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过程设计及评议

师:西汉是在哪一年由谁建立的? 生:公元前 202 年,刘邦。

师:西汉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到公元 8 年结束,共统治了 200 多年, 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汉的强盛,一直到今天我国最大的一个民族被称作“汉人”,我们的古华夏族也从此被称作“汉族”了。

〔“汉人”、“汉族”来历的补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西汉强盛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社会经济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一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板书)

那么,西汉的社会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发展呢?这跟汉初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板书)

〔节与目之间过渡自然,而先摆结果,提出疑问,再究原因,也顺理成章。〕

什么叫休养生息呢?休养就是休息调养。一个人生了病就要好好休养, 不要干过重的活,以免劳累。用在这里表示恢复并发展国家的经济力量。当时的国家也象生了大病的人一样需要休息,需要调养。“生息”即生灵繁息的意思,也就是“繁殖人口”。大动乱之后,人口减少了,劳动力不多了。需要繁殖人口来增加劳动力。整句话意思是要恢复和发展国家的经济力量, 让人民安定地生活。要注意:“休养”不是“青少年修养”的“修养”。

〔“休养生息”一词对于初一同学说较为深奥,有必要解释。“修养” 与“休养”容易混淆,应该区别。〕

那么,汉初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后回答,可以展开讨论。

(教师板书“原因、措施、作用”,巡回指导阅读。学生阅读并低声讨论。)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这样做,学生才会养成自学习惯。〕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原因有两点:第一,西汉建立的时候,正是长期战争之后,社会十分贫困。第二,汉高祖和他的大臣们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看到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的伟大力量,很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师:很好!声音宏亮。能不能概括一下呢?

〔及时表扬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要求概括回答,难度递进了一层。〕

生:长期战争后,社会十分贫困和统治者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

师:还可以简化成八个字:“社会贫困,秦亡教训。”(板书)那么,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

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恢复社会经济。

师:说的对,这是目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建立,若要巩固其统治, 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经济。只有这样,它的统治才能巩固下去。西汉也不例外, 请问,这“长期的战争”指的是哪些战争?

生: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师:还有吗?

生:战国七雄的混战,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春秋诸侯争霸,秦攻打越族和打匈奴的战争。

师:春秋以来,我国是动荡不安的战争岁月,如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的相互混战,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北击匈奴、南平越族的民族战争,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等。无休止的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广大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加上秦统治的残暴,汉初出现了少见的贫困现象。当时粮食很少,粮价很贵,一百米值一万钱。马匹也很少, 连皇帝坐的车子也选不到四匹纯一色的马,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

〔这里如适当引用原文,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获得一些史料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是很难榨取多少财物的。更何况教训就在眼前, 汉高祖和他的大臣们都亲身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秦朝灭亡教训是什么?

生:统治残暴。

师:说得具体些呢?

生: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罚。师:汉朝也象秦朝那样统治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那样会引起农民起义。

师对,这就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它不仅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

秦朝残暴统治,还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他们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温故而知新,上一课对秦末农民战争伟大作用的分析到这里就具体化了。〕

汉高祖时有个大臣叫陆贾(板书),

他对汉高祖说:过去骑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了,只有用文和武的两手,才能够得到长治久安。陆贾认为对农民应该采取宽舒的政策,让大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陆贾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汉高祖采纳了他的正确意见。并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些措施。

〔以上是老师讲述分析,没有唱独脚戏,而是紧密联系已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展开思路。〕

生:让士兵复员生产,恢复原有的田宅;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把因饥饿卖身作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规定十五税一,就是每年征收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

〔学生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教学,教是主导,学为主体,应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读有讲,有议有练,使他们既动脑筋又动口,动手。〕

师:秦朝的税赋是多少? 生: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师:比起秦朝,汉高祖大大减轻了田租和徭役,人民可以比较安定地进行生产,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当然,另一方面立了大功的军官可终身免役,并优先得到土地,这部分军官就变成了地主。“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使原来的地主又回到了家乡重新占有了田宅,有利于地主势力的恢复和发展。

〔对措施一分为二地评析。〕

后来,汉高祖死了,以后的几代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惠帝的时候,为了让政策保持稳定性,使农民安定地生产,丞相曹参遵循前任丞相萧何制定下的规则,事事不作更改。所以有“萧规曹随”(板书)之称。当时西汉政府很注意农民的生产时间。修建都城长安,分在几年的冬季和早春进行,每次动工三十天。请问:为什么要放在冬季和早春进行呢?

生:那时不是农忙时节,农民空闲,对生产影响较小。

〔并非重点,一笔带过,有详有略。点出“萧规曹随”,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的联系。〕

师:汉惠帝死后。接着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个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做了许多好事,他们做了哪些好事呢?

生:很重视农业。汉文帝常常奖励努力耕田的人。师:(板书):“重视农业”,“奖励耕织”。

生:文帝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师:(板书)“减轻田租”。

生:文帝还提倡节俭。

师:(板书)“提倡节俭”。

生:文帝又减轻刑罚,取消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残损肢体的肉刑。师:(板书)“减轻刑罚”。

〔先列提纲,然后分析讲述,思路清晰,易于理解。〕

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汉文帝和汉景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皇帝,汉文帝在位时,每年春天,他也亲自下田,举行一个耕种的仪式,表示提倡农业生产。他还下令各地官府,要及时把种籽和粮食借贷给贫苦的农民。他奖励努力耕田的人,粮食种得多可以买官爵,也可以免除徭役。汉景帝也很重视农业,特地为此下了一次“诏书”。“诏书”就是皇帝颁布的命令。汉景帝在诏书中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有用处。”作为皇帝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有十多年一点赋税也不收。

汉文帝还是一个很讲究节俭的人,虽然他是个皇帝,但吃穿住用都比较朴素,他穿的衣服是厚帛做的,没有漂亮精细的纹饰,常常是穿破了又补着穿上,他的皇后和夫人们也做出节俭的表率,床上挂的蚊帐是白色的,衣裙下摆不拖到地上,以免浪费。有一次,文帝想盖一所露台,有人告诉他建筑费需用掉一百斤黄金。文帝听后说,这要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财产,太多了, 就没有盖。他建造陵墓时,下令只能用点陶器随葬,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他的遗嘱中还说:给他送葬时不许动用车马,不能陈列兵仗,送葬人戴的白布孝带不得超过三寸宽,治丧期要短。同时,在治丧期间不许禁止老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陵墓依山而建,以节省民力。

〔生动叙述和以课本为基础的适当补充,使学生记住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深印脑子里的生动的人和事。〕

师:二千多年前的汉文帝尚且能够如此节俭,给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更要勤俭节约。

师:说得对,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勤俭建国。

〔传统美德教育也是历史教学的任务。〕

师:请大家想一想,汉文帝这些做法与哪位皇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生:秦始皇。

师:秦始皇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却以暴虐和奢侈著称于世, 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按照六国宫殿式样,建造了 140 多处宫殿,又役使

70 万人在渭水南边修造阿房宫,还先后花了 36 年时间在骊山修建他的陵墓, 这一切与轻徭薄赋,以节俭而闻名的汉文帝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有比较才有鉴别,文帝之节俭,始皇之奢侈,愈加鲜明。〕

在汉朝,赋税减轻了,兵役和徭役也减少了。那么,秦朝严酷的刑法, 在西汉又怎样了呢?

生:也减轻了。

师:是的,也减轻了。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们的父母妻儿一同逮捕办罪呢?”于是就废除了一个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可是,秦朝留下来的“肉刑”仍然很残酷。汉文帝又说:“犯了罪要惩罚是对的,可受了罚要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动不动就在脸上刺字,割鼻子或斩脚,这太残酷了。应该取消才是。”于是大臣们便商量了一种代替“肉刑”的刑罚:原来判砍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废除了

“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弊病也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 重一点反给打死了。后来到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些。

〔课本“文景之治”措施关于景帝只有一处,即下诏重视农业,其余都是文帝之绩。容易错觉成“文景之治”为“文帝之治”。这里补充景帝减轻刑罚,虽系一笔带过,但可使学生避免误解。〕

师:由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这些措施,所以历史上把他们统治时期叫做“文景之治”(板书)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清明时期。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文景之治的措施。

生:(齐读,)

〔这一读,巩固了知识,加深了记忆。文景之治是重点,教师在这里花时间最多,补充内容也最丰富,突出了重点。〕

师:那么,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推行的这六七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结果究竟怎么样了呢?

生:农民生活安定了,人口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也富裕了。师: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出现了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和社会秩

序安定的局面。到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时,仓库里的粮食一年一年地往上堆, 以至于堆在下层的陈旧变质。一石米的价钱由汉初一万钱降到了十多钱了。皇家的马苑里圈养着 30 多万匹马,老百姓的骡马拴满了街巷,田野里到处都是,连普通平民出门骑匹母马都觉得惭愧。这个时期人口成倍地增长,有些地区人口猛增四五倍,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已发展成 10 万户约 50 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一切为汉武帝的强盛奠定了经济基础。

〔前后呼应。休养生息政策实施前与后,贫困与富裕,通过人口、粮食、马匹三者对比,更加鲜明。〕

与此同时,休养生息政策也推动和促进了西汉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二、西汉时期生产的发展(板书)

先看农业,和战国秦朝相比,西汉时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那时,牛耕和马耕普遍推广,铁农具广泛地使用。除普遍使用二牛三人的耦耕法外,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请大家看课本中二牛一人的牛耕画像,这是在山西一座汉墓里发现的壁画,图中农夫穿着短衣,赤着双脚, 右手扶犁,左手扬鞭,正驱赶着两头牛翻地,犁铧露于土外。这种耕法比起耦犁节省了两个劳动力,说明犁耕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释图,增加形象性,直观性。〕

此外,汉朝的播种技术也有了重大的改进。那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

—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一顷是多少? 生:15 亩。

师:一天能播种 15 亩,速度多快啊!那时候铁农具已更广泛地使用,推广到哪些地方?

生:辽东半岛、甘肃、四川、云南及广东边地。

师:这些在当时都是边疆地区,使用铁农具以后,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有了迅速发展。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汉武帝还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主要有哪些?

生:六辅渠和白渠。

师:六辅渠在郑国渠上游南岸,白渠在郑国渠的南面。郑国渠是什么时

候谁主持造的?

生:战国时水工郑国。

师:(挂图讲述)长达 300 多里的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北洛水,灌溉

面积达 400 万亩,但上游的高地和渠的南面广大地方仍未受灌溉。为此,汉

武帝组织民工在郑国渠上游南面开凿了 6 道辅助渠道,叫六辅渠。后来根据大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在郑国渠南面开凿渠道,因名白渠,从谷口到栎阳引泾水注入渭水,长 200 里,溉田 4500 多顷,水中挟带的河泥是很好的肥料,从而在关中地区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当时人民作歌描写白渠修成后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益处:“且溉且肥,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意思是说白渠的水灌溉后,使庄稼禾苗茁壮地生长,养活了我们都城的几十万人口。

〔发挥诗歌的作用。〕

西汉最主要的水利工程是治理黄河,大家还记得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吗?

生:记得,是大禹。

师:他治理的是哪条河? 生:黄河。

师:不错,就是这黄河,她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她用她的奶水养育了中华民族,但她也给人民带来了忧患,几千年来,曾多次决口泛滥,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制造了无数可怕的灾难。文帝和武帝时就曾两次决口,泛滥成灾。

〔描述法,历史的形象塑造。〕

汉武帝调集了几万民工进行治理,他还亲自到工地视察,命令将军以下的官员和随从都去背木材堵塞决口。经过这次治理,以后 80 多年里,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由于牛耕和马耕的普遍推广,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水利的兴修,到了汉朝末年时,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了,达 800 多万顷,户籍上登记的人口有 5950

多万,实际数字超过 6000 万,而当时世界人口仅 2 亿左右,西汉约占三分之一。

〔从中外比较中看发展,又用具体数字来说明。〕

师: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冶铁的规模很大, 而且开始用煤作燃料。请问,战国时是怎样冶铁的?有哪 3 个冶铁中心?

生:战国时用皮囊鼓风,木炭作燃料冶铁。有 3 个冶铁中心,楚国的宛, 赵国的邯郸,韩国的棠溪。

师:纺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这是纺织技术的一大进步,西汉的丝织品, 有绵、绢、纱等。精致的纱料有的薄如蝉翼,做出来的单衣,重量还不到一两。可见当时技术的高超。大家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轻软光亮,华丽无比的中国丝绸后来传到国外,深受欧洲人的赞美和欢迎, 被当作至宝。他们把中国称作“丝绸之国”,对中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丝绸之路”埋下伏线。〕师:(小结)

今天的新课学到这儿,我们共学习了两部分内容:在秦末农民战争推动下,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稳定政治局面,社会生产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汉朝的统治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广大人民仍然深受压迫和剥削。那么,汉朝时究竟存在哪

些剥削呢?请大家预习下一部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总评:古代的政治措施和社会改革,都带有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凡是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政治措施和社会改革,应当加以肯定。象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这样一些政治家都是站在时代潮流前边的人。他们怎样管理国家,怎样把经济建设好,政治治理好,他们的一套做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对学生讲一讲是有好处的。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应该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做一个烦乎时代潮流的人。我们教育青年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应该包括这些政治遗产在内。教师在叙述真实史实的基础上,熔进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使历史内容和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杨建武 赵恒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