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导语创新设计十一式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象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多是新旧联系式,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尽管这种形式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并被历史教师普遍采用,但是千篇一律有时就显得平淡刻板,缺乏新意,既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常常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异,创新导语的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则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和完成。

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语呢?

江苏无锡县中学范永明,贵州仁怀九中五元红等老师总结有如下几种设计方法:

1.猜谜式导语

在讲《秦末农民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两个人物谜语:“捷报”和“太湖风光”。学生对猜谜一般兴趣较浓,教师出了这两个谜语后,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很快答案就出来了:“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为“陈胜”;“太湖风光”是太湖(吴)风光一望无际,视野宽广,同时“湖”、“光”又是“吴”、“广”的谐音词,谜底为“吴广”。教师肯定了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后说:“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呢?这堂课我们就是要围绕这两个中心人物来学习《秦末农民战争》。”这样的导语,集教师的揭示兴趣与学生的思考于一体,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教学

相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2.材料式导语

讲《唐朝的衰落》时,上课一开始,便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写着这样一段材料,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然后教师解释说:“这是清代史学家赵翼

对唐朝衰落原因的分析,他把原因都归结到了杨贵妃一人身上。显然,这种说法是我们,特别是女同胞无法接受的。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史实来为杨贵妃洗清不白、给她‘平反’呢?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导语,又使学生带着一种“正义感”、“打抱不平”的心情去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而易举地调动了起来。

  1. 诗歌式导语

在组织《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章教学时,教师先说道:“在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雄浑的笔触和凝炼的语句,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它和震惊世界的长征一起永垂青史,光照人间,这就是《七律·长征》。” 之后高声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由此引入新课,就很快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五十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史论式导语

在讲《隋朝的统一》一章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朗读两首诗,第一首是

《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第二首诗是《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教师简单解释后指出:“这两首诗对隋大运河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第一首诗把隋大运河的开凿说成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对大运河持否定态度;第二首诗出开大河利远大于弊,数百年后,人们往来千里仍依赖它,持肯定态度。那么,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到底哪一种正确呢?隋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隋的灭亡与大河是否有联系?下面就让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根据教材所给的材料,去作正确的定论。”这种把史学上的争论带进课堂,再让学生带着前人争论的观点去刨根究底的做法,不但能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在这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 评论式导语

讲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把对这场战争的评论搬到了讲授新课前作为导语,我先问学生是否知道法国有个名作家雨果,学生都说知道。然后我说:“雨果是一位正直的法国作家,他曾对英法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侵略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形象的描绘:‘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箧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的这些话, 表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对英法等侵略者无比的愤怒和强力的控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去声讨英法侵略者的罪行,去总结它留给后人的教训吧!”这种导语,不但使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这场战争,而且在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达到了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双重效果。

  1. 图解式导语

讲授《美国独立战争》一章时,拿出一张美国星条旗图案,演示介绍说;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它有十三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和五十颗白色的五角星,这五十颗星代表着美国现在的五十个州。但在美国最初的星条旗上,却只有十三颗白色的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独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十三道条纹和十三颗星就代表着当初

发动独立战争时的十三个殖民地,也就是美国东部的十三个州。因此,星条旗就与美国独立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记载着独立战争的光辉历史。”由此导入新课,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被教师吸引住了,进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1. 音像式导语

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一章时,运用了电教手段。上课后, 录音机便放出了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一个人的胸膛。教师这时打开幻灯机,用慢镜头放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种方式的导语,最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呜,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1. 即兴式导语

教师有时可以即兴自编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明朝的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课时,就自编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在某个朝代冬天的某个晚上,寒风凛冽,在某个北方城市的某个家里,一家人正喜气洋洋,围着一只煤炉周围烤火。只见一个老人正在抽烟,一个孩子正在烤马铃薯吃,另一个中年正在吃大米饭,三个人身上都穿着新棉袄,三代同堂, 其情融融,请问,这样的情境最早要在什么朝代才有出现呢?这个并不精彩但十分有趣的自编故事意外地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笔者接着解释道:“这里涉及到了历史上生活用煤的时间,烟草、马铃薯的引进,棉花的普遍栽种、棉布成为广大人民主要衣料等史实的时间以及水稻的种植等历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而这些知识将会在这堂课中一一讲到。”这种导语别出心裁,出人意料,但吊出了学生的“胃口”,效果出奇的好。

  1. 故事传说式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在上新课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 “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 8000 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 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 “好,这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起来了, 盼望讲新课。

  1. 热门话题式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在讲《三国鼎立》一节时,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这样设计这一课的导入

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 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1. 疑问悬念式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讲:“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呢? 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板书课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可采用联系现实法、联系国家时

事政策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联想对比法等等方法来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还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求精,有概括性。

导语只是引语,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炼、概括,不能庞杂、繁琐、冗长。 第二、设疑,求启发性。

不管是设疑布障、引起悬念,还是设置情境、展示意境,导语的设计都要有针对、启发性。“针对性”是指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确定,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疑,而不能离题,“启发性”是指导语要有思考的余地, 能引起思索。

第三、巧妙,有趣味性。

导语需要简炼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就是一般几句话的导语也要尽可能设置得巧妙有趣些,所以教师的设计导语应尽可能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当然,导语设计应追求生动、活泼、有趣,但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教学。

第四、求准,有严密性。

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无论设疑、引证、说明、比喻等都要明确、精当、不使学生产生歧意和误解, 使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当然,导语也要注意思想性,不能只顾及了知识性、趣味性而忽视了教育性、思想性。

最后,在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 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是要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

②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要随时变换花样, 切不可千篇一律。

③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④时间一般在 3 分钟左右为宜,长了会占据新课讲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