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悬于公堂之上的官家匾额

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类官匾,是官员为表白为官初衷和抱负,用悬金匾形式昭示民众,并以此为鉴自勉的。

这类官匾多悬于公堂之上,内容则以表白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正大光明”、“清正廉明”、“勤政为民”等。

宋太祖统一天下后,在自己的殿房上悬“公正明”手书匾额,自警治国要公正。

官匾中的“明镜高悬”,从字面意思是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关于这块匾额的来历,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汉朝刘歆著《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看到无数珍宝中有一块方镜,宽约为1.33米,高约为1.97米,表里有明。

人若在它前面照镜子,里面就出现倒着的人影;用手按着心,就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如果有疾病,就能看出生病的部位。据说,秦始皇常常用这块镜子来照手下的大臣和宫中的宫女、太监,如有异常,通通杀掉。

后来官吏借用这一典故来说明自己审案的公正和明察秋毫。

由于这块镜子出产在秦国,所以又称为“秦镜”。又因为这块镜子功能奇特,所以人们经常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机智,善于断案。

后来,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混官、糊涂官,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廉明”,全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逐渐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了,直至清末。

在公堂之上,古人除了挂“明镜高悬”等寓意自己审案公正的匾额,也有的官员会选择挂“正大光明”等匾额。

我国北宋著名清官包青天的府衙大堂内,便挂着一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匾额上写着黑底金字,气势辉煌,匾额下的屏风上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气势磅礴,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海水,不可贪赃枉法。

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小一点的牌匾,上面分别写着“勤政为民”和“清正廉明”的字样。匾额下方为公案,公案前方放置着“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

除了以上这些匾额,在我国古代的部分官衙公堂之上,为了表示州县官们的操行,还有挂“守己爱民”、“礼乐遗教”、“公明廉威”等匾额的。其中,在我国清代,公堂内最常见的则是“清慎勤”、“天理人情国法”等匾额。

“清慎勤”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官府匾额,无论何种官署都有这样的匾额。州县衙门里的这三字匾,有的挂在大堂上,有的挂在穿堂、二堂,几乎没有不挂这三字匾的州县衙门。

这三字匾的来历很久,据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清慎勤》的考证,三字匾出于三国时的司马懿。据说,司马懿有一次接见地方官时,提出当官的要做到清廉、谨慎、勤快,有了这三项美德,还怕治理不好吗?

他又问官员这三项中哪一项最重要?

有的说是“清”,有的说是“勤”,而司马懿却同意“慎乃为大”的说法。

从此这三字就成为官员的基本要求。

“天理人情国法”的匾额往往挂在大堂和二堂之类涉及司法审判功能的建筑里,这三项是州县长官主持审判时必须参考的三项要素。

天理指传统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原则,也可以指被当时社会所认识的一些自然规律。人情指人之常情,既可以是绅士标榜的“忠恕之道”,也可以是指被绅士所倡导的社会舆论,有时也可包括一地的风土人情。

国法当然就是指朝廷的正式法律。

此外,在我国清代京城,各部官府衙门悬挂的匾额也各有不同。如吏部悬匾额为“公正持衡”,户部为“九式经邦”,礼部为“寅清赞化”,兵部为“整肃中枢”,刑部为“明刑弼教”,工部为“教饬百工”。

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宗人府为“教崇孝弟”,管理皇宫内务的内务府为“职思总理”,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为“宣化遐方”,掌管刑事的大理寺为“执法持平”,掌管宗庙祭祀的太常寺为“祗肃明禋”,掌管车马、马政的太仆寺为“勤字天育”等。

[旁注]

咸阳宫 是我国秦代宫殿。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当初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该宫又经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秦末项羽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包青天(999-1062),包拯。历任三司户部判官、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

铜铡 是我国包公执法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特殊刑具。有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种,分别代表对三个阶级的死刑用具。龙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对贪官污吏处以极刑的刑具;而狗头铡则是用于处置无赖之徒的。

吏部 我国古代官署。西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

[阅读链接]

关于“明镜高悬”匾额的来历,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包公小时候被二嫂陷害掉入井中,得到一面镜子,滴上鲜血便能照出世间罪恶之人,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三宝之一的阴阳镜,包大人就凭这块宝镜,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包公临死时,怕后任贪赃枉法、残害良民,就把宝镜,命人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后来,过了很多年后,开封府来了个名叫钱如命的贪官。这个贪官不好好办案,专门干贪赃枉法的勾当。

一次,开封府的宝镜把钱如命在开封府的丑行和劣迹一幕幕地重演出来。钱如命惊恐万状,最后被活活吓死。

后来,各个衙门的大堂上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以表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办事公正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