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口语的类别
教学口语分类的标准、角度不同,划出的类别就不一样。一、以表达方式作为标准,则有如下的分类:
(一)叙述式
即陈述、描述客观事物。一般的讲述、教学时要求的复述、讲故事等, 都是叙述式。
(二)解说式
把客观事物、事理介绍给别人或解释清楚。实际上教学时大都用了这种方式,像解释概念等等。由于它有一定的程式,所以把它从叙述式里抽了出来。
(三)议论式
阐明自己的见解,评论他人的意见。教师讲课常把知识作为自己的见解, 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论证,使学生信服。对学生的不同的看法,也运用一定的方式,证明其对或错。这些都是议论式的运用。
二、从教学环节这个角度给教学口语分类:
(一)导入语
这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巧妙合理,往往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导入语既联系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的传授奠定了基础。
导入语设计中于教法设汁,其策略主要有: 1.沟通
一是心理沟通。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或提示架设信任、理解的桥梁。二是教学内容的沟通。教师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简明扼要的讲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或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介绍,然后解题明旨,进入新课的教学。
- 引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
就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语情、语态上稍作渲染,不紧不慢地说得饶有兴味,学生就会很愉快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 布 疑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教师一上课就应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
出疑问,语调从容不迫,语势异峰突起,一个强调性重音,一个回味性停顿, 会很快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 激情
激情就是激发情感,一上课,教师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和氛围中去。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因此,讲述的教师的情绪要尽快“到位”,句句话都要说得有感染力。
(二)结束语
一部分内容或一节课教学之后的一段小结语就是结束语。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可能是分散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可能停留于感性的局部。适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作以总结,使之能作阶段性消化或巩固,将会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结速语的运用策略主要有: 1.概括
一般用提纲挈领的话,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由于知识信息比较密集,话要说得慢些,语调要平稳。
- 确定
无论是教师独白式的讲解还是师生交谈式的小结,关键性、结论性的句子,必须由教师用肯定的语气说出,用语精确、简洁,一句句说得清楚明白。
- 强化
小结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着眼于知识的过度和拓展,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去解决新问题。有时,小结语可以着眼于思想感情的启迪和升华,教师的“点睛”之语,会使教学效果延伸到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
(三)讲授语
讲授语是教师较系统、完整地阐释教材内容的教学用语。讲授语最能体现教学口语的基本特点,所以运用时要注意:
- 准确清楚
讲授的语言不准确,甚至错误了,将误人子弟,所以必须正确地理解教材,出语精当,有条不紊,“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交待清楚。
- 有吸引力
调动各种言、声、态的手段,以生动的描述、真挚的感情,将丰富深奥的知识信息传达出来。
- 有侧重面
没有侧重面的知识讲解是不成功的讲授。教师授课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运用适当的语言、语音方式加以处理,保证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四)诱导语
教学口语要疏通两条渠道:一条是通向教材,一条是通向学生。诱导是保证两条渠道畅通无阻的关键,教学时,适时插入诱导语,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巧妙的诱导语,可使学生在活泼、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
运用诱导语的策略是: 1.导之有序
教学的目的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向知识更深处前进,诱导语就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逐步诱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诱导语语速缓急要得当, 重点处要反复讲。
2.导之有节
教学时所有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一切都替学生做。当学生感到困惑时,适时给予点拨或“垫”上一两句话,让学生自己通过判断、推理,自悟其理。一般是引而不发。
(五)提问语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提问是一种常规教学手段。
提问的种类很多。从质疑指向集中与否,可分为宽问和窄问;从提问用语是直表还是委婉,可分为直问和曲问;从所提问题的组合情况,可分为单问和重问:单问是一问一答的问,重问是就一个问题提出追问;从问句特征是否明显,可分为明问和暗问:明问用疑问句发问,暗问是通过设置“悬疑情境”含蓄地发问。
提问语有如下特点: 1.思辨性
提问要有价值、质量,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问时,语速要放慢, 对质疑点作适当的重复或解释,随意的“满堂问”,调动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应避免。
2.量力性
提问要难易适度,难度大的可分成几个小问题来提问,问句要简明易懂。3.协调性
有些学生缺少锻炼,在公开场合接受提问,智力活动易受阻滞,因此教师的语态要友善、耐心,提问尽可能用礼貌语,并适时改变提问方式,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提问可以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诱导学生向知识更深处挖掘的有效方式。少年、青年由于理解力强些,对于问题的理解接近成人。而儿童却要用富有变化的提问语提问,我们称之为“变式提问”。包括:
- 趣味性提问语
教师用饶有趣味的提问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可以使接受提问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事。
- 选择性提问语
藏答于问。教师提问的答案,以“多项选择”的方式隐含于提问语中, 使学生“似知而不尽知”,调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筛选,教师适时追问、补问。
- 迁移性提问语
即“移答作问”,循着学生的思维流程,小步迁移,渐渐地由“已知” 推知“未知”。
- 情境性提问语
情境是启迪儿童思维的钥匙,教师用情境的描述或叙述,把学生带入迷困的情境,调动他们解答问题的积极性。
- 探究性提问语
教师从看似平淡的地方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六)评价语
评价语指对学生的答问、演示、作业等所作的评说。独立意识尚未形成
的小学生很看重教师的评价,独立意识已形成的中学生也注重教师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评价,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助于推动知识技能的掌握。
评价语分为详评、简评和点评三种。
评价语要求教师在特定语境中,迅速地作出判断,决定“说什么”、“怎么说”。所以:
1.要注意观察听辨
根据教学目的,很快确定评价信息。2.语意不可旁逸
对于着意强调的某个侧面要讲清楚。3.恰如其分
用语要讲究分寸。
(七)应变语
课堂活动是多边的动态活动,教师要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语言,这时说的就是应变语。应变语是教学机智和言语机智的结合体。
1.变遣词组句
包括整句与散句的变换,用词分量的权衡,感情色彩的调整等。2.变语音语态
包括语气、语调、重音、节奏以及态势语等方面的适应性调整。3.变表述方式
包括变直表为委婉、变独白讲述为交流探讨、变枯燥的解说为生动风趣的说明或点拨等。
4.变释疑角度
包括变直接说明为间接说明、通过归谬诱导、取喻明理、比中见异等等, 来解答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