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五岳之名的伊始

在上古时期,“岳”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据后来史书《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

这里的“四岳”原指的是上古帝王尧的4个大臣。即: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后来,人们便把主管大山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一起来,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

在帝尧时,相传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羲和氏的4个儿子分别掌管四岳,羲仲为东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和叔为北岳长官。

到了帝舜时,他曾用了一年时间巡狩四岳,他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并且封北岳为万山宗主。据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帝舜:

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

那时只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中岳,而且具体说出名称的只有东岳岱宗,就是东岳泰山。在之后,大禹治水时也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

到了商朝时,汤的女儿昌容自幼受异人传授,善知天文地理。她厌倦宫廷,超凡脱俗。背着父王,暗离朝廷,隐名埋姓,入恒山而修道。

昌容在恒山吃的是树皮草根,饮得是夏泉冬雪。那时恒山上长有一种紫色的草,用这种草染的布不会褪色。昌容每天除修炼外,还沿山四处采紫草,下山卖给染坊,然后把卖得的钱又送与那些生病的人。

有一天,昌容在卖完紫草后,看见一个后生在街头讨钱。她上前一问,后生说家有老母病重,无钱买药。

昌容听后把卖紫草的钱全部给了那个年轻人,吩咐年轻人给他老母亲买些米面。又给了后生一丸药,叫他回去拿给生病的老母亲吃。

老人吃了昌容的药,果然病愈。母子二人万分感谢昌容。

第二天,后生上恒山砍柴,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崖上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旁的石灶还冒着青烟,从锅里散发出一股异样的香气。

他好奇地爬上洞口,掀开锅一看,锅里煮的尽是些叫不出名的树叶草根。他向洞里一望,只见昌容正端坐石上,闭目打坐,宛若一座美人雕像。后生大喜,竟然找到了恩人。

又过了几天,后生用卖柴的钱买了一袋小米,上山给昌容送来。当他来到洞口一看,灶在洞空,昌容不知在何方。他等了整整一天也没等着,只好将米留下。又过了十几天,后生砍柴又来到山洞,那袋米还在。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神秘的恒山女神。

后来,相传有众多的仙真出入恒山,他们在恒山修真传道,并开设道场,恒山开始成为道教的福地洞天。

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周公旦在他所著的讲述西周官制和政治制度的儒家经典《周礼》中的《职方氏》一篇中记载了当时的天下形势:

九州各有镇山,恒山,正北并州镇山。

我国最早的词典和儒家经典之一的《尔雅》一书中也有关于五岳的记载,称“恒山为北岳”,并且因为它位居北方,能够降服万物,是恒久长远不变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恒山”。

西周的周成王,“巡狩至北岳,北方诸侯朝于明堂”,这是历代帝王对恒山祭祀的开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之说颇为流行,因此“五岳”之说正式应运而生。

到了秦初时期,“五岳”的内容开始确定下来。后来西汉初期著名经学者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中写道:

五岳谓:岱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

此时不仅有了“五岳”的称谓,而且五岳的山脉名称都有具体的指向,北岳恒山赫然就在其中了。秦朝时期专门在恒山设有一郡,就是因北岳恒山在其辖区内而得名。有史书记载:

秦祀官所常奉名山十二,其二曰恒山。

也就是说,秦始皇时曾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了。

当时著名的方士茅盈,从18岁开始就到恒山修习道法了:

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潜景绝崖,潜景绝崖,素挺灵岫,仰希标元,与世永违。

茅盈和他的弟弟茅固、茅衷一起在山上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山名也一度被更改为“茅山”。后来,茅氏三兄弟在茅山得道,并开创了茅山道派,被后人尊称为茅山道教的祖师。

[旁注]

《史记》 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编著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被尊为“二十五史”之首,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羲和氏 传说中的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相传他是黄帝时代的官,当时主要任务是占日、占月,即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在关于唐尧传说中,羲和是掌管天文的家族,有羲仲、羲叔、和仲与和叔四人,被尧派往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昏中星,参照物候来定春分、秋分与夏至、冬至的日子,以确定季节和安排历法。

汤 商朝的建立者,被尊为“成汤”。成汤,相传为帝喾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定都于亳。

《周礼》 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尔雅》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尚书》 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也是我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书的名称始于汉代,意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方士 就是方术士,或称为有方之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持有方术的人。一般简称为方士或术士,后来则叫做道士。道士之称始于汉代,晋代以后,方士之称渐不通行,而道士之称大著。

[阅读链接]

其实,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及古代哲学确是道教史上的主要思想内涵。

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躯疫、祀神等。布起道来好像玄机无限,显得十分深奥莫测,让人摸不着边际。

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箓派,茅山道士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