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视听型教学媒体设计原理

设计、编制视听型教学媒体,首先,应考虑媒体使用价值。价值是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砝码。价值高说明有益程度高,发挥效益大。根据价值分析原理,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功能和代价的比值。写成公式为:

价值 = 功能

代价

功能是指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也就是学生通过媒体获得多少新的知识和是否获得了能力培养的效果等。代价是指制作媒体所需的费用(设备损耗、材料费、人员开支等)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难易程度、花费时间等), 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成本。

从该公式可见:付出的代价越小,媒体的使用价值就越高,预期的选择设计率也越高。

其次,媒体的设计必须考虑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依据信息理论,如果事先知道某物发生的概率为 P(即可能性),通过媒体进行学习后,知道了这一事物,那么,就可以说获得了一定量的信息。这个信息量的大小是与概率 P 的大小有关的。其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信息量(I)=-log2p(比特)

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对于一般情况,在未经学习前学生事先知道某种事物可能发生的概率为 P1,若通过媒体进行学习后,学生在事后实际知道该事物发生的概率为 P2,则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P1

信息量(I) = − log2 P2 (比特)

或写成:信息量(I)=(-log2P1)-(-log2P2)

对于一般的教学内容,它是由许多符码构成的。符码有几种不同的状态, 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2⋯⋯Pn,按上述计算方法,每种符码携带的信息量分别为-log2P1、一 log2P2⋯⋯-log2Pn。这些信息量的算术平均值,

即平均信息量,用 H 表示。

H = −p1 log 2 p1 − p 2 log2 p2

= −∑Pi log 2 Pi

i=1

  • pn log 2 p n

由此可见,要提高媒体携带的信息量,就必须通过媒体的重复作用,让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事物的特性,这实质是增加媒体中符码的表现状态 n 以及在每种状态中符码出现的概率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