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长平之战。秦统一六国的年代和统一的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强大。蒙恬率军攻打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越族地区的开发。秦的疆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
-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通过分析思考“秦始皇的功过”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设备】《战国形势图》;投影片 1:《秦赵长平之战和灭六国形势图》;投影片 2:《秦统一文字图》;投影片 3:《秦统一前各国不同的货币和秦圆形方孔钱图》;投影片 4:《秦朝疆域图》;投影片 5: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投影片 6:练习题。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回答)“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请你在小黑板图上预先画好的方框内分别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然后再提问一位学生):“战国初期,哪个国家称雄中原?”“通过什么战役结束了魏国称雄的局面?”“到战国中期时,形成了哪两国对峙的形势?”“这两国为了打击对方,各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那么就在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到底鹿死谁手?谁完成了统一的霸业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秦国是怎样灭掉了齐
国等六国,又是怎样建立起一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
[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板书]
- 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板书]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秦国能够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春秋战国长期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了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请你们再考虑一下:“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完成了这个统一的任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 7 个国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这就为后来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秦灭六国的经过 [板书]
(打出《秦赵长平之战和灭六国形势》投影图,指图讲述)到战国的晚期,秦国已先后打败了韩、魏两国联军和楚国的军队,夺取了这些国家的大片土地,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那时候,只有赵国力量还比较强大,秦国又对赵国发动了进攻。赵国派老将廉颇率大军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秦国派大军进攻长平。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歼灭战——长平之战爆发了。
长平之战(前 260 年)[板书]
(让一名学生朗读教材上有关长平之战的内容,朗读后,教师指出)赵括只知道死背兵书教条,不懂得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结果造成惨败。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应该记取!“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长平之战使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而其它各国更不能抵挡秦国的进攻了。秦王嬴政(副板书:嬴政。强调一下“嬴”字的写法)在位的时候,发
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挂出小黑板《战国形势图》,指图讲述。讲到秦灭哪国时,就把灭掉的那国从黑板上擦掉。讲到秦灭齐后,板图上只剩下“秦” 一个国名了。)
公元前 230 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率军攻打韩国,韩王安屈服了,韩亡。
后来,秦派大将率军,向赵国大举进攻。到公元前 228 年,占领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赵亡。
公元前 225 年,秦派大将带兵进攻魏国,包围魏的都城大梁,魏王投降, 魏亡。
公元前 224 年,秦派大将率 20 万大军攻打楚国,楚军坚决抵抗。秦王又
加派 60 万兵马攻楚。到第二年,俘虏了楚国国王,楚国灭亡。
公元前 222 年,秦王派兵灭亡燕国。
公元前 221 年,秦军往南进攻齐国,齐王投降。至此秦王嬴政灭掉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都城在咸阳。(这时,把小黑板地图上的“秦”国的国名擦掉,用红笔在板图的中央写上“秦朝”二字,并在旁边注上统一的时间:“公元前 221 年”。)
-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板书]
秦的统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提问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指出)秦王嬴政在 10 年内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
战国以来长达 550 多年的混战,统一给人民带来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
活环境,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所以,我们说,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对于秦王嬴政的十年统一之功和他的雄才大略,历史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秦王嬴政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的诸子百家中,谁提出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出)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让学生阅读“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一段教材,同时,打出投影片,让学生思考投影片上的问题: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几项内容。约两分钟后让学生回答。学生一面回答,教师一面写板书)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板书]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便提出:“今天下大定,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由此可见嬴政首先要从称谓上,建立其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下令议定帝号。最后,他决定采用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封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后代子孙依次称二世、三世、四世, 永远传袭下去。为了显示皇帝的绝对尊严,规定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作“制”和“诏”。从此,“朕”便成了皇帝专用的代名词,别人一律不准用。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沿用了“皇帝”这个称号。
- 中央政府 [板书]
秦始皇在中央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府机构。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管理全国的军事。御史大夫掌管重要文件,并监督百官。他们都对皇帝负责,都由皇帝任免。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 地方政府:郡—县
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他吸取了西周实行分封制最后出现分裂割据局面的教训,把全国划分为 36 郡(后来发展到 40 多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守、县令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请同学们分析考虑一下,秦始皇推行上述这些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
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大大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独立性,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并把对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秦始皇在中央通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官员,再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全国的一切大权就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就是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秦始皇建立的这套专制集权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都基本上沿用了这套制度,并加以发展。
上面我们讲到的是秦始皇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板书]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不统一,同一个字的写法和发音不完全相同,笔画有多有少,同是一个“马”字,7 个国家有 7 种写法。(打出投影片,《秦统一文字图》)文字不统一,对于政策法令的推行很不方便。秦统一后,下令废除各国的文字,让丞相李斯[副板书:李斯]负责整理出一种笔划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使用。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划更为简单的隶书。
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货币使用很普遍。但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样。(打出投影片 3《秦统一前各国不同的货币和秦的圆形方孔钱》,指图讲)如齐国是刀形币,赵国是铲形币,楚国是蚁鼻钱。秦国是环形币,圆形,中间有方孔,图上有“半两”二字,表示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各国货币不统一,不但换算困难,也不便于国家统一征收赋税。秦始皇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其它各国的旧货币通通作废。后来历代的铜钱,都是仿照秦朝的样式。
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度,是计量长度;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轻重。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的计算标准都不一样。秦统一后,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使用的标准。这样一来,全国的尺寸、斗升、斤两都一样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但是,他作为封建皇帝,地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他的统治又是十分残暴的。焚书和坑儒两件事的发生,就是他进行残暴统治的两个事例。
四、焚书坑儒[板书]
公元前 213 年,在秦始皇举行的一次宫廷宴会上,儒生淳于越[副板书: 淳于越]攻击了郡县制度,并建议效法商周分封子弟功臣。丞相李斯反驳淳于越。他对秦始皇说:“现在和以前的的时代不同了,情况已经随着时代改变了,决不能用古代的制度来治理今天的国家。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老百姓应当努力种田,读书人应当学习现行的法令制度。可是还有一些读书人, 不师今而学古,议论当今朝政,惑乱百姓,这对陛下的统治是很不利的,对这些人必须严加治理。”李斯主张禁止儒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 以古非今,建议把秦朝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 统统烧毁。只许保留医药、卜巫(预测吉凶)、种树的书不烧。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焚书的命令发布以后,各郡各县的官吏,立即遵照法令执行,到处出现了焚书的现象。中国的文化典籍遭到一场浩劫。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记载诸子百家思想的书,几乎被烧光了。秦朝以前的许多历史事实,从此失传或搞不清楚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在焚书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 212 年,有一些儒生在背后骂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秦始皇听说后十分生气,派御史大夫进行追查并下令把抓来的 460 个儒生先打得遍体鳞伤,然后在咸阳城外挖个大坑,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焚书坑儒产生了什么后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
种作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应予以批判。
在秦朝时,我国的边疆还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匈奴族和越族的情况。
五、秦与匈奴、越族的关系[板书]
- 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匈奴崛起部分的内容及《匈奴鹰形金冠饰》、
《匈奴骑兵形象》和《公元 3 世纪匈奴强大和进攻内地形势》图。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匈奴族原先居住在哪里?”“从何时起逐渐强大起来?”“到什么时候匈奴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匈奴的首领称做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提醒“单于”的读音。)
秦统一后,匈奴仍不断南下,秦北部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河套地区, 被匈奴夺占,并成为匈奴继续南进的通道和跳板,对秦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秦都咸阳,更是首当其冲,故当时民间流传着“亡秦者胡也” 的说法。
面对着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毅然决定反击。(打出投影片 4《秦的疆域》, 指图讲述)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副板书:蒙恬](注意提醒
“恬”字的读音)率领 30 万大军反击匈奴,夺回了河套一带的广大地区,并
在这个地区设置了 44 个县,还从内地迁来居民垦田生产,开拓边疆。这对当地的开发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播,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始皇为了巩固北部的边防,征发了大量农民,花费十几年时间,将原来秦、赵、燕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向东西延伸,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长达 1 万余里的万里长城。[副板书:临洮,辽东]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余,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成,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秦朝以后,又经过历代的增修,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明长城。长城象一条巨龙,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婉蜒在秦朝和匈奴交界的地方。万里长城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在封建制度下,修筑如此巨大的工程,必然要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由于秦始皇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急于求成,所以因苦役而死的人非常多。
秦始皇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发兵攻打南方越族。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越族地区的情况。
- 越族地区的开发[板书]
(打投影片 4《秦朝的疆域》图,指图讲述)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始皇派军队攻打越族地区。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他于公元前 214 年命令史禄开凿了灵渠。
[副板书:史禄 灵渠]
灵渠长 33 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漓二水,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灵渠的位置选择在湘水与漓水相距较近的地段,并特意把河道开凿得迂回曲折。另外,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 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这样就解决了因为坡度大、水
流急造成的行船困难。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 2000 多年,它充分说明了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
灵渠至今还是当地的重要农田灌溉河道,能灌溉周围 4 万多亩土地。 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后,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三个郡。迁移中
原 50 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这对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开发珠江流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秦的疆域[板书]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的疆域广大。(打投影片 4《秦朝疆域图》,指图讲述,并写出副板书:)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象郡,秦的疆域大大超过了前代。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人口达到 2000 万。
[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让学生一边看教材上秦始皇的画像,一边听教师讲述)这幅秦始皇的画像是根据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图绘制的,它画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与神韵。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虎视耽耽,一手指前方的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皇帝的冠冕,身穿龙袍,腰配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颂扬秦始皇的诗(打投影片 5 李白诗,朗读)描绘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也正好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写照。一代秦皇,13 岁即位,22 岁亲政,30 岁至 40 岁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建
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然后在 11 年之中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新制。根据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他于公元前 221 年灭六国, 结束战乱。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他的统一之举符合广大人民愿望。2.秦始皇采取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这对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北攻匈奴,南征越族,修筑万里长城, 开拓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特别是其中的第 2、3 两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封建社会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然而秦始皇做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必然有压迫剥削人民,统治特别残暴的一面,其中,我们今天讲的“焚书坑儒”就是一个突出事例。下节课, 我们还将更加具体地学习秦始皇实行暴虐统治的内容,到那时候,到底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这个问题,在你们的心目中就该更加明确了。
[巩固新课]
(打出投影片 6,让学生回答。略。)
(陈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