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
一导入语训练
导入语又叫开讲语,指教师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二 讲授语训练
讲授语指教师较系统、完整的阐释教材内容的教学用语。设计讲授语的策略主要有:
(一)画龙点睛式讲授语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师讲授语的策略时指出:“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即教师不能把教材内容不加选择、不分重点地讲出来,要善于寻找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关键语段,来设疑激趣精心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就像“点睛”之龙一样自由腾飞,以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效果。
(二)归纳式讲授语
对边讲、边归纳内容要点的讲授语,是教师最常用的语言策略。对此, 叶圣陶先生指出:讲说的内容如果较多,时间较长,那么“也得在发挥完毕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简明的提要。学生凭这个提要,再去回味那冗长的讲话,
就好像有了一条索子,把散开的线都穿起来了。这种简明的提要,当然要使学生写在笔记本上,但尤其重要的是写在他们心上,而且要教他永不磨灭。” 这种边讲、边归纳,给学生以简明提要的授课语模式,有利于学生消化、巩固所传授的知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讲授语
分门别类、划分层次做条理明晰的讲授,是使讲授语做到清晰、严谨的重要策略。讲授语常将以下三方面做不同层面的组合:
组合 A:是什么+为什么组合 B:怎样做+为什么
组合 C:是什么+怎样做+为什么
此外,还有:比较式讲授、举例式讲授、讨论式讲授等。讲授语要做到: 准确、清楚,有吸引力。
设计解说语的策略主要有:
-
诠释性解说。主要用于解字说词,诠释概念、定义的含义。例如,用于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解释语:“DNA 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而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所以说,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
-
分类性解说。主要用于标示事物、观念定义的类属性,以突出其特点。用语应符合分类学的语言规范。
-
举例性解说。要求用语简洁、贴切、全面,但不能冲淡对被解说事理的理解。
综上所述,运用讲授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要深浅适度。讲得高深莫测或过于浅薄,都是不可取的。
-
要重在点拨。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用话语创设一种认知情景,
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知识的难点。
-
要尽可能生动、鲜明。如一些化学现象也可以讲得形象、生动。如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时,讲成“清澈透明的石灰水马上出现乳白色浑浊”;钠与水的反应现象,讲成:“看,反应剧烈。很快,看⋯⋯白雾升腾,
熔球四处滚动,还发出清脆的沙沙声。一会儿,销声匿迹了。把无色酚酞液滴到溶液里面,无色溶液马上泛起桃红色。”这样讲,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
要主导课堂氛围。如教鲁迅的《阿 Q
正传》,如果教师仅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来取笑阿 Q,把悲剧基调教成笑剧就不好了。教师应用抑郁、深沉的语调,引导学生去把握作品内在的悲怆旋律,牢牢主导课堂教学的气氛。
三 过渡语训练
过渡语又称课堂衔接语、转换语等。指在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 由一个大问题到另一个大问题之间的过渡用语。巧妙的过渡语可以起到自然勾连、上下贯通、逻辑深化的作用。过渡语也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过渡语也是粘连语,它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
过渡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办法:
-
顺流式:指上一个问题自然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预备和辅垫。如:“好。我们了解了根从土壤里吸收水份用的是渗透的方式。可是,植物根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外,植物生活还需要什么物质呢?”用设问句的方式,引出“ 矿质代谢”这一命题的讲述。
-
提示式:指出上下环节或问题之间关系的过渡语。如:“好。上面
讲的这一切如果都成立的话,那么下面这种说法也能成立吗?”
- 悬念式:运用前面问题推导的结果,制造一种悬念效应,巧妙引出下文的过渡语。“同学们听到我讲的这些以后,一定感到很奇怪,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儿,一会儿就会明白的。下边,我们先搞清这样一个问题⋯⋯”
四 提问语训练
提问语是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的问题而提出的询问,是教学口语中使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用语。广义的提问语包括教师的问语和答语以及教师对学生问答语的评价。
善于运用提问语,几乎是所有优秀教师教学艺术的特征。“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
(一)提问语的类型
如果从提问的角度和提问的语气看,它有不同的类型。
(二)运用提问语应注意的问题
-
提问语要适时。即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发问而又不知怎样发问之时的提问。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是一个劲儿地发问,或者是不该问时发问。
-
提问语要适度。即提问语的难度与深度要适度。不能让学生答不上来或答得没劲。在设计全课的提问语时,应有通盘考虑,并使每个提问语呈现一种水平递进的坡度。即前一提问是为后一提问打好基础,筑路铺桥;而后一提问,又是前一提问的引伸和推进。如教师教《变色龙》时,先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学生答:“善变。”再问“主人公确是个善变的人。但万变不离其宗,请问这个‘宗’又是什么呢?”(指沙皇专制统治下所造成的人的病态人格)。
-
提问语要适量。如果教师在课上只是一味地问,随意性地提问,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厌问、拒问、厌答的消极心态。提问的总量不宜过多,提问语出现的频率应大体分布均匀。
-
提问语的运用要注意教学策略。一是面向全班,不能先把某个学生叫起来再提问,这样就调动不了全体同学的思维。二是因人而问,要切合学生的答问能力。三是不可逼问。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把问题重述两遍, 再请学生作答。四是问有沟通。教师以和蔼的眼光注视学生,边用话语诱导: “别着急,想一想再说”,“我相信你是能回答的”,“怎么,一时记不起来了?一会儿想起来再说好吗?”五是语气要把握好。提问时语速不宜快, 语音要清晰,问语声声入耳;可以运用追加、反复的技巧。
教师的答问语,也要恰到好处。
①答问话应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的角度来说;
②答问语也要有启发性,如不仅说出答案,还要说出寻求答案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提供多种类似的答语,让学生比较、筛选;
③答问要留有余地。即答案“不封口”。“是不是只有这种讲法对呢? 大家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想一想。”
五 小结语训练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指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或课堂结束时所说的话。
成功的小结语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和环环相扣的讲授,还要有精致的结尾语。
运用小结语要注意的问题:
-
忌拖沓。结尾语如果小题大作,啰嗦、杂乱,用语不简洁、不明确, 必然让学生感到厌烦,影响教学效果。
-
忌仓促。临下课时慌里慌张的讲几句,草率收场,不能起到小结巩固强化的作用。
-
忌平淡。一是结尾语语调平淡,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结尾语总是一个模式,例如:“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语境的需要,变换结尾语,除前面介绍的以外,还有点睛式、引伸式、含蓄式、检验式,等等。有的结尾如撞钟,戛然而止;有的结尾含蓄委婉,课虽尽而意无穷。成功的结尾语,是教学口语艺术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