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的“名言”

“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这是东晋时期人桓温的一句 名言。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既有才能又有野心的人的一生。

桓温(公元 312—373 年),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他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为苏峻将领韩晃所杀,而泾县县令江播曾参与谋划。这时桓温 15 岁,他枕戈泣血,誓报父仇。18 岁时,江播去世,桓温竟胸揣匕首,以吊唁为名,冲入灵堂,将江播的儿子江彪等六人杀死。尽管当时人有称扬他孝顺的,但屠杀仇人的儿子,这种手段未免太残忍了。

桓温就是这样一个行为矛盾的人。

桓温长相魁梧,眼光炯炯有神,像紫石棱,络腮胡,像刺猬毛一样刚硬,

整个样子像西晋时有声望的著名将军刘琨,而气质风度却像孙权、司马懿。他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人。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公元 347 年),担任安西将军的桓温率师征讨盘踞在蜀地的李势。当时的蜀地是一个独立王国,为一个叫作“汉”的李氏朝廷所割据,传到李势,已经 40 多年。李势是个暴君,为害民众。桓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率军入蜀。这时朝廷的许多人认为蜀地形势险要,路途又远,桓温兵力少,深入敌人腹地,凶多吉少,都为他担心,但桓温却满怀信心。当行军经过鱼復浦(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时,见到诸葛亮当年在沙洲上设下的八阵图,只见一堆怪石耸起,狰狞险恶,总共有八行,每行相隔两丈, 文武官员们只能啧啧称叹,但谁都不认识这是什么阵法。桓温微微一笑,说: “这是常山蛇阵之势啊!”

桓温进军到彭模(今四川彭山)时,本想分兵两路。将领袁乔建议说: “兵力本来就少,还分两路,势必分散兵力。不如集中兵力,轻装前进,兵士准备 3 天干粮,表示没有退路。这样肯定会成功。”桓温采纳了他的意见, 把辎重都留在彭模,亲自带领步兵直趋成都。在笮桥(今成都万里桥),桓温军与李势大军对阵。刚交战时,桓温等形势很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桓温的马头上也中了一箭,将士们都有点害怕了。桓温似乎也有退缩的意思。可这时击鼓的兵士误会了他的意思,大擂起进军鼓来,加上袁乔等拔剑奋战, 一时间,士气大振,李势军于是土崩瓦解,一下崩溃,李势连夜逃到葭萌城

(今四川广元西南),随后又派人请降。桓温进抵成都,割据 47 年之久的汉

(成)王朝灭亡,川蜀又回归晋朝。桓温因功,进位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

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 354 年)2 月,桓温又带领 4 万步、骑兵从江陵

(今湖北江陵)出发,北伐由氐族人苻健建立的前秦国。桓温军行进到蓝田

(今陕西蓝田西),与前秦军队激战,击败了苻健的儿子苻生,进军到霸上

(今陕西长安县东)。晋朝自永嘉(公元 311 年)南渡,至今已 43 年,关中百姓吃尽了异民族贵族主奴役的苦,今日重睹晋军威仪,非常感叹。他们牵羊担酒,扶老携幼在路边迎候官员。有位 70 岁的老翁感慨地说:“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今天还能得见官军!”然而,桓温并没有能满足关中百姓的期望。他原想趁麦子成熟,取为军粮。可是苻健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把没成熟的麦子都割掉了,桓温没有办法,只好退兵。

在偏隅江东的东晋朝中,桓温是唯一有魄力也有能力进行北伐的人。上次北伐关中没有成功,过了二年,桓温又从江陵出发,北伐姚襄。姚襄是羌人贵族主,这时正围攻洛阳。桓温率兵经过金城(今江苏句容县北),看到年轻时节担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已长成十围粗,不禁非常感慨。他折下一根柳枝,动情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桓温 20 岁娶南康长公主为妻, 成了晋明帝的驸马都尉,被授予男爵,任琅琊太守,不久升任徐州刺史,真可谓春风得意。现在已 44 岁,他认为“功业”未建,时光已逝,因此十分感伤,竟涕泗交流起来。这次北伐,桓温率其弟桓冲在伊水(今洛阳南)与姚襄军大战,将姚襄击败,桓温进入洛阳,拜扫先帝陵墓,然后班师回建康。

随着年岁的增长,桓温的野心也愈益暴露。其实他的北伐并非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而是为了一己之私。东晋朝自明帝以来,朝廷上下,都力主偏安。中间几个皇帝,如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

(司马聃)等,都是 20 岁左右便死了,晋室卑弱到了极点。晋王室的衰弱自

然也助长了有能力的权臣的野心。桓温就是这样掌握兵权的权臣。晋哀帝司马丕兴宁元年(公元 363 年),桓温已升为侍中、大司马,都督军事,走到了权力的顶峰。他的北伐,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为进一步篡权打下基础。由于心怀不良的动机,所以他的北伐最终还是要遭遇失败。

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四年(公元 369 年),桓温率步骑兵五万,从姑熟(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征讨由鲜卑贵族主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国。当桓温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时,遇到燕将慕容垂的顽强抵抗。桓温大军是倚赖水运送军粮的,可是估计不足,燕军占据了石门(今河南荥泽县北)渡口,水路不通,军粮告竭。再加上燕与前秦结盟,前秦派苟池、邓羌率 2 万军救援。桓温见势头不好,于是焚烧了舟船,抛弃了辎重、兵器、甲杖,仓皇退兵。退兵时,又中了慕容垂的埋伏,乃至大败亏虚,狼狈退回到山阳(今江苏淮安)时,五万人只剩下六七千人。桓温深以这次惨败为耻,但他不是躬自检讨,而是嫁祸于手下将领袁真,怪他没有打通石门水运。袁真不服, 便投降了前秦。

晋废帝不但不敢追究此次战争失败的责任,反而派人带着牛酒到山阳去慰劳桓温。

桓温威信大减,野心反而大增。晋废帝太和六年(公元 370 年)11 月, 桓温竟指责废帝司马奕“昏浊溃乱”,而废掉了司马奕,立司马昱为皇帝。这就是简文帝。简文帝继位不到两年,便因病去世。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临死, 会遗诏禅位给他,至少也应当像周武王委托周公那样,做一个摄政王,谁知简文帝遗诏只要求他做像诸葛亮那样的人物,为此,桓温极为不满,以致满腔怨愤。

孝武帝(司马曜)即位,派谢安去征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进京,竟然不首先去朝见孝武帝,而直接去先帝陵墓谒陵。在陵园,桓温疑神见鬼,说是见到先帝的魂魄,又自言自语说:“臣不敢,臣不敢!”部下都以为他遇到鬼祟。谒陵回来后,桓温就病了。回到姑熟,桓温一病不起。在病中,桓温透露信息给朝廷,希望朝廷给他加九锡。所谓“九锡”是指衣服、车马等九种表示特殊恩宠的器物,曹操当年就是加九锡,这是做皇帝的前奏。桓温还接连不断派人催促。这时在朝中当权的谢安、王坦之知道他已病重,故意拖延时间,终于没等到朝廷颁发诏书,桓温就病逝了,享年 62 岁。

孝武帝仍给了他隆重的葬仪,备极哀荣。然而史书仍把他列入贰臣传, 作为窥窃神器的奸贼,确如他自己所希望的,不免遗臭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