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天下的永安寺壁画

在辽金时代,恒山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剧烈,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

永安寺是一处极为恢宏、壮观的古典建筑群。全寺布局工整,古朴壮观,殿宇雄伟,壁画精奇。因占地广阔、规制高大,被当地人称为大寺。

据《寰宇通志》和《大永安禅寺铭》记载,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毁于一场火灾。直到了元代,才在永安寺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起来。

元朝初年,浑源州的曾任永安节度使的高定解甲返乡后,邀请当时一位法高望重的归云禅师主持重建寺院。因高定回乡后自号永安居士,因而由他捐建的这处寺院便沿用原名,定名为永安寺。

1315年,高定的孙子高璞又捐款在寺内建造了传法正宗殿。后来,到了明清时,又修建了寺内的其他建筑,如山门、天王殿、东西朵殿、配殿等建筑。

永安寺坐北向南、面迎恒山、背靠浑水。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寺院山门建在正中,气势雄伟、中开三门,琉璃盖顶,两旁又有两小门,共计五门,五门两旁有琉璃八字墙。山门前雄踞石狮一对,高耸金碧辉煌的牌楼一座,进入山门后两座塑哼哈二将像,十分威武森严。

寺院分前中后三院。进入前院,钟、鼓楼两面对峙,正中为护法殿,内塑四大护法天王,两面厢房分别是方丈堂、云堂。前院正中是护法殿,内塑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护法天王。

东西朵殿分别为方丈室和云堂,东西厢房为库房,厢房正中为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宝殿。东西配殿各七间,为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霜神殿、关帝殿等。配殿南端,对峙着钟鼓二楼,悬檐飞角,建筑艺术较高,大殿东南两侧分别为钟鼓楼。

沿着护法殿两侧可入中院。中院是全寺的主要部分,正中是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宗殿。殿前檐下正中高悬匾额,刻写“传法正宗之殿”6个大字,颜柳体楷书,遒劲典雅,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玄悟大师、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溥光题写。

殿下门两侧的砖墙上雕刻高达3米多的“庄严”两个大字,殿后板门两侧壁上雕刻“虎啸龙吟”4个大字。字体庄严大方,出于太原名士段士达之手。

传法正宗殿整个大殿建筑使用减柱法,减去前檐支柱,使殿堂显得空旷雄伟,殿堂内正中砌须弥座,上塑金身三世佛、阿难、迦叶,东西两旁塑四菩萨和二天王像,佛像高大雄伟,姿态生动。殿顶有精美的佛龛和方形藻井,佛龛有数以千计的贴身金佛,四周为天宫楼阁,结构玲珑,精巧美观。

传法正宗殿殿内四壁斗拱布满了巨幅工笔重彩画,彩画高3米、长56.7米,共有800多个人物形象。

永安寺殿内正面的元代壁画画的是佛教密宗十大明王彩绘,最为考究,绚丽多姿,表现手法新奇,技艺高超,笔力飞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组壁画造型匪夷所思,面目狰狞,神态凶恶,令人遐思无限,叹为观止。明王为佛教密宗护法神,因其有智力摧毁一切魔障,故云明王。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

据说,明王为使世人醒悟痴迷,常以狰狞面目出现,如同棒喝,使人迷途知返。在传法正宗殿内正北面北壁上可看到有一明王,蓝颜赤发,面目狰狞,但其双手做揭开自己面皮状,显示撕开面皮后露出的是一副大慈大悲的神容,让人联想到世间万物纷繁的表象和实质的耐人寻味处,其哲理意蕴令人深思。

东西两壁和殿门两旁画着佛道合一的水陆道场,绘有各种神像474个。这些神像彩画分为天、地、人三层,上层为天界,绘有四方天王和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星诸君像。中层为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及北斗星像。下层是人间帝王嫔妃、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僧尼道姑,以及贤儒烈女、孝子贤孙等像。

西壁和西南壁绘有各种神像397个,也分为三层。上层是五岳圣帝、四海龙王及五湖百川、风云雨雷电诸神像;中层是十殿阎君及地府诸百官像;下层是十八层地狱,以及地狱中众鬼像。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大殿的彩绘笔法娴熟,笔力遒劲流畅,色泽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的壁画杰作。

[旁注]

《寰宇通志》 明代官修地理总志,书中博采有关舆地事迹。该书编制分类较过去的地理总志详细,各府、直隶州均分为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池等门类,逐项介绍。

节度使 古代官名。唐初沿袭北周及隋朝旧制,是重要地区设置的总管统兵,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后改称都督,唯有朔方仍称总管,其他州设置经略使,有屯田的州设置营田使。

护法天王 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4位天神,俗称“四大金刚”,或护世四天王,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

密宗 又称为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八世纪时由印度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我国。密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天干地支 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纪月、纪年、纪时等。

[阅读链接]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殿顶覆盖的黄琉璃瓦。这在封建社会是帝王的专利,这里却堂而皇之地存在,不是一大忌讳?不是僭越?当时的建寺者高氏父子是如何想的呢?身为朝臣,难道不知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吗?

当地人传说高定原想造反,意欲将此殿作为宫殿。后朝廷派人调查,便改作寺院了。其实,高定在仕途峰巅时急流勇退,已充分说明他超然物外的个性。岂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也许,还是清代《浑源州志》说得妙:永安寺用黄瓦不合制度,但殿上又设置皇帝万岁之牌位,文武官员在此朝贺,用黄也就合适了。因此,永安寺才安然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