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入和方广寺绝景
随着道教信士的越来越多,道教开始进入衡山开坛,在道家的五岳真形图中,衡山为朱鸟,也即是朱雀的象征,有灵动飞升之意。而在风水表示方位的体系中,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因而南岳衡山又被认为是朱雀的化身。
当时,衡山已经建立起了一大批宫观,如衡岳观、招仙观、九真观、西灵观、中宫、北帝院、九仙宫、普贤院、玉清观、太平观和西台观等,道观多,道徒也多。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后来的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
大约在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当时正是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我国传播禅法,并获得梁武帝的支持而佛教兴盛一时,就在此一时期佛教进入了南岳。经逐渐发展,后来的南岳衡山就成了“十大丛林、八百茅庵”之地。
后来,惠海和希遁两位大师来到南岳衡山开坛诗经,此时佛教文化才开始进入南岳衡山,比道家进入约迟了200多年。
到了南北朝的陈朝时,慧思带了徒众40余人前往湖南、入住南岳。在那里继续提倡修禅,陈地信众望风归附,陈主迎他到陈都建业,住在栖玄寺,讲《大品般若》。
慧思很感慨当时南地佛学界偏重理论,轻视禅观,于是双开定慧两门,日间谈理,夜间修禅,同时讲说禅波罗蜜,陈主尊他为大禅师,倾动一时。
慧思的门下颇多,最著名的当推善于发展师说、创立天台学系的智顗,其次有新罗人玄光及大善,其他如南岳的僧照、枝江的慧成、江陵的慧威等都著名于一时。后来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觊为四祖。
慧思的弟子玄光更是将南岳思想传入新罗,为以后台宗教义流行于朝鲜半岛的先驱。天台宗学说更是远传日本,流布甚广,成为南岳佛家最重要的宗派。
后来,南岳惠海、慧思、大善、法照、惠成、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
因为这里融合了佛、道两教,又同时是佛、道二教的圣地,故而历朝历代以来,这里云集了众多的高僧仙道,同时亦留下了众多的著名寺庵、道观,香火旺盛,绵延不绝,方广寺就是在这个时候建造的。
南岳方广寺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竹,风景极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之“一绝”。
沿南天门山脊南行,经西岭顺北麓约5000米,就到了深邃幽雅的方广寺,这里古木森森,银泉淙淙,周围八座山峰如莲花瓣瓣,方广寺就是莲心。
方广寺周围有各种珍奇树术,有树冠碧绿如伞的红豆杉,伯乐树,有挺拔的花榈木,银雀树,有芬芳的香果树,果实赤色的红豆杉。花榈木的木纹斑斓多彩,质地坚硬,过去多用来作为宝剑柄。
方广寺后有一棵腰围6尺,高10余米的娑罗树,传说这种树木在天上的月宫中才看到。后来仙家将树种送到人间种植,世上才有这种树木。
树下有一水泉,依树取名,叫娑罗泉。僧人将泉水用竹枧引入寺中,饮用十分方便,清人邓辅纶作《娑罗泉》写道:
甘露一夕觉,明月当空掸。
上有菩提树,下有娑罗泉。
拨雾掏寒缘,饮此心冷然。
寺院下方不远,有当年惠海和尚洗衣的石台,岩壁上刻着“洗衲”两字,下面就是洗衲池。路边还有明代著名作家张溥读书的啸台和谭元春题留的“恋响”石刻,附近还有南岳最大的一片金钱松林,木质坚硬,树形美观,是很好的风景园林树种。
方广寺四周山坡上还有不少的珍奇物产,如猕猴桃,方广野茶,方竹,龙须草等。此外,山中还盛产罗汉芋。这种罗汉芋制作烹食方法十分奇怪,据《莲峰志》记载:制作时,要到半夜才能采根磨浆蒸煮,且在蒸煮时不能讲话。否则,“闻人声刚辛沸不可尝,放一名鬼芋。”朱熹、张拭曾作《罗汉芋》诗唱和。
方广寺在南岳衡山莲花峰中央花蕊之上。据《南岳志》中记载,方广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8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
明朝初期,浩空和尚将寺院改建为板屋,盖上铁瓦,增设佛堂。并在寺院内雕龙绘凤,把寺院装饰一新。
明崇祯时期,王夫之兄弟及夏汝弼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再次筹款,重新修建。经过两年时间,方广寺焕然一新,雄伟壮观。
后不久,方广寺毁于大火。直到清道光年间,曾国藩的曾任陕甘总督的弟弟曾国荃,费资白银20000余两重新修建了方广寺。
[旁注]
菩提达摩 意译为觉法。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我国禅宗的始祖,故我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达摩祖师在我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
慧思 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人,15岁信仰佛教出家,对于所习诸经论,每有独自悟入之处,多结合实践加以申说,他的著作大都出于口授的记录,自具体系。在实践上,结合到从《法华经》上体会到的圆顿法门,倡导了“法华安乐行”的实践行法。
天台宗 我国佛教宗派之一。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顗。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娑罗树 植物名,又名波罗叉树,摩诃娑罗树、沙罗树,为佛教圣树之一。原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雨林之中,为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多年生乔木。树身高大,叶为长卵形而尖,表面光滑,花淡黄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刚毛。因为气味芳香,木材坚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药用或香料。
巡抚 古代官名。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是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到了明清时,正式成为官名,又称抚台,主要职责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时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
[阅读链接]
据《一统志》叫做:一天,惠海正在庵中诵经,忽然有5位身材伟岸的壮士求见。来人面容各不相同,分青、黄、紫、白、黑五色,都身穿白袍。5人请求惠海和尚允许他们听经学佛。
惠海问他们是何方人氏,他们回答说是南岳山中的五位龙神,如果允许他们听经,他们愿意让出一块平地,献给惠海建造寺院。惠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当天晚上,山谷中乌云骤起,霎时雷声隆隆,大雨滂沱,传来阵阵“哗啦啦”的响声。第二天清早,惠海起来一看,只见山下出现一块宽敞的平地。
惠海到处化缘募捐,在这块平地上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寺名方广,寓佛法“十方广布”之意。这就是《南岳志》上记述所谓“五龙听经,平沙献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