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近时的历史研究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戏剧性事变,学者和研究者们都把注意力集中于近时的欧洲历史;这一情况在德国也许比在任何其他国家更甚。随着霍亨索伦帝国的崩溃,魏玛共和国的创始人大胆地决定把帝国政府的外交秘密揭露出来。弗里德里希·蒂姆承担了编写《1871—1914 年欧洲各国内阁的重大决策》一书的主要责任;他以惊人的精力完成了这项任务,并为全书五十卷曾加了颇有争议的注释;因为他毫不掩饰地反对“舰队政策”,并且厌恶狡猾的比洛①。这项关于把德国外交秘密摊牌的决定,曾遭到某些方面的指责;反对的理由是:战胜国决不会跟着摊牌;但编者们深信其他各国政府无法逃避这项挑战;这个信念后来获得了证实:英、法、奥、俄相继提供了它们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的证据。只有意大利踌躇不前。另一规模较小的外交文献是《1858—1871 年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于是,终于有可能把俾斯麦外交的全部记录与他的优柔寡断的前任和铸成大错的后继者的记录进行比较②。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年代,德国史学界做了第三件大事,就是刊印《俾斯麦全集》的纪念版,以表示德国人在黑暗的日子里对于这个创造霍亨索伦帝国的人的感激。全书包括十九卷大型四开本;其中大部分是新内容,大批散见于各种刊物的资料是由一批专家加以分析的。格哈德·里特尔①编辑了书中无与伦比的自传,恢复了原来的题名《回忆与感想录》;安德烈亚斯收集了这个超人在五十多年间与人举行好几百次会谈的记录;佩特斯多夫提供了书信选集;许斯勒提供了演说选集。最沉重的负担则由孜孜不倦的蒂姆承当下来;他所编的六卷《政论集》是全书中最珍贵的部分。本书开头的大多数材料是在这位首相的指导下已发表的从法兰克福发出的公文,以及在他逝世后很久经拉施道发表的从圣彼得堡和巴黎发出的公文;编者搜集了 1862—

1870 年间几乎从未被人探索的资料。因此,俾斯麦在 1866 年前对待奥地利的态度出乎意外地被揭示出来。从这个老人的回忆来看,对奥战争是预先安排好的一幕戏剧,但当时的文献揭示,这是一个政治家为达到他的目的而摸索道路的结果,而在开始时,他并不相信有作战的必要。由于有了这些新资料,现在我们可以用更具有批判性的眼光来阅读这篇十分动人的政治辩解。然而,书中事实上的错误与曲解虽被发觉,但就表达这个独特的人格来说, 它的价值仍然未受损伤。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挫败,大多数德国人增加了对于这个现实主义政治家的敬慕,因为他曾宣称:“政治是量力而行的艺术,关于可能出现的事物的艺术”,并且克制自己的冒险行动以避免对方绪成敌对的联盟。埃里希·马尔克斯是研究俾斯麦的权威;他原来准备编写一部详尽的俾斯麦传记,但当

① 比洛(Bülow,H.1849—1929 年)历任德意志帝国驻外使节外交大臣 1900—1909 年任首相。——谭注

② 俾斯麦于 1862 年代自由主义者许威林任普鲁士首相。1890 年 5 月退休。卡普利维在职期间与英国达成关于东非的协议,中止俾斯麦缔造的德俄密约,减低粮食进口税遭到容克的强烈反对,于 1894 年 10 月辞职。——谭注

① 里特尔(Gerhard Ritter,1888— 年)德国历史学家、大学教授,著有《斯坦因的政治传记》(1931 年出版)。——译者

他写到 1851 年时,就放弃了这项计划,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书中主人公的全部事迹,只有用编写他那时代的历史这一形式才能讲述。1936 年,马尔克斯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著作:《德意志帝国的兴起》, 书中总结了从拿破仑时代的告终到这个冷酷无情的容克地主执政这一时期的事件与趋势,并详尽地描述了帝国建立的过程。这部著作在有数的大型德国历史古典名著中占有地位,与兰克的《宗教改革时代》、特赖齐克的《十九世纪德国史》和科泽的《腓特烈大帝》媲美。在铁血宰相当政的时候,马尔克斯已经成年;现在这个七十多岁的学者的著作还保留着他少年时代的一些爱国热情。他在长期思考现有的全部证据后,作出结论说,把一个奄奄一息的德意志联盟变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国家,非采用这种严厉的手段不可, 而就组成一个民族国家来说,德意志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同等权利。

在布兰登堡的附有文献的《帝国的建立》和阿诺德·奥斯卡·迈耶的两部著作中也可以听到同样的论调。《1851—1859 年间俾斯麦在法兰克福联邦议会中对奥地利的斗争》一书利用了这位普鲁士大政治家曾与之进行无情斗争的那些奥地利代表的公文:迈耶对他的主人公的无限景仰,在他于 1943 年出版的一部大型传记中甚至显示得更加鲜明;而传记的内容由于俾斯麦家族提供了新资料,变得更为丰富。赫尔曼·昂肯编的《从 1863 至 1870 年拿破仑第三的莱茵政策》一书共三卷揭露了法皇这个阴谋家的最秘密的思想。在一篇长序中,还总结了奥地利大使里夏德·梅特涅关于拿破仑第三的野心与阴谋的惊人报告。昂肯所得出的结论是:第二帝国的法兰西是德国的一个恶邻,而俾斯麦所采取的方针是正确的。艾尔弗雷德·斯特恩在《1816—1871 年间的欧洲史》第八、九、十卷中,比较心平气和地叙述了霍亨索伦帝国的缔造过程。该书是根据数十年研究外国档案的结果,并且在瑞士比较冷静的气氛中写成的。

还有两部从迥然不同的观点来论述俾斯麦时期与俾斯麦下台后的德国的巨著。其中之一,是阿德尔贝特·瓦尔的《1871—1914 年间的德国史》,共四大册。它是由一位学者独力完成的最具有概括性的著作,综述了帝国及其所有组成部分的政治与文化生活,但同时它也有些象一种政治性小册子。他抱怨说,自从法国革命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发生了衰落现象,而且这种衰落还没有终止。物质的进步是以精神衰退的代价获得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等级制度,已让位给平等的议会民主制度。俾斯麦无与伦比的功绩不仅在于缔造德意志帝国,而且还在于给它制定了一部适当的宪法予以保卫;这部宪法既能抵抗掠夺性的社会主义,也能抗拒空谈理论的世界主义。

在德国,“俾斯麦的亲兵队”①并不是万事如意的。蔡库希的《德意志帝国政治史》虽然在规模和学识方面不如瓦尔的论著,但仍不失为一部具有政治论点的著作。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大多数德国历史学家由于被耻辱与失败所激怒而用贬低俾斯麦的后继者的办法来推崇铁血宰相的时候,蔡库希却拒绝向他顶礼膜拜。他遗憾地指出,俾斯麦给霍亨索伦王朝提供了这样庞大的权力,以致他必须要有一个腓特烈大帝那样的皇帝或者一个俾斯麦那样的宰相,才能谨慎地予以运用。帝国是一头重脚轻的大厦,而宰相所轻视的民主的时代精神表明获得了胜利。蔡库希对俾斯麦的垮台并不悲伤,但认为威廉二世和他的目光短浅的顾问们却一再地铸成大错,1914 年考验的时刻来

① 亲兵队(OldGuard)原指拿破仑的著名卫队,全由老卫兵组成;这里指俾斯麦的拥护者们。——译者

到的时候,德国竟缺乏必需的制度和团结来对付严峻的考验。埃里希·艾克由于受到同样的 19 世纪的——几乎可以说是格兰斯顿式的——自由主义精神的鼓舞,撰写了动人的《俾斯麦传》三卷;他严厉地指责了俾斯麦对内对外使用的残酷方法。他后来又撰写了一部关于威廉二世统治时期的著作,也同样没有给予多少赞扬,却慨叹德国民族缺少自治能力的训练。关于这位霍亨索伦王朝末代君主的外交政策,我们可以参阅昂肯的《世界大战前夕的历史》和布兰登堡的《从俾斯麦到世界大战》,后者是一部公认的杰作。在当时出版的大批传记与自传中,约翰内斯·哈勒尔的《奥伊伦贝格①传》和比洛的《回忆录》最为突出。后者的辩解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最缺乏说服力的著作, 作者原想对君主及其他敌人进行报复,不料他损害自己的名誉却甚于损害他们的名誉。

在研究俾斯麦以前时代的德国学者中,有几位人士值得颂扬。在近时关于中世纪的著作中,没有任何一部像恩斯特·坎托罗维奇对腓特烈大帝二世

(“世界奇人”)②的精彩描写③那样获得读者的热烈欢迎,但是戴维逊关于佛罗伦萨城早期历史的巨著①,却建立在更牢固的基础之上。欣策曾以撰写一部综述霍亨索伦王朝功绩的杰作②,来庆祝该王族进驻勃兰登堡的五百周年纪念。德尔布律克的《战术史》第四卷,从文艺复兴叙述到拿破仑时代,从而完成了他的最宏大的历史研究计划。他本人曾参加 1870 年的战争,并且是格奈森瑙③传记的作者,因此,他的权威获得了军事学家的公认。书中的论题包括军队与武器的演变、从马基雅维里④到克劳塞威茨⑤的至理名言、从古斯塔夫·阿道弗斯⑥到解放战争中的将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各次战役。德尔布吕克还说明,本书不仅为了军人而且也是为了一切历史爱好者而写的。

对于阅读过兰克的《宗教改革时代》和杨森的《日耳曼民族史》的最初几卷而受到陶冶的读者来说,研究威利·安德烈亚斯的巨著:《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是一种乐趣;该书在新教的传统描写与天主教的传统描写之间保持了平衡的状态,前者描述了路德以前时期的黑暗状况,而后者则反驳

① 奥伊伦贝格,即腓力普亲王(1847—1921 年),德外交官德皇威廉二世的亲信和顾问,在当时的宫廷中是个有影响的人物。——谭注

② 腓特烈二世博学多识,有开明思想,能诗,通晓军事、外交,又是当时第一流的科学家。他深受近东文化影响,后宫拥有众多的妃嫔和一支庞大卫队,所行所为惊世骇俗,有“世界奇人”之称。——谭注

③ 书名《腓特烈二世皇帝传》,二卷,1931 年。——谭注

① 书名《佛罗伦萨史》二卷,1907—1909 年。——谭注

② 书名《霍亨索伦王族及其功业》(DieHohenzo-UernsundihrWerk),1915 年。——谭注

③ 格奈森瑙(Gneisenau,Count August1760—1880 年)普鲁士名将曾参加北美独立战争,耶拿之战,在

1813—1814 年反拿破仑战争中卓著功勋。——谭注

④ 马基雅维里,N.(1469—1527 年),著名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家。著有《君主论》(旧译《霸术》) 认为人君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统治者与其受人爱戴无宁使人畏惧。所著《佛罗伦萨史》摈弃神话传说,以史实为依据,并试图探索历史变化的内在联系,提供政治上的经验教训。马基雅维里对军事学也有研究,撰有《兵法》七卷,曾对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兵制进行改革。——谭注

⑤ 克劳塞威茨(ClauserwitzKarl1780—1831 年)普鲁士将军,著名的军事学家。长期主持普军事学院,所著《战争论》是公认的军事学术名著。——译者

⑥ 古斯塔夫·阿道弗斯(1594—1632 年),瑞典国王在位(1611—1632)。对内改革行政司法,扶植工商, 对外与丹、波、俄及日耳曼帝国武力角逐,频操胜算。三十年战争中深入德境,战死沙场。——谭注

说:道德堕落发生在维滕贝格叛乱以后,而不是在它以前。卡尔·布兰迪关于查理五世统治时代的全史①具有同等重要性;这是以他毕生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的。施纳贝尔的《十九世纪的德意志》包括特赖齐克的杰作②所叙述的同一时期,但它的语调比较平和并且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那位“讲坛上的俾斯麦”③曾颂扬普鲁士并鞭挞了它的内外敌人,而这位南德天主教徒的论著与其说是一种叙述,不如说是对德国人民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一种评价。他的四巨册著作叙述到革命的那一年为止。作者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剧烈动荡的时期以后,现任慕尼黑大学教授,继续撰写它的续篇。特别爱读他的著作的是这样一些读者,他们宁愿要施泰因而不要俾斯麦;宁愿要南方和煦的清风而不要柏林严寒的气候。过去马克思·勒曼的《施泰因传》曾取代佩茨所编的巨著④和西莱所作的颂词⑤;同样,现在格哈德·里特尔所写的传记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勒曼的著作;里特尔也许在活着的德国历史学家中是一位最多产的作家。

法伊特·瓦伦丁关于 1848 至 1849 年间德意志革命的巨著①,洋溢着一个忠实法兰克福人的自由主义精神。他曾以批判的眼光注视着普鲁士的活动。佐姆巴特所编的《近代资本主义:全欧经济生活发生以来的历史体系的概述》一书卷帙浩繁,它的最后几卷描述了 18、19、20 这三个世纪的情况。他关于这几个世纪的资本主义演进中的物质与心理因素所作出的分析,虽然遭到贝洛与勃伦塔诺的严峻批评,但它的范围与创见却给予人们深刻印象。马克斯·韦伯②在德国学术界中,除了特勒尔奇③外,是他那时代的一位思想最丰富、知识最渊博的学者;他的《经济通史》给人们很大的启发。本书是在这位海德尔堡大学教授在 1920 年死后,根据他的演讲稿和一些学生的笔记编成

的。沃尔夫冈·米夏埃尔生前刚好完成了他关于 18 世纪英国的巨著④,本书

第五卷是按照他的原定计划叙述到 1760 年为止。哈通的杰作:《德意志宪法史》现已作了修订,并已续写到魏玛共和国和纳粹独裁制度出现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是德国史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⑤。他因撰写《波颜传》⑥和《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而出名,后来继续

① 书名《查理五世皇帝传,一个人与一个世界帝国的成长及其命运》,1937 年。——谭注

② 指《十九世纪德国史》五卷,1919—1923 年。——谭注

③ 指特赖齐克,参见本书第八章第三节。——谭注

④ 马克思·勒曼(MaxLehmann,1845—1929),德国历史家,另著有《腓特烈大帝与七年战争的起源》, 佩茨所编巨著为《大臣施泰因男爵传》六卷 1844—1855 年。——译者

⑤ 西莱著有《施泰因的生平及其时代》(LifeandTimesofStein)二卷,1879 年。——谭注

① 书名《1848—1849 年德意志革命史》(GeschichtederdeutschenRevolu- tionvon1848—49)二卷,1930—1931

年。——谭注

② 马克斯·韦伯(1864—1920 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任柏林海德堡、慕尼黑等大学教授。其代表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古代世界农业史》、《经济通史》等。—

—谭注

③ 特勒尔奇,E.(1865—1923 年)德国史学家,曾任柏林大学教授、教育大臣,著有《基督教会和团体的社会学说》、《历史主义及其胜利》、《历史主义及其问题》等书。——谭注

④ 书名《十八世纪英国史》,五卷,1896—1945 年。——谭注

⑤ 迈内克,F.(1862—1954 年),德国著名史学家,兰克史学传统继承人和发扬者,历任斯特拉斯堡、弗赖堡、柏林大学教授,二次大战后任自由柏林大学首任校长。著作甚多,其代表作有《近代史中的国家理

研究中世纪以来的欧洲思想。他的《国家理性观念》①综述了从马基雅维里直到与腓特烈大帝、黑格尔与特赖齐克这些政论家与政治家的著作中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冲突。该书可以说是阿克顿为柏德出版的《君主论》一书所作的含意深远的《导论》的扩充。迪尔泰②由于出版了十二卷深刻的论文集,他的地位获得了承认;但在他以后,没有一个德国学者能够象迈内克那样,对各种意识形态作出如此敏锐精微的分析。他的《历史主义的起源》具有同等重要性。他综述由启蒙主义缺乏想象力的、笼统的理性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发生论的相对主义过程最后归结于兰克的名言,即所有的世纪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迈内克为《历史杂志》支撑门面达四十年之久,但终于被纳粹政府免去了主编职务。在这以后,他编写自传,描述他的思想演变以及和两个世代的学者与政治家的接触。另一老练的历史学家瓦尔特·格茨则集合一批有才干的专家编写了《世界史入门》,共十卷。

有几个奥地利历史学家在他们的祖国疆界内外,提高了他们的声誉。奥斯瓦尔德·雷德利希是研究中世纪史的老前辈,他继续编写学术论著直到老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史学著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多普施的《从凯撒到查理大帝期间欧洲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他已因编著加洛林时代社会史而著称于世,现在他把研究范围上溯到凯撒和塔西陀时代,因而重建了中世纪文明的因素——政治制度、土地制度、阶级、教会、工业和贸易。他的解释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因为他以热烈的口吻宣扬罗马帝国的历久不衰的影响。当时,罗马派与条顿派正在课堂里进行论战①,而多普施却挺身而出,成为从萨维尼与“古朗治”以来最勇猛的罗马派战将。他给我们指出一种无间断的文化连续性:日耳曼人逐渐吸收了罗马的遗产,而没有加以粗暴破坏。多普施象古朗治一样,倾向于低估“蛮族”对于中世纪文明贡献的价值,而且夸大了罗马制度的生命力。维诺格拉多夫② 说多普施的经济学比法律学高明。

在近代史领域里,里特尔·冯·兹尔比克是阿尔内特以后最伟大的奥地利历史学家。他曾写出二部重要著作,任何研究 19 世纪欧洲文学史的人,都不能予以忽视。他以写成第一部最完备的梅特涅传记③而跃居史学家前列。这

性概念》、《历史主义的起源》、《德国的悲剧》等。——谭注

⑥ 波颜,H.(1771—1848 年),普鲁士元帅,军事学家,两任国防大臣。1808 年普军制改革的领导人之一。

——谭注

① 此书全名为《近代史中的国家理性观念》(DieIdeederstaatsr soninderneuerenGeschichte),1924 年。—

—译者

② 迪尔泰(DiltheyW. 1833—1911 年),德国哲学家,精研心理学与历史哲学,企图创立与孔德社会学抗衡的“精神科学”。——译者

① 自 18 世纪以来,首先在法国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法兰克王国及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问题的两种意见。一派认为西欧封建制度来源于罗马(罗马派),另一派则认为封建制度是日耳曼各部落征服西罗马帝国的产物

(条顿或日耳曼派)。之后,探讨的范围扩大到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中世纪城市的起源等方面,这场论战到 19 世纪更为广泛和深入。参见本书有关章节。——谭注

② 维诺格拉多夫(1854—1925 年),英籍俄人,史学家,长期居留英国以专攻中世纪英国社会史、法制史知名,首先提出英国法的许多基本因素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自由人观点。——谭注

③ 书名《梅特涅:政治家和人》,三卷,1925—1954 年。——谭注

位在考尼茨④以后最杰出的奥地利政治家一定会欢迎这部对他表示同情的著作,因为这个保守派学者描述了梅特涅以毕生的努力来反对法国革命的民主与民族主义思想,同时鼓励一种欧洲共同体的稳固概念。然而,兹尔比克始终没有暗示梅特涅是个有创造性的人物。有些批评家虽然充分承认这部著作的力量与学识,但抱怨说,兹尔比克归功于这位欧洲保守主义砥柱的政治思想比他实际上具备的更有系统。维克托·比布尔是兹尔比克在维也纳的同事, 也是在研究 19 世纪早期奥地利史领域内的唯一对手;他在《奥帝国衰亡史》一书中,关于梅特涅的叙述却没有多少阿谀之词;他认为梅特涅只不过是一个反动成性却有才干的投机取巧之徒。兹尔比克的第二部重要著作是《德意志的统一》,书中更详细地追述了 19 世纪中期奥普争霸的史实,这在弗里容的《德意志的霸权斗争》中已作了生动的描述。但那个犹太学者没有参阅过国家档案,而兹尔比克却获准查阅《帝国密件》。在叙述部分的四卷以外, 还增加了关于 1859—1866 年间奥地利对德政策的文献五卷。兹尔比克是一个爱国的奥地利人,却完全摆脱了对普鲁士的传统仇恨,并且宣扬了俾斯麦在1879 年实行的德奥联盟中出现的那种“德意志整体”理想。纳粹党因为这个奥地利学者以友好的态度叙述了普奥间的长期争执,便邀请他担任柏林大学教授,这是很自然的,但同样自然的是,他拒绝了这个邀请。兹尔比克在晚年从事编写关于中世纪以来德意志史学的有价值的大型著作①。

另有两名奥地利老练学者增加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所赢得的荣誉。约瑟夫·雷德利希已开始精密地综述了 1848 年以后哈布斯堡皇朝的政治制度与宪法变革,并简要地叙述了马利亚·特利萨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时代。

②但他的《奥地利帝国与国家问题》由于规模过于宏大,而成为一部未完成之

作。③他是在哈布斯堡皇朝解体后开始写作的,所以,他是第一个利用内阁会议和其它会议纪录的历史学家,而这些会议在梅特涅时代结束以后决定了帝国的内部发展。篇幅庞大的第一卷内容叙述到 1861 年为止,第二卷则叙述到

1867 年的“奥匈联合协定”。雷德利希生动地描写了巴赫、①施默林、②博伊斯特、③德亚克④及其它主要活动家。有些人认为年老的弗兰西斯·约瑟夫是个机器而不是一个人,但他们在本书里将会看到他是一个年轻暴躁的统治者,不论在举行讨论与作出决议方面他都是充分参与的。雷德利希还撰写了这位皇帝的传记,⑤书中,在较小的规模上继续对他加以描述,并用个人对许

④ 考尼茨(Kaunitz,W.N. 1711—1794 年)历任三朝首辅 1756 年促成奥法联盟,参与七年战争和瓜分波兰,

1794 年策划欧洲反法联盟。——谭注

① 书名《人文主义以来的德意志史学史》,共二卷 1950—1951 年。——谭注

② 书名《奥地利史》,共七卷,1885—1938 年。——谭注

③ 此书于 1920—1926 年出版,作者未续成。——谭注

① 巴赫,A.(1813—1893 年),奥政治家,教皇极权派,历任司法大臣、内政大臣,在其任驻罗马大使期间促成奥政府与教廷订立了教务协定。——谭注

② 施默林,A.(1805—1893 年),1860—1865 年任奥国首相。——谭注

③ 博伊斯特,F.(1809—1886 年),历任萨克森政府各部大臣、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和首相,反对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国,支持德国各小邦的独立。——谭注

④ 德亚克,F.(1803—1876 年),匈牙利自由派贵族,在 1848 年革命中拒绝与柯苏特合作,主张与奥王室妥协,1865 年提出与奥地利建立二元制帝国的纲领。——谭注

⑤ 书名《奥地利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传》,1929 年。——谭注

多政治舞台上的人物所了解的情况来丰富本书的内容。

弗里德容晚年从事于论述 1848 年以后的哈布斯堡帝国,⑥但只写到施瓦岑贝格⑦与巴赫的反动的十年便逝世了。他的《帝国主义时代》,在第三卷将要完成时,也由于他的死亡而中断;这一著作的价值主要在于论述巴尔干的政局,因为他同埃伦塔尔⑧相识,因而获得了一些内幕消息。在一群有才华的朋友中间,普里布拉姆所写的著作最少。他编辑了《奥匈帝国的秘密条约》, 包括 1876 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秘密条约,并附有一篇关于“三国同盟” 缔结与演变的详尽的导论。这部著作揭示了俾斯麦当政时期与去职以后的欧洲的许多未经探索的角落。在年轻一代所获得的成就中,最著名的是雨果·汉茨的两卷本《奥地利史》与埃贡·科蒂伯爵关于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及其不幸的兄弟马克西米利安的传记;前一著作是对一百年来研究成果所作的非常必要的总结。

在两次大战期间,没有任何一位法国学者象老练的前外交部长阿诺托那样热情地鼓起人们对他的祖国的历史发生兴趣,他的火热的爱国情绪在三部大型的集体著作中体现出来。他给《法国殖民地史》(共六卷),撰写了一篇导言;给《法兰西民族史》(共十五卷)撰写了导言外,还编写了关于 19 世纪的最后一卷。他的第三部巨著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纪录(共十五卷),其中充满着他朋友普安卡雷①的强烈的“恐德病”。他原来是以论述黎塞留而成名的;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中断以后,他重理旧业,在德·拉福士公爵的协作下,继续进行——虽然没有完成——那部论述黎塞留的庞大著作。②他真实地宣称,他所编写的一切著作只有一个目的,即法国。在中世纪研究的领域内,任何一部著作在重要性上都不能与勒内·格鲁塞的巨著《十字军史》相提并论。关于法国早期政治与社会制度的热烈争论,原由古朗治和弗拉赫开始,而现在则遵循更坚实的路线,由费迪南·洛、马克·布洛赫①、珀蒂-迪塔伊②、阿尔方和福蒂埃继续进行着。

16 世纪后半期继续比前半期吸引着更多的注意。而对卡特林·德·梅迪西③的兴趣也从来没有衰退。马里埃若尔编写了第一部完备的卡特林传记,而

⑥ 书名《争夺德国统治地位的斗争,1859—1866 年》(DerKampfunedieVorherrschaftinDeutschland,

1859bis1866),1897 年。——谭注

⑦ 施瓦岑贝格,F.(1800—1852 年),公爵。1848 年维也纳起义失败后任首相兼外交大臣,与内政大臣巴赫合作,停止施行 1849 年宪法,解散议会,加强王权,对匈牙利民族运动采取镇压与日耳曼化的措施。—

—谭注

⑧ 埃伦塔尔,A.L.(1854—1912 年),公爵,奥政治家、外交家,1906—1912 年任奥匈帝国外交大臣。—

—谭注

① 普安卡雷(Poincar6,R.1860—1934 年)亦译朴恩加赉或朋加来,法国政治家,1913—1920 年任总统。

——谭注

② 书名《枢机主教黎塞留史》(Histoireducardinal de Richelieu)五卷,1932—1944 年。—谭注

① 马克·布洛赫(1886—1944 年),法国著名史学家,1929 年与勒费弗尔共同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由此得名。二次大战中投身抵抗运动,为纳粹杀害。——谭注

② 珀蒂-迪塔伊(1868—1947 年),法国史学家,精研中世纪法、英、尼德兰等国历史,撰有专著,以引用大量原始资料而见重于学术界。——谭注

③ 卡特林·德·梅迪西(1519—1589 年),法亨利二世之后,1560—1563 年摄政。在新旧教冲突中,玩弄权术,加剧矛盾。——谭注

关于它的背景材料则由吕西安·罗米埃的《卡特林·德·梅迪西王国》予以补充。布罗德尔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既是一部社会学概论,又是一部政治记事之作。在论述 17 世纪的近代著作中,以布雷蒙神父关于波旁王朝初期教会史的巨著④最为重要;它可以与圣伯夫关于波尔-罗雅尔⑤的古典论著⑥并称。亨利·塞继托克维尔之后,探讨了17 与 18 世纪法国西北各省的社会制度与经济状况,对于旧制度也同样不予

赞许。他的最大努力在于编写《法兰西经济史》,书共两卷,一直叙述到 1914

年止,于 1936 年在他死后出版。德塞居尔伯爵的最后著作,是一部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也许最令人信服的描述。拉维斯一生从事编辑工作,而以集体编写的《1789—1919 年间法国现代史》为最大成就,其中最大部分是由老学者塞纽博斯所作。

在两次大战期间,没有一个法国历史学家像马迪厄那样发出了巨大的热力。在摆脱他的老师奥拉尔的资产阶级激进主义以后,他以第四等级的旗手出现,他重编了饶勒斯的《社会主义史》①,并创立了《法国革命年鉴》。他根据孜孜不倦的研究的成果,编写了一系列关于法国革命的专著;在这些论著里,他指斥奥拉尔所崇拜的英雄丹敦不仅是一个坏的法国人,而且是一个坏人;另一方面,罗伯斯庇尔被说成是拥护平民立场的无私战士,因而热月事件被认为一场灾祸,而不是一个解救运动。马迪厄最擅长于社会史与经济史而这正是奥拉尔的最大弱点所在。马迪厄的名著:《法国革命史》是米什莱以来关于法国革命的最有权威的左派解释。在他的读者中,虽然几乎没有人会同意他所采取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或他对一个狂想家所作的颂扬,然而,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任何一本也不能予以漠视。他于 1932 年逝世,此后, 研究法国革命史的领导地位便由乔治·勒费弗尔继承,后者并继任他所创办的杂志的编辑,而且对于社会与经济现象,也同样感兴趣。勒费弗尔站在介乎奥拉尔与马迪厄两个敌对阵营之间的地位,因而,他能够比他们任何一方鼓起读者的更大信任。他最受欢迎的专著:《1789 年的法兰西》,总结了几个世代的研究成果,就是关于从国家制宪议会的召开到妇女向凡尔赛进军这几个狂热月份的研究。他还编了一部姊妹篇,题名《大恐怖》,把革命开始阶段的骚动与暴行说成是由于害怕发生饥馑、暴力抢劫和王党复仇所引起。此外,他还有一本论督政府的小书,其中所描述的情况比旺达尔的辉煌杰作所描述的更为平稳合理。勒费弗尔可以列为中央偏左派,因为他比马德兰更同情于法国革命却没有马迪厄似非而是的诡论。他从来没有忘记勒南的宝贵格言:“真理不得差于毫厘。”

在弗雷德里克·马松死后,马德兰便是关于拿破仑研究的魁首。他在《通俗法国史》丛书里关于法国革命的出色描述以笔调枯燥出名,但他对于拿破

④ 书名:《自宗教战争结束至当代法国宗教观点史》,11 卷,1916—1933 年。——谭注

⑤ 波尔-罗雅尔(全名:Port-Royal deChamps),在巴黎西南十七英里,原为一所西斯特先教派的女修道院, 后来成为冉森教派学者的中心,以研究古典知名,这些学者就被称为波尔-罗雅尔派。在法国新旧教斗争中, 此院频遭迫害,1660 年所办学校被封闭,1710 年,院址被折毁。——校者

⑥ 圣伯夫(1804—1869 年),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诗人,所著《波尔-罗雅尔史》五卷,(1840—1860 年)为传世名篇。——谭注

① 《社会主义史》是此书的简称,全名为:《社会主义的法国革命史》,共八卷,1922—1924 年。——谭注

仑的崇拜是毫不掩饰的。大革命像是一个不幸的,不可避免的插曲;它打断了法兰西的伟大与光荣的展示。他在这部丛书里所写的《执政政府与帝国》几卷中,向读者表明拿破仑不仅是一个富有天才的军人,而且是一个秩序的恢复者、最卓越的行政家、最大胆的改革家;尽管王朝与政府兴亡更迭,但他所创造的改革却能保持它们的地位。马德兰在他漫长的一生的晚年从事于编写他所崇拜的英雄的传记;它是从梯也尔以来最长而又最重要的传记。① 全书共十六卷,所涉及的范围比他的著名的前辈所作的还要广阔,因而,也是关于法国在革命、光荣与失败的年代的一部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关于拿破仑以后时期的法国,没有出现什么重要著作。普塔斯公平地论述了基佐;博蒙和勒努万在《民族与文明》丛书里的出色著作中,对第三共和国作了概述。乔治·絮阿雷兹编写了白里安传记, 规模庞大,但未完成。②它的体裁和英国的政治传记最为接近;作者在德国人被逐出后,由于曾经通敌而被枪决。普安卡雷颇为得意地记载了他在 1912—

1918 年担任总理与总统期间为国家服务的经历;①书共十卷,包括叙事与日记两部分。达尼埃尔·阿莱维关于第三共和国初期的叙述,补充了阿诺托关于梯也尔与甘必大那十年时间的古典著作。②然而,在关于近代法国的最近著作中,没有一部在重要性方面能够和他的兄弟埃利·阿莱维所编的《十九世纪英国人民史》一书相比;可惜,编写计划过于庞大,以致写了六卷后,留下了一个不完整的作品。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够象埃利·阿莱维那样,不单了解近代英国人的生活与思想的各个方面,而且对英国人的性格与观点给予同情的而又有批判的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使著述事业缓慢下来,这个情况,在英国不如在德法两国那么严重。由于《剑桥近代史》的成功,剑桥大学出版社开始了一系列大胆的出版计划——《古代史》、《中世纪史》、《英帝国史》、《印度史》、《英国政策史》③、《波兰史》、《英国文学史》和《欧洲经济史》。这些著作由于有外国专家撰稿并附有宝贵的参考书目,因而内容丰富;但它们主要是为研究者参考的。另一方面,赫伯特·费希尔的《欧洲史》和屈维廉的《英国史》与《英国社会史》(从乔叟时代开始),则受到国内外一般读者的热烈欢迎。

盎格鲁—撒克逊几个世纪终于被 R.H. 霍奇金与斯坦顿描出了轮廓,①他们充分利用了考古研究和英国地名学会丰富的劳动成果。关于诺曼时期以后的历史,最重要的著作是陶特的六卷本《中世纪行政史散篇》和波威克的《亨利三世与爱德华勋爵》;前一书强调了作为王国的真正执行机构的英国王室的极端重要性;后一书综述了英国 13 世纪政治与社会的全貌。霍尔兹沃思能

① 书名《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共十六卷,1937—1954 年。——谭注

② 按:此书已完成,共六卷,1938—1952 年出齐。——谭注

① 普安卡雷所著书名《为法兰西服务》(Au servicedelaFrance),1926—1929 年。——谭注

② 书名《法国现代史》(HistoiredelaFrancecontemporaine),四卷。——谭注

③ 即 A.w.ward 与 G.P.Gooch 主编的《剑桥英国外交政策史》(CombridgeHistoryofBritish foreignpolicy, 1783—1919 年),三卷,1922—1923 年。——谭注

① R.H.霍奇金著有《盎格鲁-撒克逊人史》共二卷,F.M.斯坦顿著有《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国》。——谭注

够在生前完成了第一部关于 1700 年以前的英国法律制度的概述。②尽管有人指责库尔顿关于中世纪教会,特别关于修道院制度所作的描写③过分阴暗,但没有人怀疑他对于史料具有无与伦比的知识。同时,他作为一位教师所具有的感召力,在他的门生们的一系列专著中铭记下来。利特尔和罗斯·格雷厄姆、戴维·诺尔斯与切尼对英国宗教派别作了研究,而普拉克内特与海伦·卡姆也研究了英国中世纪制度。艾琳·鲍尔的过早逝世使英国失去一位具有像梅特兰那样富于想像力的社会历史学家。在研究外国史方面,我们可以指出巴拉克劳对中世纪德国史的研究,乔治·希尔勋爵的巨著:《塞浦路斯史》

(叙述到 16 世纪被土耳其人征服为止)以及史蒂文·朗西曼的生动的《十字军史》。

近时,英国方面关于宗教改革时期的研究,皮克索恩、教士梅纳德·史密斯和神父休斯的研究作出了很多贡献。艾伦的伊拉兹马斯①通讯集的卓越版本稳步地继续刊行。波拉德除了关于 16 世纪的一系列专著外,又编写了沃尔西②的传记。晚年,他把大部时间用于建立历史研究所。尼尔所著的简明的伊丽莎白传比弗劳德的喋喋不休的指责③更为宽容,因而荣幸地被译成了外文。更加重要的是,尼尔关于伊丽莎白时代下议院的组织、方法与活动的详细分析和罗斯关于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生动描写。④托尼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了那由马克斯·韦伯在一部著名论著中所开辟的一条富有成效的研究路线。⑤在弗思的后期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麦考莱的《英国史》之公正分析。⑥关于斯特拉福德,柏克勒夫人比哈兰与麦考莱找出了更多可以原谅的理由。维罗尼卡·韦奇伍德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即编写一部关于三十年战争的通俗易懂的著述,⑦书中对沉默者威廉⑧作了精采的描写。基思·法伊林关于 17、18 世纪托利党的引人注目的著作⑨表明了它大大地背离了辉格党的传统。G.N.克拉克关于后期斯图亚特王朝的概述①是《牛津英国史》中一篇卓越的成功之作。阿瑟·布赖恩特对佩皮斯②在海军部的劳绩,作了公平的

② 书名《英国法律资料与文献》(Sourcesand LiteratureofEnglish Law)1925 年。——谭注

③ 书名《五百年宗教史》(FiveCenturiesofReligion),二卷,1923—1927 年。——谭注

① 伊拉兹马斯(1466?—1536 年),杰出的荷兰学者,有影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谭注

② 沃尔西,T.(1475?—1530 年),英政治家,枢机主教,亨利八世的重臣。因在国王离婚案中态度暧昧, 被捕,死于赴伦敦途中。——谭注

③ 弗劳德在所著《英国史》中对伊丽莎白的人品颇有微词。——谭注

④ J.E.尼尔著有《伊丽莎白朝的下议院》(TheElizabethanHouseofCom-mons)(1949 年),A.L.罗斯著有《伊丽莎白时代》(TheElizabethanAge)二卷,(1950—1955 年)。——谭注

⑤ 韦伯在所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 年)中指出加尔文教对现世禁欲主义理想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动力之一,精神得救和商业成功共同创造了资本主义。——谭注

⑥ 指所著《麦考莱英国史评注》(A CommentaryonMacaulay’sHistoryofEngland ,)1937 年,及主编的麦考莱《英国史》二书。——谭注

⑦ 书名《三十年战争》,1938 年。——谭注

⑧ 沉默者威廉(1533—1584 年),荷兰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第一任行政长官。——谭注

⑨ 书名《托利党人,1640—1714 年》(Historyof theToryParty),1924 年。——谭注

① 书名《后期斯图亚特朝,1660—1714》。——校者

② 佩皮斯,S.(1633—1703 年)英国军事家,政治家,1673 年任海军大臣。——谭注

论断。安德鲁·布朗宁所作关于丹比③的真实的描写在重要性上可与克里斯蒂所作的关于谢夫特斯伯利④和福克洛克洛夫特小姐所作的关于哈利法克斯⑤的描写并称。

关于女王安妮时代,现有两部巨著。乔治·屈维廉在某种意义上是站在党派斗争之上的;他的著名亲戚,⑥如果他曾实现他的目标,几乎是不能这样做的。《女王安妮的统治时代》可能将和加第纳的 17 世纪宪法斗争史同样长久地保持它的地位。同样精采但不够公正的著作,是《马尔巴罗传》⑦四卷; 它是由马尔巴罗最杰出的后裔所编著。作者以始终不懈的热情追述了他的英雄人物在政治与战争上的功业。在描写战役方面,温斯顿·丘吉尔正是能手; 而且,他那奇妙的文体使托利党与辉格党的斗争史不仅变为易读,而且有趣。屈维廉认为,托利党人以妥协性的和约来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项政策是正确的;但这个天生的战士的见解与屈维廉不同,他认为,这么多年的光荣与牺牲,竟平淡地予以了结,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没有人曾经能把英王乔治一世与乔治二世对议会的操纵叙述得真正有趣,但巴兹尔·威廉斯对查塔姆①与斯坦厄普②已予以颂扬;他还尽力描写忙于细事的纽卡斯尔③和爱好炫耀的卡特里特④。伊尔切斯特勋爵根据家庭档案讲述亨利·福克斯⑤与霍兰府邸的事迹。但纳米尔⑥的著作具有更多的挑战性。他抛弃了这项传统的见解:年轻的乔治三世在他的母亲与彪特⑦的影响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因为他曾企图恢复某种形式的王朝专政制度,纳米尔的证据与论点影响了所有后来的讨论;他关于 18 世纪的后二十五年间英国政治机构的分析还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巴特菲尔德已分期出版了一部关于详细研究福

③ 丹比伯爵,名托马斯·奥斯朋(ThomasOsborne,1637—1712 年)任财政大臣时因贪赃枉法去职。1688 年再入政府以参与詹姆士二世党阴谋及受贿罢官。——谭注

④ 谢夫特斯伯利伯爵名库伯(Cooper,A.A.,1621—1683 年),英国革命时任议员,初支持国王后转向革命。克伦威尔执政后,坚持国王立场反对独裁。复辟后曾任要职,后失宠,逃往荷兰。——谭注

⑤ 哈利法克斯伯爵,名蒙塔古(Montagu)(1661—1715 年),英国政治家、金融家。——谭注

⑥ 指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Macaulay,1800—1859 年),著有《从詹姆士二世登位起的英国史》。此书记事至 1702 年威廉三世逝世而中断,系一未完成原定计划的著作。详见本书第十四章。——译者

⑦ 马尔巴罗公爵,名约翰·丘吉尔(1650—1722 年),是温斯顿·丘吉尔的祖先,英军元帅,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任英军总司令,多次挫败法军。——译者

① 查塔姆(Chatham,williamPitt,1708—1778 年),名威廉·皮特,英王乔治二世与三世的重臣,受封查塔姆伯爵,1751—1761 年任国务大臣,其子与之同名(小皮特,1783—1801,1804—1806 年两任首相), 人称“老皮特”。——译者

② 斯坦厄普(Stanhope, James,1675—1721 年),英国著名将领,英王乔治一世 的宠臣。——译者

③ 纽卡斯尔公爵(DukeofNewcastle),名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ThomasPelhamHolles,1693—1768 年), 英王乔治一世与二世的大臣,属辉格党。——译者

④ 卡特里特(Johncarteret,1690—1768 年),英王乔治二世的大臣。——译者

⑤ 福克斯,C.J.(1749—1806 年),乔治三世的重臣,受封霍兰勋爵,1805 年任国务大臣。福克斯晚年退隐于其私人庄园霍兰邸(HollandHouse),在此逝世。——校者

⑥ 纳米尔(Namier L.1888—1960 年),向英国辉格派史学传统进行挑战的著名史学家。其最有影响的著作为:《乔治三世即位初期的政治结构》(ThestructuteofPoliticsoftheAccessionofGeorgeⅢ,1929)即下文所称“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的著作。——谭注

⑦ 彪特(Bute,J.S.1713—1792 年)伯爵,1761—1763 年任乔治三世的首相。——谭注

克斯的论著:这是从约翰·罗素爵士以来没有人尝试过的。①诺曼·赛克斯分析了 18 世纪的教会与国家的关系。英国从卡莱尔以来,除了莫尔斯·司蒂芬斯②外,没有一位主要的学者曾企图精研法国革命的历史。但现在,J.M.汤普森则以毫无偏袒的态度(这是法国人不可能做到的),对 1789 至 1794 年间的法国史作出了最好的英国观点的概论③;他的罗伯斯庇尔全传,是根据其演说、论文与书信来评述其人的。关于伟大的法兰西战争的近时最重要的英文论著,包括在奥曼的巨著《半岛战争史》及福蒂斯丘的《英国陆军史》的后面诸卷中。在东欧方面,我们欢迎吉布和鲍恩合编的《伊斯兰教社会和西方》; 本书就西方文明对 18 世纪土耳其帝国内穆斯林文化的影响,作了全面的社会学分析。

最近时期,在英国关于 19 世纪的著作中,以论述外交事务的著作比较突出。韦伯斯特关于卡斯尔雷④与帕麦斯顿的论著和坦珀利关于坎宁①的研究, 都是根据国内外详尽的调查研究而编写的;所以,这项工作几乎是没有重做的必要。坦珀利关于英国与近东关系的概述②,在第一卷出版后,由于他的死亡而中断。该书是从论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作为开篇,并替斯特拉特福德·坎宁③解脱了他强使英国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这项指责。另一部具有同等价值的论著是:塞顿-沃森关于迪斯累里与格莱斯顿两人在近东问题上敌对政策的分析,其中作者对巴尔干基督徒的毕生的同情清楚地显示出来了。塞顿-沃森的罗马尼亚史与捷克斯洛伐克史,④伯纳德·佩尔斯和萨姆纳的俄国史概论,⑤ E.H.卡尔的布尔什维克制度的详尽研究⑥和阿道弗斯·沃德的《1815 年以来的德国史》都是属于第一流著作。古奇的《大战以前》一书研究了大量官方刊物可反映的十位欧洲政治家的问题与活动,这些政治家在 20 世纪开首的年代里,都是上述列强的领导人。关于近时的德国政策,在惠勒-贝内特⑦论述

① 约翰·罗素爵士(1792—1876 年),辉格党政治家,1832 年议会改革运动的领袖之一,1846—52 年任首相。著有《福克斯的生平与时代》(三卷)还编辑了《福克斯的文件与信札》(四卷)。——谭注

② 莫尔斯·司蒂芬斯(1857—1919 年),英国史学家,教育学家。——谭注

③ 书名《英国人目睹的法国革命》(EnglishWitncssesoftheFrenchRevolution),1938 年。——谭注

④ 卡斯尔雷子爵,名 R.斯图亚特(1769—1822 年)。政府大臣,1798 年镇压爱尔 兰起义,以后历任爱尔兰事务大臣、陆军大臣、外交大臣。韦伯斯特所著书名:《卡斯尔雷的外交政策,1815—1822》1923 年,

《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1830—1834》二卷,1951 年。——谭注

① 坎宁,G.(1770—1827 年),两任外交大臣,1827 年任首相,坚决反对拿破仑霸权,不遵照神圣同盟政策,承认西属美洲的独立。坦珀利著有《坎宁传》,1905 年,《坎宁的外交政策,1822—1827》,1925 年。

——谭注

② 书名为《英国与远东,卷一,克里米亚》,1936 年。——谭注

③ 斯特拉特福德·坎宁(1786—1880 年),英国外交家。1812 年促成布加勒斯特条约的签订,结束俄土冲突,1826 年促成俄土两国缔结和约,1842—1856 年再度出任驻土耳其大使。——谭注

④ 书名《罗马尼亚史,自罗马时代到统一的完成》,1934 年,《捷克与斯洛伐克史》,1943 年。——谭注

⑤ 伯纳德·佩尔斯著有《俄罗斯史》,1926 年;萨姆纳著有《俄罗斯简史》,修订本,1949 年。——谭注

⑥ 书名《苏维埃俄国史》六卷,1950—1960 年。——谭注

⑦ 惠勒-贝内特(Wheeler-Bennett》著有:《忘却了的和约,1918 年 3 月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TheForgottenPeace,Brest-Litovsk,March,1918),1939 年。《德国二十年历史中之兴登堡》

(HindenburginTwentyYearsofGermanHistory,1914—34),1936 年;《慕尼黑:悲剧的序幕》(Munich:

ProloguetoTragedy),1948 年。——谭注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兴登堡与慕尼黑的专著⑧中已有所阐明;这些著作的内容,由于作者同戏剧性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的接触而变得丰富。劳合·乔治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和约的八卷著述①、格雷关于自己执政时期的庄严记载

②和丘吉尔关于两次生死决斗的动人纪事③,无论就显示它们作者的人格,或

它们所包含的资料而言,几乎都是具有同样价值的。

在涉及内政事务的领域内,没有一本论述近代的著作,在重要性方面, 能同克拉彭的从近代英国经济史相比,他的官方性质著作:《英格兰银行史》可以作为它的补篇,而他的遗著:《1750 年前的英国经济史》也可看作它的绪论。利普森的《英国经济史》三卷在剑桥、牛津大学中已取代坎宁安所编的教本。④哈蒙德博士及其夫人在他们所编的关于城乡劳动人民的疾苦与斗争的专著⑤中,能把狂热的情感与辛勤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英国人本来擅长于编写政治传记这一类型的著作。在很多官方的政治传记中,加文关于约瑟夫·张伯伦的纪念传记(由朱里安·艾默利续成)、格温多伦·塞西尔夫人关于她父亲的生动描述、⑥达格代尔夫人关于她叔父贝尔福勋爵①的亲切记录,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温斯坦利根据纽卡斯尔的文件及其他很少探索过的手稿资料完成了关于 18、19 世纪剑桥大学的研究论著;②而查尔斯·马利特编写了第一部关于牛津大学历史的详细记载。③在历史研究所主持下出版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诸郡史》,目前正在缓慢地进行着。④

在现代美国学者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查尔斯·比尔德;他对广泛的社会学研究,比对在费城和华盛顿的政治斗争更感兴趣。虽然他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全部思想却受到经济因素的巨大影响。他在关于制定宪法的论著中以及论述杰弗逊的民主思想的形成中,追述了这个因素;杰弗逊

⑧ 惠勒-贝内特(Wheeler-Bennett》著有:《忘却了的和约,1918 年 3 月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TheForgottenPeace,Brest-Litovsk,March,1918),1939 年。《德国二十年历史中之兴登堡》

(HindenburginTwentyYearsofGermanHistory,1914—34),1936 年;《慕尼黑:悲剧的序幕》(Munich:

ProloguetoTragedy),1948 年。——谭注

① 一为《战争回忆录》(WarMemoirs)六卷,1931—1936 年;一为《和约真相》(TheTruthaboutthePeaceTreaty)二卷,1938 年。——谭注

② 格雷所著回忆录名《二十五年,1892—1916 年),二卷。——谭注

③ 丘吉尔著有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专著《世界危机》四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及其它著作。

——谭注

④ w.坎宁汉所著《英国工商业的发展》(GrowthofEnglishlndustryandCommerce),共三卷,1910—1912 年, 曾风行一时。——谭注

⑤ J.L.及 B.哈蒙德夫妇著有《市镇劳工》(1917 年),《乡村劳工》,(1920 年)及《宪章运动时代》(1930 年)等。——谭注

⑥ 其父名 R.A.T.G.塞西尔(1830—1903 年),历任印度事务大臣、外交大臣,1881 年继迪斯累利为保守党领袖,1885、1895、1900 年数任首相。——谭注

① 贝尔福勋爵(Balfour,A.J.1848—1930 年),保守党人,下院领袖,1902—1905 年任首相,后出长海军、外交。1917 年发表宣言,主张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一定区域内定居。——谭注

② 温斯坦利著有:《十八世纪的剑桥大学》(1922 年),《改革前的剑桥》(1935 年),《维多利亚初期的剑桥》(1940 年),《维多利亚初期的剑桥》(1947 年)等。——谭注

③ 书名《牛津大学史》,三卷,1927 年。——谭注

④ 此书到 1978 年已出版至第二百卷。——谭注

的民主思想就是支持美国内地的小农阶层来反对大西洋沿岸的资本家的。⑤ 他最有雄心的著作(与他的妻子合著),是《美国文明的兴起》一书,后来, 接着出版的,还有《航程中途的美国》和《美国精神》。在这些著作中,他抛弃了班克罗夫特和钱宁⑥的政治解释,而把特纳的传统⑦坚持下去,将他所叙述的历史,解释为开发与利用一个大陆的故事。他在晚年,对法兰克林·罗斯福的品格与外交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①这是使他的朋友们感到遗憾的一个根源。在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人对殖民时代日益采取批判的态度,可以从C.M.安德鲁兹、乔治·比尔与 J.T.亚当斯的论著②中看出,而对于南方的经济制度与心理状态有更同情的理解,则也可以用乌尔里克·菲力普斯与威廉·多德(后者后来任美国驻柏林大使)的著述作为例证。詹姆斯·哈维·鲁宾逊③及其学派所宣扬并实践的“新史学”④强调指出文化与经济因素的意义。在美国,关于中世纪时期意识形态的著作中,在亨利·查尔斯·利亚的著作⑤ 以后,再也没有一本,在重要性方面,可以同林恩·桑代克的巨著《巫术与实验科学的历史》相比。卡尔·贝克尔关于“独立宣言”的分析,是一篇杰作。⑥D.S.弗里曼对于华盛顿,兰德尔与阿伦·内文斯对于林肯①,都是有能力的解释者,而斯坦纳德·贝克对于伍德罗·威尔逊则是一个热情的崇拜者。

②关于南北战争时期后的美国史,奥伯霍尔策提供了详细的论述。③然而,没

⑤ 比尔德(Beard,c.A. 1874—1948 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试图从经济因素来探索美国宪法产生的背景, 所著《美国宪法的经济观》(EconomicInterpretationoftheConstitution of theUnited Statcs,1913)体现了这一观点。——校者

⑥ 钱宁(Channing,C.A.1856—1931 年),美国史学家,著有《美利坚合众国,1765—1865》,《美国史》

(六卷)等。——谭注

⑦ 特纳(Turner,F.J.1861—1934 年),美国史学中边疆学派的创始人。认为在 19 世纪 90 年代以前,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移动的边疆,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向西移殖的历史。——谭注

① 指所著《罗斯福总统与大战的由来》(1948 年)一书。——校者

② C.M.安德鲁兹著有《美国历史中的殖民时代》(TheColonialPeriod ofAmericanHistory)四卷,1934—1938 年;G.比尔著有《英国殖民制度的起源》(TheOrigins of theBritishColonia1System,1578—1660),1908 年;《古老的殖民制度》(TheoldColonial System1660—1754)卷,1912 年;J.T.亚当斯著有《乡村社会, 1690—1753》(Provincia1Society,1690 —1753)。——谭注

③ U.腓力普斯著有《美国黑奴制度》(AmericanNegroSlavery),1918 年;《古老南方的生活与劳动》

(LifeandLabourintheoldSouth),1919 年;w.多德著有《棉花王国》(CottonKingdom),《扩张与冲突》

(Expansion and Conflict)等书。——谭注

④ 鲁宾逊(Robinson,J. H.1863—1936),美国“新生学”的首倡者,著有《新史学》(NewHistory ,1912), 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适应现在的需要;决定历史进程的有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诸因素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谭注

⑤ 利亚著有《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史》(四卷)、《西班牙的摩尔人:他们的改宗与被逐》等。——谭注

⑥ 书名《独立宣言》,1922 年。——谭注

① 弗里曼著有《华盛顿传》七卷,(1949—1957 年);兰达尔著有《内战与重建》(1937 年);内文斯著有《林肯的发迹》二卷(1950 年)。——谭注

② 贝克撰有《伍德罗·威尔逊,生平及其书信》(1927),辑有威尔逊执政时期的《国家文件》(六卷,

1925—1927 年),及其它有关的专著。——谭注

③ 书名《内战后的美国史》五卷,1917—1937 年。——谭注

有一部著作,在重要性上,能够与《美国名人辞典》④媲美。

在更广泛的世界史领域内,哈斯金斯潜心研究诺曼人;达纳·芒罗专心研究十字军运动。内夫结合着工业文明的兴起来研究中世纪末期以来的战争史。梅里曼在他那卷帙浩繁的巨著:《西班牙帝国的兴起》中,遵循着普雷斯科特的道路。科尼尔斯·里德所撰的详尽的瓦尔星汉评传,⑤可以列入现代最优秀的历史传记之中;切尼对于弗劳德留下的关于伊丽莎白最后十五年时期的那段空白⑥予以填补。戈特沙尔克的拉斐特传四卷(到 1789 年止)由于充满新资料,取代了所有已往关于他的传记;古利克描述了奥地利共和国的斗争。自 1950 年开始编辑,为数五十卷的杰弗逊的著作、文件与通讯全集, 是对已被偶像化的《独立宣言》作者的一种有意义的颂扬,也是对美国建国史的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贡献。就我们关于 18 世纪的知识来说,我们欢迎耶鲁大学出版的 W.S.刘易斯编的《霍勒斯·沃波尔①通讯集》,它卷帙浩繁, 包括沃波尔所收到的信件在内;这一版本所受到的欢迎,象最近在苏格兰与爱尔兰所发现的完整的博斯威尔②文稿的出版那样。在现代史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是那部巨型的集体著作:《世界大战的经济社会史》;本书是肖特韦尔所编,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委员会资助出版。关于大战的起源,西德尼·法伊首先写下了在任何文字中最公正的论著③;他强调指出奥俄两国对这次大灾难的特殊责任,而贝尔纳多特·施米特关于冲突的实际爆发的论著④, 仍维护着柏林负有重大罪责的这种比较陈旧的观点。为了知道美国人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外交的看法,我们必须转向查尔斯·西摩所编的豪斯上校⑤ 文件集四卷。但引起争论较少的,则是威廉·兰格关于霍亨索伦帝国成立后列强间的关系的学术性著作四卷。⑥在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与进程的大批美国书籍中,以下列著作最为重要:科德尔·赫尔⑦卷帙浩繁的《回忆录》, 由罗伯特·E. 舍伍德精巧地编辑的较有趣味的《哈里·霍普金斯⑧文件集》, 塞缪尔·莫里森的宏伟著作:《美国海军作战史》。关于历代史学研究的发

④ 《美国名人辞典》二十一卷,A. 约翰逊等主编,1928—1944 年。——谭注

⑤ 瓦尔星汉爵士(约 1530—1590 年)伊丽莎白朝大臣,在职时建立了一套特务系统。曾主持审讯苏格兰女王玛丽,后因发现与此案有牵连,被处决。里德所撰评传名《国务大臣瓦尔星汉与伊丽莎白女王的政策》, 三卷,1925 年。——谭注

⑥ 书名《英国史:自击败西班牙无畏舰队至伊丽莎白逝世》,二卷,1914—1926 年。——谭注

① 霍勒斯·沃波尔(1717—1797 年),英国作家、诗人,其书札尤哙炙人口,为后世所珍贵。——谭注

② 博斯威尔,J.(1740—1795 年),苏格兰作家,以所著《约翰逊传》知名。其一生写作文稿曾被认为在其死后即已散佚。1920—30 年,在苏格兰及都柏林附近先后为人发现,后全部由耶鲁大学购得,进行整理。

——谭注

③ 书名《世界大战的起源》二卷,1930 年。——谭注

④ 书名《1914 年大战的爆发》,1930 年。——谭注

⑤ 豪斯上校,E.M.(1858—1938 年),美外交家,威尔逊总统的密友与顾问。1917 年任与盟国协调军事行动的总统特使,战后任和谈及筹建国际联盟的美代表团成员。——谭注

⑥ 指所著《1871—1899 年的欧洲联盟与合作》,《1880—1894 年的法俄同盟》,《1890—1902 年的帝国主义外交》(二卷),三种四卷专著。——谭注

⑦ 赫尔,C.(1871—1955 年),美民主党人,1933—1944 年任国务卿。——谭注

⑧ 哈里·霍普金斯(1890—1946),罗斯福总统的密友和顾问。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租借法案的实施,多次任总统特使,参与同盟国首脑会谈。——谭注

展,J.w.汤普森作了人们从未尝试过的最全面的论述;①他是美国的主要中世纪史专家之一。

在欧洲较小国家或学术著作较少的国家里,也继续提供若干高质量的著作。在瑞典,我们看到赫克谢尔关于重商主义的全面研究。②在荷兰,我们欢迎盖尔的《尼德兰史》,这是一部兼有热烈的爱国主义与缜密的批判精神的著作;其中第三卷已叙述到 18 世纪。贾皮克斯曾担任过朱丽安娜女王的历史教师;他编辑了约翰·德·威特③与威廉三世同他的好友本廷克通讯。在文化史领域内,突出的成绩有:休津加关于中世纪精神在法国与尼德兰的衰落的叙述;④他是荷兰的布克哈特,他表明:古典时代的影响在过渡到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微小。在比利时,皮雷纳,即比利时最出色的历史家,完成了他精粹的历史著作,⑤虽然他对中世纪时期比对近代时期更为熟悉。在丹麦,艾奇·弗里伊斯借助丹麦的档案,将其晚年时光全部用于阐明俾斯麦时代复杂的施勒斯维希——霍尔施泰因问题。在意大利,两位前内阁总理。季奥利蒂与萨兰德拉,以他们似乎有理的申辩书来说明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与大战时期各自的态度。①老作家贝奈戴托·克罗齐②最初以研究那不勒斯历史而出名,后来他编写了统一的意大利的历史,③叙述到意大利在 1915 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止。克罗齐痛恨并蔑视墨索里尼政权;对于这个政权,他以相对地表扬那个年轻的立宪国家来进行侧面的攻击。意大利参议员路易吉·阿尔贝蒂尼,原任《新闻夜报》的主编,以受到法西斯独裁政府的压迫而退职,于是,他利用晚年余暇,编成他的三巨册著作:《1914 年大战的起源》。在近时西班牙学者中间,老历史学家皮达尔继阿尔塔米拉之后,成为关于古代与中世纪西班牙文明的主要解释者;他又主编了最近出版的集体著作:《西班牙史》。对英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历史学家,是马达里加;他虽不愿在法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生活而离国他去,但他对祖国从未减弱的情感,却流露在他所编的《哥伦布传记》中,以及在他关于西班牙帝国在新世界的纪录的有力辩护中。④在捷克斯洛伐克,马萨里克与贝尼斯的两部

《回忆录》,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哈莱基·迪博斯基及其他波兰学者对《剑桥波兰史》,都曾作出有价值的贡献。在罗马尼亚,因为若加①遭到“铁卫军”的暗杀,巴尔干人遂失掉了他们

① 书名《历史著作史》(A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二卷,1942 年。——谭注

② 书名《重商主义》二卷,1934 年。——谭注

③ 约翰·德·威特(1625—1672 年)荷兰政治家。在执政期间与克伦威尔构和,与英国复辟王朝开战,1688 年,与英国瑞典结盟反法,1672 年遇刺身死,其政权为奥伦治党所取代。——谭注

④ 书名《中世纪的消逝》(TheWaningoftheMiddleAges),1919 年。——谭注

⑤ 指他的巨著《比利时史》(HistoiredeBelgique)六卷,1900—26 年。——谭注

① 季奥利蒂,G.(1842—1928 年),在 1892—1921 年间五任总理。第一次大战初期,由于他的坚持,意大利保持中立。对法西斯主义的活动,执反对态度。萨兰德拉,A,(1853—1931),1914—16 年任首相, 促使意大利于 1915 年参加协约国。先支持法西斯主义,后改变态度。——谭注

② 克罗齐(Croce,B.1866—1952 年),意大利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在美学、逻辑学、历史、哲学和意大利史方面著述甚多。早年著有《那不勒斯王国史》(1925 年)一书。——谭注

③ 书名《意大利史,1871—1915 年》,1928 年。——谭注

④ 指所著《西班牙美洲帝国的兴起》(1947 年),《西班牙美洲帝国的衰亡》(1948 年)二书。——谭注

① 尼古拉·若加(1871—1940 年),罗马尼亚历史学家、文学家,1940 年为当时在该国掌权的法西斯组

中间最有学问而且著述最多的学者。

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障碍已使公正无私的历史研究变为瘫痪。新正教的“大祭司”是波克罗夫斯基,②他是克鲁契夫斯基与维诺格拉多夫的弟子, 也是一个积极的共产党员。他被放逐多年以后,在 1917 年的革命中获得了机会。波克罗夫斯基在教育部任要职后,创立了按照马克思主义路线来研究历史的机构。他还以档案馆馆长的身份,在《红档》里公布了沙俄时代的秘密条约,因而俄国创办了那个和德国的《大政策》性质相同的刊物。他编的《俄国简史》受到了列宁的嘉许。他在书内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十分简单。大意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在各种社会集团之间争取经济权利的斗争,构成了主要目标。统治阶级,无论封建阶级或资产阶级, 历来是使用历史学家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历史过程的。所有历史著作确实是反映着作者的阶级意识形态的;因而客观性的旧理想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所有真正的历史学家都是政治家”。在卡拉木津对俄国历史的解释以后,继之以索洛维夫、克柳彻夫斯基和普拉托诺夫③的资产阶级的解释。当地主与资产阶级的统治被推翻以后,历史必须按照体力劳动者为争取正义而进行无休止的斗争的观点来重行编写;正义只有在劳动阶级保卫者取得独占政权之后,才能获得并保持下去。关于罗曼诺夫末代沙皇的凄凉故事,已在他的大臣维特与科柯夫佐夫、伊斯伏尔斯基与萨佐诺夫的辩解书中,①从不同的角度给以说明。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

关于古代世界的研究,无可避免地是一种集体的工作。在这方面,附有精美插图与详尽书目的《剑桥古代史》占有值得骄傲的地位。没有别的著作, 象这部书那样能够使我们感觉到:最近时期,关于十多种古代文明竟增加了这样多的知识,而且,在最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在历史研究的编年史中, 也没有一章象关于古代东方复兴的那章一样,能够不断使人感到激动。而且没有任何人能象爱德华·迈耶那样,如此接近这个整个领域,他的巨著《古代史》由作者在 1928 年去世前几乎不断地补充了新材料;而后来还经过了别人的补充。在稍后一代学者中间,没有人在讨论的范围上能与罗斯托夫采夫② 相比;他的《古代世界史》两卷集,是根据他在威斯康辛大学与耶鲁大学的讲稿编成的。

织“铁卫军”暗杀。——谭注

② 波克罗夫斯基,米·尼·(1868—1932 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参加者。革命后历任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历史及档案等机构领导人。著有《从远古起的俄国史》、《俄国文化史纲》等。1934 年以来,他的历史观点受到苏共中央及史学界的批判。——谭注

③ 普拉托诺夫,塞·费·(1860—1933 年),俄国名史学家,其代表作为《十六至十七世纪莫斯科国家, 混乱的历史概论》。——谭注

① 维特伯爵(1849—1915 年),沙俄王朝重臣,历任交通大臣、财政大臣、大臣会议主席等要职。科柯夫茨夫,弗·恩·(1853—1943 年),历任财政大臣,首相(1911— —1914 年),十月革命后移居法国。按此人俄文原名当译作科柯夫佐夫,英译作 Kokovtseff,疑误。伊斯伏尔斯基,阿·阿·(1856—1919 年), 帝俄外交家。萨佐诺夫,塞·德·(1861—1927 年),帝俄政治家、外交家。——谭注

② 罗斯托夫采夫,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1870—1952 年),美籍俄国的史学家、考古学家。十月革命前执教于彼得堡大学,1920 年起任美国威斯康辛、耶鲁等大学教授,以利用考古发掘成果研究古代历史知名于世。——谭注

埃及学是考古科学中的首要学科;它继续证实了那个大家知道的成语: “新东西经常来自非洲”。1922 年,霍华德·卡特经过多年搜寻以后,发现了第一个未被盗劫过的埃及统治者的陵墓;这项发现甚至比起马利脱、马斯伯乐和弗林德斯·佩特列的发现,还要引起轰动。这个年轻国王图坦坎芒陵墓内的辉煌艺术品,使我们联想到埃及第十八王朝如何富裕;联想到其他王室神殿因被盗劫而遭受的损失如何巨大。关于这个发掘的动人故事,在布雷斯特德的传记里(其子所作),记下了一个目击者的报道。有一个次要的发现,就是美国考古学家赖斯纳在稍后时期所发现的赫特弗拉斯王后墓穴;她是第四王朝的创立人与基萨大金字塔建造者奇奥普斯的母后。但这个古王国的唯一部分完整的陵墓的重要意义,已经削弱,因为那里的设备已从原葬地被移到尼罗河上游;而且那里的木乃伊也已失踪。1939 年,皮埃尔·莫雷又发现了第二个未被盗劫过的陵墓;它是属于第二十二王朝的。

弗林德斯·佩特列在他的《考古学的七十年》中,描述了他把自己漫长而又辛勤的一生的晚年,主要用于巴勒斯坦疆界内的发掘工作。在加沙附近, 他探出了希克索斯人的设防大城市特勒艾贾尔;该城约在公元前 2000 年时也许由于瘴气蔓延而被放弃,但未曾遭受破坏,因而它留下了若干完整的房屋墙垣与陶器,前者高至六或八英尺,后者使人联想到一个高度的文明水平。佩特列与德·摩根使我们第一次获得关于前王朝时代的认识。近时,在巴达里、①特尔、塔萨和其他地方的发掘,使有可能重建它们文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并给予名称;这些都描述在伊利斯·鲍姆加特尔的《史前期的埃及文化》一书中。尽管有 80 年代的马斯伯乐,90 年代的佩特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东方学会所进行的种种发掘工作,但埃尔-阿玛纳①地方还给埃及勘查学会的热心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宝藏。在最近的半世纪中,埃及学的研究技术已成为一种精确的科学。格兰维尔编的《埃及的遗产》与马格丽特·斯图尔特编的《埃及过去的光辉》,给近时的发掘成绩,作了有益的总结。那些以厄尔曼与塞德·布雷斯特德与艾伦·加德纳为首的语言学家,能够日益通晓在尼罗河流域与许多地方的博物馆内所藏的无数铭文与文字记载,这种成绩。虽然不象那些通过锄铲所发掘出来的纪念物与艺术品那样引起轰动,但对历史学家来说,它们也是同样有帮助的。伊德里斯·贝尔尽心研究纸草古文书这门新科学。在集体编辑的《埃及古文辞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商博良所撒播的种籽现已长成一棵大树了。

在最近四十年时期中,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甚至比尼罗河流域更引起了注意,因为德·萨泽克在特洛发现的苏美尔文化进一步激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早在 1854 年,英国驻巴士拉的领事泰勒,已经证明在距离幼发拉底河几英里地方的所谓“沥青土墩”,是迦勒底人的乌尔②,即亚伯拉罕③的故乡。紧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坎贝尔·汤普森与霍尔的探测显示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而 1922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向英国博物院建议组织美索不

① 巴达里,在上埃及;特尔·塔萨,在底比斯的尼罗河西岸。巴达里及塔萨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 谭注

① 埃尔-阿玛纳,在中埃及阿拜多斯附近,此地考古发掘的文化遗物称为阿玛纳文化。——谭注

② 乌尔,在今伊拉克南部境内幼发拉底河岸,为古苏美尔人城市。——谭注

③ 据《圣经·创世记》,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始祖。他率领部族自迦勒底迁居迦南(今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地区的古名),形成犹太民族。——谭注

达米亚的联合探测队;它们选定乌尔与四英里外的特尔—埃尔—奥贝德为首先发掘地点,并派伦纳德·伍德利为指挥。七年以后,这位队长在一本饶有趣味的题名为《迦勒底人的乌尔》的小 书中,总结了那项轰动一时的发掘结果;这次探测工作继续进行到 1934 年止。在美索不达米亚,有保存得最好的吉古拉特即塔庙,因为那个比较著名的巴别尔塔①已经变为无影无踪。1926 年还发现了皇陵内的艺术宝藏;这些宝藏反映出从公元前 3500 年起的三千年时期的历史。这样,关于古代文明的流行观念发生了一次革命,因为值得自豪的文化古老的美誉已从埃及转移到苏美尔人的美索不达米亚了。

在乌尔的陵墓中,有些曾遭过盗劫,但大约半数还是完整的,其中有宝石、奇异的镶嵌艺术品;在王后苏巴德墓内,在她的头旁还有一只金杯。虽然没有找出什么宗教象征,但对来世生活的期望,却从墓中男女骨骼整整齐齐地排列成行中可怕地暗示出来;而且,在殡礼时,朝臣,不是奴隶,盛装艳服,陪伴他们的“神王”,以便在来世为他效劳。在第一王朝的盛世以后, 过了一千年左右,乌尔的光荣是由乌尔·纳穆予以复兴并比以前发扬光大;② 他的权力从波斯湾一直伸展到地中海岸。他的王朝被南波斯的埃兰人推翻。后来,约在公元前 1885 年,乌尔城遭到了巴比伦人的洗劫,在此后五百年间,

它处在黑暗状态中。约在公元前 1400 年,它由一个巴比伦王复兴,又经过几百年后,再由另一个巴比伦王尼布查尼扎重建。关于乌尔的变幻命运的最后一章,是它被波斯王居鲁士所征服。在它附近的沃卡,德国人重新进行他们的发掘工作;这项工作由于 1914 年大战的爆发,曾经中断。再向北,一支英美探测队在兰登领导下,探测过巴比伦附近的基什。在南波斯的苏萨地方, 德·麦克奎内姆继续了那项由德·摩根与法国派往波斯的调查团所开始的工作,并找出了最古老埃兰文化①的奇异彩色陶器。在迈斯纳的综合性著作:《巴比伦与亚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美索不达米亚广阔地区内约百年时间的探测工作的总结。在西北波斯,奥勒尔·施泰因与赫茨费尔德探测过泰佩锡亚尔克、塔尔巴孔及其他有希望的地址,同时莫蒂默·惠勒还发掘了公元前三千纪的哈拉帕和莫恒卓-达罗,这些前雅利安时代的古城。

赫梯帝国的两个首都,前期在卡帕多西亚②的博加兹-克尤,后期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卡尔奇米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被发掘;因而最紧迫的工作在于译解由温克勒于 1906 年在北方首都发现的几千块书板与铭文。赫罗茨

尼经过多年的研究,于 1917 年出版了《赫梯语言》一书,接着又出版附有试验性译文的原文选辑。 虽然他把赫梯语归入印欧语系的分支,这个做法未被普遍接受,但他的贡献是到处得到承认的。关于这方面的考古学与语言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绩,所以,考利与霍加思分别于 1920 与

1926 年发表的两组《施魏奇演讲》,专以赫梯人为内容,而加斯敦在 1910

年出版的《赫特人地区》,在 1929 年再版时,实际上成了一部新著作:《赫

梯帝国》。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从大约公元前 1400 年起的两百年中,赫梯

① 巴别尔塔,传为示拿人(以色列人)所建,原欲使之高达于天,上帝乃变乱其语言,使彼此不能交通, 因而中辍,见《旧约·创世记》第十一章第一至九节。——译者

② 由萨尔贡创立的阿卡德王朝(约公元前 2371—2230 年)为以乌尔·纳穆(约公元前 2113—2005 年)为

首的乌尔第三王朝所取代,是为苏美尔人的复兴。至 2006 年,为埃兰人所灭。——谭注

① 埃兰是公元前三千纪即已出现于今波斯湾北端之古王国。埃兰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谭注

② 古之卡帕多西亚,在今幼发拉底河与哈里斯河,里海与西里西亚之间。——谭注

国王是一个大联盟的盟主,赫梯是小亚细亚的主要强国,它的疆域向西远至爱琴海岸,向东方与南方推进到幼发拉底河与叙利亚。关于赫梯与前赫梯时代的文明,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在冯·德·奥斯滕与施密特领导下,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查。有几十个新遗址出土;其中最重要的是阿里沙尔。阿瑟·伊文斯在晚年亲自描述他在克里特岛上所作的划时代发现,并出版了精装本《米诺斯王宫》一书。

那些位于北方的赫梯势力圈、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南方的巴勒斯坦与腓尼基之间的地区也经过了辛勤的探索;结果,使那个不大知名的部族米塔尼人出了名。1929 年,在面对塞浦路斯岛的北叙利亚沿海港口沙姆拉角,舍费尔曾发现一颗十分珍贵的珍珠;这个发掘者在“施魏奇演讲”中, 描写了他多年发掘的经过。在文字记录开始的时候,乌加里特(在特尔-阿马纳信件与其他古代记录中,是这样称呼的)是由一支塞姆族人居住着,他们同埃及、小亚细亚与美索不达米王进行贸易。在巴比伦第一王朝衰落后,这个城市在公元前 14 与 15 世纪埃及统治之下,享有极大的繁荣。这些发现, 因为它们揭示了在以色列人来到南方时迦南人的状况,所以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在尼格梅德国王于公元前 1500 年左右所建立的图书馆遗址内,发现几百块楔形文书版,刻着几种语言,包括苏美尔—巴比伦文的辞典、条约、法律、遗嘱、信件与宗教经文。这里,也有最早知道的塞姆族字母,这种字母接近于腓尼基人与希伯来人的字母。这里有迦南人的最早宗教证据,这些证据是由迦南人自己描述,而不是通过以色列人带有偏见的眼光所看到的。这里,有至尊神厄尔以及巴尔、达贡等神;这些神由于《旧约全书》的呵斥而为人们所熟悉。乌加里特的长久存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大约在公元前 1200 年,终于失败与毁灭。马克思· 冯·奥本海姆在特尔-哈拉夫的发掘,在重要性上仅仅稍逊,在那里所发现的雕刻品与陶器,也可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在这里,米塔尼人的国王图什拉塔曾统治过;他给阿门霍特普三世的信件在特尔-阿玛纳发现;其中有一封信是宣布他的女儿出嫁为埃及王后的消息。这座古城在公元前 9 世纪中被亚述人的大举入侵所吞没。

尽管不断有美元的慷慨资助,巴勒斯坦的发掘,就铭文与艺术珍品而论, 依然是令人失望的,但在六个古城里,却已完成了有价值的发掘工作。关于找寻古耶路撒冷城的工作,受到了阻碍;因为上面曾有过建筑的旧址,只有通过隧道,才能探测。在萨马里亚①即北方首都,城垣与宫殿的平面图已经摸索出来。在耶利哥、莱基什和贝思香,埃及所遗下的物品使人们确定年代变得容易;而在贝思香,公元前 6 世纪刻字的陶片的发现是一件可喜的奇事。在米吉多②,芝加哥东方学院在洛克斐勒资助下进行发掘;这项工作因发现黄金饰物与象牙雕刻而获得了酬报;因为这些宝物在常被盗劫的地方是罕见的。虽然有几个经过发掘的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但我们对于以色列人来到以前巴勒斯坦的生活与思想的了解,远比对于早期的埃及与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了解要少。关于巴勒斯坦考古学的主要兴趣,在于一般地证明《旧约全书》上的历史记叙。例如,在耶利哥所进行的勘探符合犹太人关

① 萨马里亚,为位于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一古国,又系该国首都之名。——谭注

② 米吉多,是约公元前 3500 年位于巴勒斯坦北部的古城。据《圣经·启示录》该地即善与恶的决战场哈米吉多顿。——谭注

于该城的毁灭与重建的记叙,并使约书亚入侵巴勒斯坦①的日期便于确定。象这样直接地证实《圣经》故事,是绝无仅有的;但一百年来考古学的间接成绩,在重建历史事件的背景方面,却是很大的。而且,发现希伯来人在公元前 9 世纪以前已有了文字,这使人更加相信这种揣测:希伯来人的历史叙述比口头传说要有更切实的根据。在关于《圣经》考古学的“施魏奇演讲集” 四十卷内,记录了这项研究工作许多方面的成绩。

在希腊史的范围内,两次大战之间最突出的事件,是贝洛赫的《希腊史》的再版:它从四卷扩大为八卷。由于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长期中断研究工作以后,他回到他在“永恒之城”的老家。在少年时期,他早有雄心要取代柯修斯的地位,而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现在,这个高年的学者的兴趣,在叙述到希腊化时代时,与其说是减少,不如说是增长;他私心渴望能把从公元前 3 世纪到苏拉这个人们不大了解的时期的历史叙述完毕,但未能如愿以偿。几乎同样重要的是:罗斯托夫采夫编著的附有丰富插图的《希腊化世界的社会经济史》,他和在他以前的维诺格拉多夫一样,离开了俄国这座牢狱来到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呼吸自由空气。卡尔施泰特关于斯巴达与雅典制度的著作②,是最接近于蒙森《罗马国家法》的作品。明斯的附有丰富插图的《南俄的西徐亚人与希腊人》和罗斯托夫采夫的《南俄的伊朗人与希腊人》,综述了考古学所开辟的新天地。塔恩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杰作①(第一卷是从《剑桥古代史》中重印,第二卷是论文集)提供了关于一个世界人物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关于这个人物,我们的史料,少得可怜。维尔肯的精装版的《托勒密王朝的文献》一书附有一篇引言和评注,它继续了他在纸草学领域内的有益研究。维拉默维茨从博克以来,是德国的最伟大的希腊学家;除了在他八十岁时所出版的一部令人喜爱的自传外,他在辛勤工作一生的最后十年间,还撰写了两部巨著,每部两卷:《柏拉图》与遗著《希腊人的信仰》。后一著作包括这个全部领域,直到柏罗蒂纳斯②止;在莫奇的杰作里,柏罗蒂纳斯受到了同情的解释。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是,A.B.库克的宏伟作品:《宙斯神:古代宗教的研究》和维尔纳·耶格尔的《教育:希腊文化的理想》,后者已有幸被译成英文。在考古学领域内,再没有比卡尔·布利根③在特洛伊遗址上的发掘工作更为重要,在那里,施利曼与多普费尔德的活动都留下许多有待继续发现与说明的事物。

在罗马史研究的领域内,意大利两个老历史学家埃托尔·帕斯和加塔诺·德·桑蒂斯继续了他们关于罗马共和国的研究。爱德华·迈耶为反对凯撒而替庞培所作的周密辩护,以及他关于迦太基战争的研究,可以看做是他未曾完成的《古代史》的附篇。贝洛赫的《迦太基战争开始前的罗马史》是既生动而又有争论性的。罗斯托夫采夫和坦尼·法兰克,大部分根据《铭文集(拉丁文)》,对罗马帝国的社会与经济史作了综合性的论述。法兰克在两次大战期间是美国研究古典时期的主要学者,他曾领导过集体编写工作,

① 约书亚,《圣经·旧约》传说中的英雄,摩西死后率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谭注

② 书名《希腊国家法》(GriechishesStaatsrecht),1922 年。——谭注

① 书名《亚历山大大帝》,二卷,1948 年。——谭注

② 柏罗蒂纳斯(Plotinus,205—270 年),生于埃及,新柏拉图派著名的哲学家。——译者

③ 布列根的发掘与研究成果见所著《特洛伊与特洛伊人》一书(1963 年)。他在特洛伊遗址考古发掘方面的最大贡献是确定了希萨里克遗址的第七层才是特洛伊城(1932—1938 年)。——谭注

完成了五卷著述。①在重要性上仅次于《铭文集》的,是以马丁利为首的古币学家所搜集并分类的罗马帝国古币。②在英国,海特兰论述了罗马共和时代史,赖斯·霍姆斯赞扬了奥古斯都大帝。在法国,莱昂·奥若专心研究了罗马帝国。奥托·泽克写成他的《古代世界衰亡史》的第六卷,从而完成了这部综合性著作,内容一直叙述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止。在广泛叙述的过程中,他告诉读者关于奥古斯丁、异端和狄奥多西法典③的情况如同关于匈奴人与汪达尔人入侵的故事那样详尽。德索是蒙森的另一名弟子,他写成了《罗马凯撒时代史》,从而更接近于填补了他老师所遗留的空白。第一卷的整个篇幅是描述奥古斯都的伟大形象。第二卷的上半部,叙述到维特利厄斯④止, 而下半部则评述第一世纪帝国各部分的状况与行政制度。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是欧内斯特·斯坦的巨大著作:《后期罗马帝国史》;第一卷论述的时期从戴克里先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第二卷继续叙述到查士丁尼的死亡时止, 这一卷是在他过早地逝世后出版的。在罗马考古学领域内,罗斯托夫采夫代表耶鲁大学在杜拉·欧罗巴①所做的十年发掘工作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这个地点是 3 世纪罗马在幼发拉底河畔设防的一处前哨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那一世代中所给予拜占庭研究的动力,完全继续保持下去。没有一部近时著作在重要性上超过了伯里的《后期罗马帝国史, 从狄奥多西二世的死亡到查士丁尼的死亡止》一书的;它所包括的时期虽然比较短,但它却替代了他关于同一题目的早期著作。这个英国最渊博的历史家并为三部剑桥史(古代、中世纪与近代史)撰稿的唯一学者,在 1927 年去世;以后在英国,这个领导地位遂由诺曼·贝恩斯取代。他关于拜占庭文明的著作②(收集在《家庭大学丛书》内)提供了第一部总结近时研究成果的通俗性概述。他还与 H.莫斯在 1948 年合编了《拜占庭》一书;它为高级研究者提供了很多他们所需的知识。在英国年轻的拜占庭学专家中间,史蒂文·朗西曼、琼·赫西与詹金斯已进行了辛勤的研究。威廉·密勒曾寓居雅典多年; 他描述了中世纪希腊与土耳其人的入侵。另一主要希腊史专家昂德雷阿代探索了东方帝国的经济与财政史。下列作家还编著了权威性的概述:乌斯宾斯基(君士坦丁堡俄国考古学研究所主任)、③瓦西列夫④(在威斯康辛大学的

① 书名《古罗马经济概览》(AnEconomicSurveyofAncientRome),五卷,1933—1940 年。——谭注

② 书名《罗马帝国钱币》(RomanImperialCoinage),六卷,1923—1951 年。——谭注

③ 狄奥多西法典,系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公元 408—450 年在位)下令编纂的第一部皇家法典,于 439

年生效。此书为著名的查士丁足法典之所本。——谭注

④ 维特利厄斯,罗马皇帝,公元 69 年在位。——谭注

① 杜拉·欧罗巴(DuraEuropos),幼发拉底河畔古城,约公元前四世纪末建造于山岩堡垒周围。其遗址在

1921 年为英国军队发现。经过发掘后,有许多古物出土。——谭注

② 书名《拜占庭帝国》(ByzantineEmpire),1925 年。——谭注

③ 乌斯宾斯基著有《拜占庭帝国史》三卷,(1913—1948 年)。瓦西列夫著有《拜占庭帝国史,公元 324—1453年)二卷,(1952 年第二版),海森堡编著有:《拜占庭帝国的文艺复兴问题》(1925—1926 年),《拉丁帝国与教会联盟的新史料》(1922—1923 年)等。奥斯特洛高斯基著有《拜占庭国家史》(英译本,1956 年)。——谭注

④ 乌斯宾斯基著有《拜占庭帝国史》三卷,(1913—1948 年)。瓦西列夫著有《拜占庭帝国史,公元 324—1453年)二卷,(1952 年第二版),海森堡编著有:《拜占庭帝国的文艺复兴问题》(1925—1926 年),《拉丁帝国与教会联盟的新史料》(1922—1923 年)等。奥斯特洛高斯基著有《拜占庭国家史》(英译本,1956

新寓所重写了原用俄文出版的著作)、海森堡⑤(继克伦巴赫后担任《拜占庭杂志》主编)与奥斯特洛高斯基。⑥最近时期,路易·布雷伊尔(在法国继承了迪尔的拜占庭研究的领导地位)也出版了三卷巨著。①德沃尼克的《福细② 的分裂运动:历史与故事》,为君士坦丁堡最伟大的教长辩护来反对罗马教会的攻击。在考古学的范围内,最重要的工作是在 30 年代时,君士坦丁堡皇宫的发掘。《剑桥中世纪史》第四卷,对于英国读者来说,是关于拜占庭从8 世纪到它在 1453 年最后灭亡时止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的最方便的指导书。

1950 年,《拜占庭杂志》,在它著名主笔慕尼黑人弗朗茨·德尔格的主持下, 得以复刊,这件事是一个可喜的征兆,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半瘫痪状态已经结束。那本非常宝贵的著作:《伊斯兰教百科全书》的第一册于 1913 年出

版;它的英文主编是托马斯·阿诺德爵士;后来,在 1938 年,共出版了四巨册和附篇;于是全书告成。

关于基督教起源的研究,从来未曾放松,但关于“福音书”,特别是关于第四《福音书》③的日期与作者,专家们的意见尚未趋于一致。奥克塞林库斯纸草卷④已使学者忙碌了半个世纪;而在重要性上稍次的,还有切斯特·贝蒂纸草卷,包括从公元 2 世纪到 4 世纪时期;内容有《旧约》九卷书与《新

约》十五卷书的一部分、《以诺书》①的一部分以及萨迪斯的梅利托在 2 世纪的讲经。关于这些发现,弗雷德里克·肯尼昂爵士在其《圣经与考古学》一书中作了总结;它们的主要成果是确定了《新约》经文与圣典形成的日期较早于过去一般所设想的日期。哈纳克晚年最繁重的工作是编写关于马桑②的论著;他曾以这个论题在半世纪前获得了奖金(哈纳克的晚年生活,在他女儿所著的全传中有详细的描述)。爱德华·迈耶的《基督教的起源与开始》叙

年)。——谭注

⑤ 乌斯宾斯基著有《拜占庭帝国史》三卷,(1913—1948 年)。瓦西列夫著有《拜占庭帝国史,公元 324—1453年)二卷,(1952 年第二版),海森堡编著有:《拜占庭帝国的文艺复兴问题》(1925—1926 年),《拉丁帝国与教会联盟的新史料》(1922—1923 年)等。奥斯特洛高斯基著有《拜占庭国家史》(英译本,1956 年)。——谭注

⑥ 乌斯宾斯基著有《拜占庭帝国史》三卷,(1913—1948 年)。瓦西列夫著有《拜占庭帝国史,公元 324—1453年)二卷,(1952 年第二版),海森堡编著有:《拜占庭帝国的文艺复兴问题》(1925—1926 年),《拉丁帝国与教会联盟的新史料》(1922—1923 年)等。奥斯特洛高斯基著有《拜占庭国家史》(英译本,1956 年)。——谭注

① 书名《拜占庭世界》(Lemondebyzantin),1947—1950 年。——谭注

② 福细(Photius,820—894 年),858 年被选为君士坦丁堡教长,教皇不予承认并将其驱逐出教。福细乃煽动希腊人背离罗马教会,此为东西教会分裂之肇端。——译者

③ 第四《福音书》,是传为耶稣早期门徒约翰,所写的《约翰福音》,收入《圣经·新约全书》。此书在内容、所引用的材料以及行文等方面与前三种福音(马太、马可、路加)颇有歧异,为历来神学史家聚讼的问题。——谭注

④ 奥克塞林库斯(Oxyrhynchus),位于上埃及尼罗河西岸法雍以南的古城。1897 和 1903 年曾在该地发现古代纸草卷。——译者

① 以诺,据《旧约·圣经·创世记》系该隐(夏娃之子)的儿子,该隐得子后建了一座城,即以以诺为名。

——谭注

② 马桑(Marcion),公元 2 世纪的基督教诺斯替教徒,被正宗基督教看作异端。创立马桑教派,在北非、高卢、小亚细亚及埃及,有该教派所设的教会。——译者

述了整个的使徒时期。在基督教考古学领域内,在圣彼得礼拜堂的宏伟建筑物下所进行的发掘工作,取得了自从德·罗西③发掘陵寝以来的最丰富的收获。

关于早期教会与中世纪早期,也有若干重要著作的出现,其中包括弗利奇与马丁合编的《教会史》和汉斯·冯·舒伯特的《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史》, 后一著作从克洛维时代开始,以加洛林王朝的倾覆告终。霍勒斯·曼的《教皇史》共十八卷,从伟人格雷戈里④叙述到 14 世纪止。埃里克·卡斯帕尔著

有《教廷史,从它开始到登上世界霸权的顶峰》。它的第一卷于 1930 年出版, 书名《罗马教会与罗马帝国》。在这一卷的序言里,他说明了教廷史不该是 仅仅按年代依次叙述的教皇史,它首先必须是一种思想的历史——罗马至尊地位的历史。这卷雄伟的著作叙述到 5 世纪中期教皇利奥一世止,当时西罗马

帝国的灭亡使教廷得以在政治舞台上自由活动。第二卷叙述到公元 752 年, 由于作者死亡而中断。

当卡斯帕尔以其一生致力于早期教会史的时候,约翰内斯·哈勒尔分散其精力,一面研究教廷史,一面研究近代德国史。他的《教廷史》是既为一般读者,又为专家们而编写的;但因他在晚年才开始这个工作,他只完成了三卷,叙述到 13 世纪。在天主教阵营里,有艾蒂安·吉尔松和马丁·格拉布曼;前者作了关于经院哲学的动人分析:《中世纪时代的哲学》;在他的吉福德演讲集:《中世纪哲学的精神》中,还予以总结;后者是慕尼黑的托马斯①学派权威。登普夫的《神圣帝国》,其副标题为“中世纪历史与政治哲学和政治复兴”;它从《新约全书》、早期教会与奥古斯丁一直叙述到希尔德布兰德②与阿奎那、杜布瓦③与马西利奥、④但丁与威克利夫的政治观念与理想的发展;它以宗教会议时代作为它的终篇。特勒尔奇的杰作:《基督教会与教派的社会学说》阐明了教会史的全部领域;该书已译成英文。如果说教廷史这个题目对于一个学者的有限生涯来说是范围太大,那么,德国教会史也是这样。豪克原来希望他的《德国的教会史》叙述到 1555 年奥格斯堡和约时

止,可是,作者在 1918 年死亡时,这部巨著已出版的部分,只达到 14 世纪; 当时,第五卷的后半部(继续叙述到巴塞尔会议①的前夕)也已达到可以出版的程度。至于大规模地搜集中世纪早期教皇文献的工作,保罗·克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已从意大利与德国的资料着手进行;现在这项工作也延伸到

③ 德·罗西(1822—94),意大利考古学家,以发现罗马地下陵寝闻名于世。——谭注

④ 教皇格雷戈里一世,在位期间(公元 590—604 年)整顿教规,力图恢复专院清修生活,加强布道,遣奥古斯丁往英国传教,为教会事业多所建树。——谭注

① 托马斯学派、托马斯主义,来源于意大利著名神学家、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约 1225—1274)的理论体系。托马斯利用和歪曲亚里斯多德哲学来论证其神学观点,为教会和封建统治提供论据。——谭注

② 希尔德布兰德为教皇格雷戈里七世之本名。——谭注

③ 杜布瓦(1656—1723 年),法枢机主教,政治家,路易十五朝摄政,奥尔良公爵的亲信,曾任外交大臣。

——谭注

④ 马西利奥(约 1275— 约 1342 年),意大利神学家,反对教皇专制,认为教皇为宗教首脑,不应干预世俗事务。教会不应拥有财产及征收什一税,如此教士方能安贫乐道。——谭注

① 1058 年,尼古拉二世被选为教皇,因未获皇帝亨利四世同意,引起冲突,于 1061 年召开巴塞尔宗教会议,另选亚力山大二世为教皇。——谭注

其他国家。巴兰学派的《圣徒传》②经过三百年的集体努力,已到达 12 月份阶段。③

转到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我们应注意兰克《宗教改革时代的德国史》的普鲁士科学院版本,它附有约阿希姆森的出色导论。从兰克未曾刊印的文件里,获得了一项最突出的资料;就是这个历史家为 1517 年的三百周年纪念而写的一篇颂扬马丁·路德的长文章;文中洋溢着他的年轻的活力,而这种年轻的活力很快就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逝。路德委员会是负责编辑路德著作的大魏玛版的;在 1918 年委员会的主席卡韦劳死后,其职位让给卡尔·霍尔。霍尔《教会史论文集》的第一卷是用来专门论述这个宗教改革家的。卡尔科夫关于胡滕④的批判著作,⑤使老一辈感到惊异,因为他们曾受过斯特劳

斯雄辩式颂赞⑥的影响。帕斯特的宏伟著作:《教皇史》,从中世纪末期开始, 是根据梵蒂冈及其他意大利档案而编写的;第一卷于 1886 年出版,到 1928

年即作者去世的那一年,第十三卷已出版;后者叙述到 1664 年;他的遗著诸

卷叙述到原来曾为其目标的 18 世纪末期止。在宗教史的领域内,在我们时代的——也许在任何时代的——著作中,没有一部能够在知识方面作出这样丰富而又持久的贡献的。胡贝特·耶丁的《特稜特宗教会议史》,在完成以后, 看来将代替所有以前的叙述。《天主教神学辞典》的巨大著作,于 1900 年开

始而在 1950 年完成;它是法国近时天主教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成绩,对于所有教会成员与非教会成员都是有用的。

虽然各种历史哲学,现在已不如他们在 19 世纪那样时兴,但探索历史的目的及其规律——如果有这样规律的话——仍在继续中。毫不奇怪,每个思想家都有他自己观察的角度;我们无须为了我们前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而感到灰心。科林伍德在其《论历史》的遗著中,对于几种猜测斯芬克斯之谜的最大胆的企图作过分析。从博絮埃①的时代以来,由于认识了我们的所称文明的比较近期的出现,历史解释的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时代的背景已被人类学权威们扩展到几乎不能认识的范围;这些权威学者大多是英国人,其中包括迈尔斯与马雷特、阿瑟·基思与弗勒尔、戈登·蔡尔德与莫蒂默·惠勒、J.G.D.克拉克(《史前史学会会议记录》的编辑)和奥斯伯特·克劳福德①

② 《圣徒传》的编纂是由比利时耶稣会教士巴兰(Bolland,1596—1665 年)开始的,其徒众世代相承,续事增修,历三百年之久,始接近完成。围绕巴兰及其著作形成了一个神学学派。——译者

③ 按《圣徒传》,依圣徒节日的月份编排的,12 月份即最后部分。——译者

④ 胡滕(Hutten,Ulrichvonl488—1523 年),德国人文主义者,支持宗教改革,参加了 1523 年骑士起义, 发现并翻印了皇帝亨利四世声讨教皇格雷戈里七世的檄文,推动了宗教改革。——谭注

⑤ 书名《胡滕与宗教改革》,1920 年。——谭注

⑥ 斯特劳斯赞扬胡滕,事见本书第二十五章第二节。——谭注

① 博絮埃,J.B.(1627—1704 年),法国天主教主教,神学家、史学家,著作甚多,试图把 17 世纪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学说的某些因素与《圣经》结合起来,批判新教,捍卫旧教。著有《世界史论》,述从上帝创世到查理大帝时代各帝国与教会的历史,是神学史观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谭注

① 迈尔斯(Myres ,L.L.1869—1954 年)英国考古学家,精研希腊语和希腊史,以从事塞浦路斯的发掘知名。马雷特(Marett,R.R.1866—1943 年)英国人类学家、哲学家,“牛津大学人类学会”主要创建者,以研究原始社会心理、原始宗教知名。阿瑟·基思(ArthurKeith,1876—1944 年),英国梵语学家、比较语言学家、英国政治制度史学家。弗勒尔(Fleure,H.J.1877—1969 年)英国考古学家、人文地理学家,长期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进化史。戈登·蔡尔德(GordonChilde,1892—1957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

(《古代杂志》的创办人与编辑)。现成的教条主义,无论是神学的或伪科学的,虽然在眼界有限的时代,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在 20 世纪中期,它们已变得陈旧过时了;现在,新光芒从遥远的过去年复一年地射入了我们的视野。格林·丹尼尔在他的《考古学的一百年》中,已出色地总结了这方面的成就。人类故事的极大部分,已不是讲述国家与个人的事情,而是讲述日益增长的需要、正在改变的价值、有用的发明与正在扩大 中的前景。所以,每个研究者对史前史要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掌握这一事实:人类,即他所研究的对象,一向不仅是一个战斗的,而且也是一个能试验和能思索的动物。

特勒尔奇的《历史主义及其问题》于 1922 年出版;它综述了 18 世纪以来对历史哲学所作的主要尝试,而近时对历史解释的三个尝试已引起遍及全世界的讨论。斯彭格勒②的《西方的没落:历史形态学大纲》力求找出说明多次周期性的解答;而周期性不是一些过渡阶段的连续,象过去思想家所设想的那样;而是各种完成了的循环的接替。他主张:文明不只是一次地,而是反复地从童年时期转到老年时期的。一个文明接着另一个文明前进到它注定的终点。西方文明是这些往复循环的最后一次循环,它们的前进与后退象倾斜的海滩上的潮流涨落那样。斯彭格勒反对那个大家知道的年代顺序——古代、中世纪与近代——因为这个顺序只适用于欧洲、西亚与东北非;他代之以印度、阿拉伯、古代和西方的四个循环;最后一个循环约在公元 900 年开始。每个循环再分成春、夏、秋、冬四季。西方文明现正进入它的冬季;它以实际目标来代替精神活动;它的前途大约只有两百年的时间。斯彭格勒没有发现持久的进步、指导的精神、终极的目标,而所发现的仅仅是几乎相似经验的一个无休止的重复而已。

对于这种悲观的半生物学的决定论,阿诺德·汤因比①的《历史研究》给予一个直率的否定;该书也许是从弗雷泽《金枝》②以来英国最重大的学术成就。斯彭格勒把世界史看作各种文明的记录,而非各世纪或各大陆的记录; 汤因比同意这一点;但他拒绝任何一种决定论。评述二十一个文明兴亡以后, 他做出结论说,它们能否存续是取决于具体的而又可确定的原因,而不是取决于什么约束性的生物学规律。所有已知的文明,无论过去或现在,都不是注定要死亡的:决定的因素在于它对自然与人的挑战的反应如何。斯彭格勒所看到的是,我们陷入一个如此严格地预定了的过程,以致不需要有预见的天才:在它的主要轮廓方面,未来同过去将是一模一样的。按汤因比的看法, 近代人有积累的经验作为指导,因而有一个较好机会来避免过去如此多的试

史前考古学家,以研究欧洲文明的基础知名。发展了摩尔根的社会进化理论。莫蒂默·惠勒(Mortimer, Wheele,1890—l976 年)英国考古学家,以印度河流域考古发掘知名。J.G.D.克拉克(Clark.J.G.D.1907—1975 年)英国考古学家,以研究英国及北欧中石器时代知名。奥斯伯特·克劳福德(OsbertCrawford1886—1957 年)英国田野考古学家,最先使用空中摄影进行考古探测。——谭注

② 斯彭格勒(Spengler,Oswald1880—1936 年)德国哲学家和史学家。所著《西方的没落》是对西方世界颇有影响的作品。——谭注

① 汤因比,A.J.(1889—1975 年)是近五十年来驰誉西方世界的英国史学家。早年研究古希腊史、国际关系史、历任牛津、伦敦等大学教授,两次大战期间均在英国外交部供职。著述繁富,多卷本《历史研究》是其代表作。作者在书中对人类历史进程作了独特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谭注

② 弗雷泽(Frazer,Sir JamesGeorge,1854—1941 年),苏格兰人类学家,以研究原始社会的风习与宗教知名。所著《金枝》(Golden ■ough),(1890 年),是关于民俗学的名著。——译者

验所遭遇的那个命运。他拒绝那种过分简单化的历史解释,即把历史基本上作为争取经济控制权的斗争史;他强调精神因素的重要意义。我们已走上宽阔的大道,而不是陷入死胡同。

当斯彭格勒与汤因比专门讲述人类经验记录的时候,克罗齐鄙弃那个按年代顺序的习惯研究法。他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宣称:过去的存在,对我们来说, 只是关于曾经发生的事情的一个主观观念。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就是说,我们只能以我们今天的心理来想象过去。那个为实际生活目的所需的顺序观念,不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客观实在性。唯一的实在性是主观的;就是,我们对于所知道的过去曾经发生的具体事件的意见。历史不是一种科学,它与自然界不同,是没有什么可以确定的规律的。我们也不能从历史抽出哲学体系,因为每个人和每个时代对历史各有其不同的看法。事实虽然是历史的,但他们的解释是纯主观的。在克罗齐看来,普通历史学家仅仅是一个记录者,因为事实只有通过个人思想的熔炉予以熔化以后,才能成为历史。我们虽然可以随便地谈到因果关系,但历史家决不能预测未来,因为历史是从来不会重演的。关于文明的编年史,是记录人类为了避免野蛮状态的缺陷而进行本能的不断斗争;而衡量进步的尺度即是自我体现的日益增加的可能性。这里,克罗齐从批判家转到预言家的地位了,因而从他的声音中发出了一个比较热情的曲调。克罗齐的整个体系,比起斯彭格勒的体系来,不论是机械性还是悲观性,都少得多。他是和汤因比同样坚决地拒绝决定论;也和阿克顿同样热情地欢迎自由的概念。“在所有的自由中,首先给我求知与言论的自由”。认为出自《出版自由请愿书》①中的这句响亮的话,应以金字镌刻在国内的每座图书馆内和每个教室里。因为,如果历史学家要履行那个重行塑造并解释过去的职责的话,他是需要阳光和空气的。

① 原文为 Areopagitica,约翰·密尔顿的论文题目。——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