林”、“寺”两字放一块时,僧人都称赞3个字如同出自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