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家殷浩
两晋士人怪事很多。这里说一个殷浩空书“咄咄怪事”的故事。什么是“空书‘咄咄怪事’”?所谓“空书”是指用指头在空中书写。这是东晋朝名士殷浩在晚年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殷浩当年北伐失败,被桓温参了一表, 贬为庶人,流放到东阳信安(今浙江衢县)。殷浩对失去官职,对流放,似乎都没有什么怨言,依然是神态自若,听从命运安排,谈笑风生。只是有一点点异样,就是整天自言自语的用手指头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家人见惯了,就当他有点神经质,也不理他。实际上,这个动作反映了殷浩内心中积郁甚深。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人。父亲殷羡,当过豫
章太守。殷浩年轻时就有美名,爱读《老子》、《庄子》,擅长谈玄。我们知道,从魏国正始年间兴起的谈玄风气,经过西晋,流传到东晋,始终不衰。在士人中,谁最会谈玄,谁的威望就最高,至于实际本领如何,倒是其次的。殷浩也就是这样一个擅长谈玄,因而声望很高的名士。殷浩的叔父殷融也喜欢《易》、《老》,也擅长谈玄;但是和殷浩一起交谈的时候,总是谈不过殷浩。这一来,殷浩的名声就更大了。
东晋初年的大宰相王导也是清谈专家,他就很看重殷浩。有一次,王导在自己家里举行聚会,与会的有殷浩、桓温、王蒙、王述、谢尚等一批著名士人。王导从帐带上解下尘尾(尘尾就是拂尘,用驼鹿尾制成),对殷浩说: “我今天准备好了,要跟你谈个痛快!”王导与殷浩两个你来我往,高谈哲理,一直谈到半夜三更。在座的桓温与谢尚还能听懂个一二,王蒙和王述两个则像坠入五里雾中,简直不知所云。
有一次,有人问殷浩:“常听说将要做官的人总爱梦见棺材,而发财的人总梦见大粪,这是什么缘故?”殷浩回答说:“官本来就腐臭,所以将要得到官职,就梦见尸体;钱本来就像粪土一般,所以将要得到钱财,就梦见大粪。”殷浩的回答,一时间竟成了名言。
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殷浩对做官似乎并不热衷。晋成帝时,征西将军庾亮请他担任记室参军,随后升任司徒左长史,庾亮死,其弟安西将军庾翼聘请他当司马、安西军司,殷浩以病为由,辞掉了。殷浩隐居在祖宗墓园旁的茅屋里近 10 年之久。王蒙、谢尚等人去看他,知道他志向清高,回来的路上大发感慨,说:“殷深源不出山,天下百姓还有什么指望呢?”他们认为殷浩的出山不出山,关系到东晋朝廷的兴亡。
晋康帝建元初(公元 343 年),会稽王司马昱征聘他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仍然拒聘。司马昱写信跟他讲道理,殷浩复信申述己意。如此往返,从 3 月到 7 月,历经四月之久,殷浩才接受了聘任。司马昱之所以如此费心尽力延请殷浩出山,就是因为当时桓温声势煊赫,压倒朝廷,而殷浩名声最大,因此想用殷浩来对抗桓温。从此,殷浩不得不出来做官,而且也身不由己站在了和桓温对抗的位置上。
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 349 年),石虎去世,后赵国大乱,东晋朝廷想趁此机会北伐,收复中原,便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接受任命,也就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申请北伐。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10 月,殷浩率领 7 万人北征许昌、洛阳。刚出发,殷浩便从马上摔下来,幸好没受大伤,一时间大家都觉得有点晦气。行军到寿阳
(今安徽寿县),殷浩派遣一个羌族贵族主姚襄做前锋。殷浩的这个举措实在是荒唐,暴露了殷浩崇尚空谈,不知世务的根本弊病。姚襄的父亲姚弋仲, 是羌族首领,为后赵石虎部将。姚弋仲死的时候,要他的儿子姚襄归顺晋朝。晋封姚襄为平北将军。姚襄能文能武,非常雄健,殷浩害怕他的威名,曾多次派人去刺杀姚襄,结果刺客不但不刺杀姚襄,反而将实情告诉了姚襄。殷浩又暗地派遣将军魏憬带领 5000 人偷袭姚襄兵营,姚襄将魏憬杀了,5000 兵士也被姚裹收编。殷浩对姚襄更加恼怒,便将姚襄从谯城(今安徽毫县) 调到蠡台(今河南商丘)。姚襄派手下权翼去见殷浩,希望求得殷浩的宽容。殷浩忌刻心重,对着权翼责备说:“姚襄太自由散漫,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完全辜负了朝廷希望。”权翼说:“是将军轻信小人挑拨,产生疑忌之心。据在下看来,造成嫌隙的原因在将军,不在姚将军。”殷浩又说:“姚襄纵
容兵士盗窃我的马,这是臣子干的事么?”权翼说:“将军一直担心姚将军威武自强,因此操练军士,时刻想对姚将军进行惩罚。姚将军为了自卫,才夺取你的马。”几句话将殷浩顶得哑口无言。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殷浩竟命姚襄作前锋,去攻打前秦。当大军行进到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时,姚襄在夜晚突然包围山桑,向殷浩发起攻击。殷浩仓促应战,大军不战自溃,殷浩丢下辎重、器械,只身连夜逃至谯城。7 万大军,被杀的近万,其他或叛投姚襄,或溃散,遭受惨重损失。姚襄反过来,派人到建康,向朝廷揭发殷浩疑忌自己及丧师致败的罪过。
桓温抓住这个机会,对殷浩大肆进行攻击。他向朝廷上疏说:“殷浩受到朝廷特殊的恩待,授予他那么大的权力,可是他并不把北伐放在心上。羌帅姚襄是诚心归附我朝,殷浩不能安抚他,反而阴谋加害于他,致使他因畏惧而谋反。姚襄既已反叛,殷浩又不能制服,反被他打得大败,辎重粮草丧失殆尽。殷浩所为,已危及朝廷社稷,不可轻赦。”在桓温的措辞严厉的攻击和兵力要挟之下,东晋朝廷没有办法,只好将殷浩废为庶人,并将他流徙到东阳的信安县。
桓温年轻时与殷浩齐名,两个一直在心里暗斗。桓温曾经问殷浩:“你怎么比得上我?”殷浩说:“我们周旋已久,我心里没有你。”桓温素来轻视殷浩,殷浩却也不怕他。这次殷浩北伐失败,桓温更得意了,对别人说: “小的时候我跟殷浩一起骑竹马,我不要了的,殷浩拣去骑。因此殷浩终归要处在我的下位。”又对郗超说:“殷浩既有德性,又会说话,要是让他做个中书令、尚书仆射什么的,肯定很称职,还可以成为百官的榜样。现在朝廷让他带兵打仗,真是用非其才啊!”
桓温从一种对立的眼光,倒是看出了问题的实质。
殷浩被贬斥,从玄学转到佛学,开始大读佛经。可是口里说乐天安命, 内心里并非四大皆空。因此产生那种离奇的举动,整天用手指头在空中划写“咄咄怪事”。他显然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而且,他也并不安于流放和贫贱的屈辱地位,当他的外甥韩伯要回建康,殷浩送他到江边,吟诵起曹颜远的诗句:“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以致泪眼婆娑。
后来,桓温写信来,要他担任尚书令。殷浩很高兴,连忙回信表示接受。为了怕回信中有什么话说得不妥帖,信封好又抽出来看,看了又封,封了又看,反复了几十次,最后竟将一张空函封了进去。桓温接到回信,一看是空函,以为殷浩还是瞧不起他,竟大为恼怒,再也不理他。
永和十二年(公元 356 年),殷浩在信安去世。
魏晋士人崇尚清谈,不晓世务,误国误民误自身者,不止一人,前有王衍,后有殷浩,他们都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