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口语的方式
(一)叙述语
- 叙述语的含义与特征
叙述语就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进行条理分明、清楚完整的表达而使用的课堂用语。叙述语有以下特点。
①条理性。客观事物本身的构成就是有条理的,要认真分析事物,才能发现条理,抓住本质。只有认识了事物,才有可能把事物叙述清楚。叙述事物要有层次,安排层次要有顺序,决定顺序要有标准,这才叫有条有理。叙述时有条理,既便于教师讲说,又便于学生听记,做到教师讲得清、说得透, 学生听得懂、记得牢。
②完整性。叙述一件事情,要让学生了解事情的原委;叙述某一机器的使用方法,要让学生能够操作。事情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完整过程,一部机器的使用有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因此叙述它们的时候,也要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叙述讲顺序,操作讲程序,安排顺序的依据是线索,制定程序的依据是机制,即工作原理。叙述事情可以有顺叙、倒叙等方式,但叙述一部机器的使用方法,说明一个实验的过程,则只有按程序进行介绍,该做甲,决不能先做乙。这也是文科教学口语和理科教学口语不同点的一个方面。
- 叙述语的作用范围
叙述语是各个学科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口语。历史事件、气候特点、作者介绍、简介作品的内容、实验的过程、仪器的使用、观点的说明、定理的证明、定律的证明等等,都可以用叙述语进行讲解。叙述语没有过多的感情润色,也不很注重词语的雕饰,语言通俗、简练。叙述语表意最直接,很少用含蓄夸张之辞。
- 叙述语训练
训练目的:掌握叙述语的特点,能用叙述语表达特定的内容。训练内容:
①介绍一名你最崇拜的作家(大约 500 字左右,介绍其主要简历和主要成就)。
②叙述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物理实验的过程。
(二)描述语
- 描述语的含义与特征
描述语就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被描述对象的形象、情形、状态、形状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或特征勾画而使用的课堂用语。描述语有以下特点。
①形象性。描述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物、景物、事物的真实具体的原形,使学生如见其人、其景、其事、其物,借以增强感受力,加深印象。如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在作品语言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人物活动的某一细节,用自己的描述语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来突出人物形象的特征,渲染气氛。
②生动性。要想充分展示形象非用生动的语言不可。描述语讲究细致具体,习惯于语言的文学润色,注意雕饰词语,善于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再现事物,表露感情。这和叙述语截然不同。如:“王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这是叙述语。如果这样写:“王师傅往炉里添了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了。”这就是描述语,描述了火的颜色和状态, 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又似乎听到了着火的呼呼声。
- 描述语的使用范围
描述语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用得比较多,其他学科凡是传授感性知识的地方也都可以用描述语,如美术课里,教师描述艺术家的精湛艺术;体育课程里,教师描述一个竞技动作;物理、化学课里,教师也可以对一种现象加以描述。不过,描述语不如叙述语使用得那样普遍。
(三)评述语
- 评述语的含义与特征
评述语就是以精辟准确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某一点进行评价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而使用的课堂用语。评述语有以下特点。
①针对性。评述总要就某一对象而进行,也就是要有的放矢。对评述的对象表示赞同或反对、喜爱或憎恶,有时还要进一步展开,说明依据,阐述其社会意义等。例如,杨朔在《荔枝蜜》中对蜜蜂有一段感情的抒发,实际上就是评述,“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这虽是文章中的评述,但教师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同样要对蜜蜂加以高度赞颂,教师的语言往往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其评述语与书面语有很多时候在色彩上是一致的。
②鲜明性。评述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贬斥,是拥护还是反对,态度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 评述语的使用范围
凡是教学内容里有特殊意义的某一点,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述。一般来说,文科教学使用评述语比较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社会意义,某一地理特点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作品的艺术成就,都要用评述语进行阐述。理科教学中,定律、定理、原理的应用价值,科学家的重大贡献,也可以进行评述。另外,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往往也要进行评述。对不同的学术观点,也要用评述的形式发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