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赞颂女性的贞节贤孝匾

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封建社会,那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政治规范政绩显著者,多被赏以匾额,称“扁表”。

《后汉书·百官志》里说:

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获得官府或百姓的扁表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在这些匾额中,有为民作出重要贡献的表彰类匾额,也有维护封建伦理的匾额,这里的贞节贤孝类匾额便是这种匾额的体现。

贞节贤孝类匾额主要是用来赞颂女性或者表彰烈女节妇的,它们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古时能够做到坚贞不二、从一而终,或者贤惠而又孝顺的女性。

这类匾额是对我国古人恪守封建伦常、政治规范起警策、训诫和宣传作用的表现,如“母节子孝”、“孝慈勤俭”、“贞媲孟母”、“奉旨节孝”等。

这类匾额一般放置在家族祠堂的正门处,或者是修建在一些牌坊上。

“母节子孝”匾额在广东省兴宁黄陂镇古村的中山公祠堂的正门横梁上,这是为当地的石家媳妇刘氏和其儿子石介夫所题。

此匾额是一方长2米,宽0.8米,字径0.4米的黑地金字木质匾额,匾文为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于1519年所写,匾额的四边边框装饰有金龙盘云纹。

匾额中间的“母节子孝”几个大字,是以楷体字书写,用笔矜贵,格韵劲练兼胜,雍和之气逼人,是祝允明书法艺术的难得之作。

据说,黄陂镇石氏第四世祖石昂娶妻刘氏后不久病逝,刘氏诞下遗腹子石介夫,孀居守节,靠辛劳耕作把介夫抚养成人,授之以书。

介夫笃学不倦,终不负母望,年纪轻轻便考得功名。当时的知县是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他对介夫非常赏识,有意委以官职,但介夫婉言推却,宁愿留家侍母。祝允明有感于刘氏的贞德与介夫的孝义,便亲自题写了“母节子孝”4个字颂扬。

后来,刘氏母子的感人事迹也因为祝允明的表彰而流传于世,受人敬仰。

在我国,除了刘氏母子得到的这块“母节子孝”匾额,其他各地也有很多的贞节贤孝类匾额。如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白泉田中央王氏祖堂里,就高悬着一块清光绪皇帝钦旌“节孝”匾额。

这块匾额底色为灰黑,额中上方直书红色的“圣旨”两字,中间是“钦旌”两个泥金大字,匾额的两旁各有一行泥金隶书:右边是“头品顶戴陆军部侍郎浙江巡抚部院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增为”,左边是“光绪三十四年岁次著雍涒滩厥律应钟之吉故濡士王荣琮妻陈氏立”。

据《王氏宗谱》记载,此匾额的主人为王荣琮的妻子陈氏。

王荣琮,生于1833农历二月,成年后,生有一子一女。其妻陈氏嫁给王荣琮后,28岁就守寡,当时其子昌颐才4岁,女儿刚出生不久。陈氏一心一意秉持家政,含辛茹苦,将子女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子昌颐后为国学生。

在陈氏65岁时,光绪皇帝颁旨表彰陈氏守节的美德,并为她御赐了这块“节孝”匾额。

另外,我国的贞节贤孝类匾额以建立在牌坊中间的坊额上居多。

[旁注]

祝允明(1460年~1527年)。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他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一齐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两浙盐政 浙即钱塘江。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盐政即盐业行政。它是整个国家行政的组成部分。浙江东部沿海一带,海水含盐量高,在清代是我国海盐的著名户区之一。

[阅读链接]

王氏祖堂里的“节孝”匾额上,左边上的“岁次著雍涒滩厥律应钟之吉”这一行字从字面意思上来讲有点难以理解,其实是古人表示年月日的一些说法。

其中,“岁次”是我国传统的表示年份的用语。我国古代以岁星纪年,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著雍”即戊,“涒滩”即申,《尔雅·释天》:“岁在戊曰著雍。”“〔太岁〕在申曰涒滩。”

而古人又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一年12个月正好和十二律相适应,“孟冬之月,律中应钟。”应钟与十月相应。至于“厥律应钟”的“厥”在这里大概是“这、那”之意;“吉”即“初一日”。

加在一起,“光绪三十四年岁次著雍涒滩厥律应钟之吉”即为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十月初一日,也就是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