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周顗

建康城南的劳劳山上,有一座临沧观,观中有亭七间,叫新亭,又名 劳劳亭。这里依山临水,是登高抒怀的胜境。

晋元帝太兴年间,每到春暖花开的日子,便有一批士人到这里赏花饮酒。他们大多是永嘉年间洛阳沦陷后逃难到江南来的,有许多是名士,如周顗、桓彝等等,他们在东晋朝廷已经得到大大小小的官职。但是登上新亭,远望中原,想起当年在黄河边饮酒聚会,高谈阔论的岁月,不由不引起一种酸辛的感觉。

也是在一次赏花饮酒的宴席上,太子少傅、吏部尚书周顗醉貌酡颜,望着江北的群山,玉簪螺髻,灯像是献愁供恨的一般,不由眼中涌出泪花,大声发出感叹,说:“风景还是一样的风景,只是山河大变样了!”

说着眼泪哗的淌了下来。座中的士人大多都是天涯沦落之客,受了周顗的感染,一个个也都淌眼抹泪的起来。

丞相王导也在座。他听到名士们嘤嘤哭声,颇不耐烦,站起身,满脸严肃地说:“大家正应该竭力辅佐朝廷,恢复中原,何至于垂头丧气,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

一句话说得名士们自感羞愧,停住了哭泣,不由地挺了挺胸,自思的确应该振作起来。

那个领头叹气的周顗,字伯仁,是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人,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周顗年轻时神采奕奕,被称为名士。士人中的名士崇拜风气,始于东汉末年。所谓名士,是指有独特操守的人,或者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或者清高孤傲,超脱流俗。总之,他们以某种独特的禀赋,一旦成名, 便成为士人的领袖,有影响和决定士人风范的巨大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 表现为名士风流,为一般士子所模仿。有的人别看官职高,如果缺乏名士风度,也为人所不齿。名士崇拜,到了魏晋,与玄谈之风结合起来,愈演愈烈。事实上,有许多名士,不过是高自标榜,徒有名士之名,而真正遭遇时乱, 不免屈膝媚敌,如我们曾提到过的王衍。

周顗倒是一个颇有气节的名士。

周顗的一大特点是爱喝酒。他在洛阳时,一次能饮酒一担。从来到江南, 虽然差不多每天都喝醉,还总是说没有对手。有一天,他在洛阳时的一个朋友来看他,这是他的酒友,老对手。周顗高兴极了,拿出两担酒来饮,结果两人都大醉。等周顗醒来,叫人去看那朋友,那朋友已经醉死了。

酗酒是东晋士人的一种颓靡歪风,是一种时代病。战争和篡夺,使士人骤得骤失,颇感生命无常,企图借醉酒来麻醉自己。周顗担任尚书左仆射, 仍兼吏部尚书,相当政府副总理兼人事部长,如此要职,仍天天喝酒,略无醒日,时人称为“三日仆射”,实在颓废得可以。从周顗可见东晋士人之堕落。

当然,周顗的酗酒与朝政也有关。他对王氏家族专揽朝政极为不满。当王敦举兵叛逆的时候,周顗受命率六军抵抗,可是身为前锋大都督的王导消极抵制,晋军互不配合,因此被王敦军击了个落花流水,全线崩溃。王敦攻占了石头城。

晋元帝派王导、周顗率百官去跟王敦谈判,要王敦退兵。王敦见到周顗,对周顗说:“伯仁,你可对不起我哩!”

周顗任荆州刺史时,曾被流贼击败,周顗曾投奔王敦,得到过王敦的帮助。王敦所说,显然是指这件事。

周顗却大声回答说:“公兴兵反叛朝廷,下官受天子之命,亲率六军抗击,不幸失败,没有尽到职责,这本来就是对不起你呀!”

王敦被周顗挖苦,心里恨恨的,却一句话回答不出来。王敦与周顗都曾经担任过辅佐太子的官职,在东宫共过事。周顗说话直率,见到不是,不管别人面子难堪,直统统地说出来。王敦最怕他。每当见到他,便觉得脸上发热,即使在冬天,也不住拿扇子扇风,以掩盖尴尬。现在时局倒转,王敦已操生杀大权,周顗仍然睥睨一切,不由触动王敦的旧恨新仇,他胸中已隐含杀机了。

晋元帝已经答应了王敦的要求,宣布大赦,给王敦加官晋爵,王敦仍不退兵,声言要杀几个人,京城气氛分外紧张。

护军长史郝嘏劝周顗暂且避一避,周顗说:“我忝列朝廷大臣,朝廷倾覆,我难道还能贪生怕死,去叛国投敌吗?”正说到这儿,王敦兵士已经拥戈执刃,进了大门。周顗与骠骑将军戴渊同时被捕。在路上经过太庙,周顗对着太庙,大声喊道:“周顗禀告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暴虐天下;先帝显灵,当速杀敦,毋使敦继续作恶,颠覆王室!”话没说完,兵士用戟刺伤他的口颊,鲜血直流到脚跟上。戴渊已吓得脸无人色, 周顗却神色自若。路边观看的百姓都流下了眼泪。在石头城南门外,周顗、戴渊同时被杀。周顗是 54 岁。

周顗之死,王导是真正的凶手!

当王敦起兵造反的时候,王导带领王氏家族子侄每天到宫门前请罪。周顗上朝经过宫门,王导哀求地对周顗说:“伯仁!我家 100 口,都要看你的份上了。”周顗理也不理,昂然进宫与元帝议事。谈起王导,周顗竭力向元帝表白王导的忠心,真正想救助他。元帝相信周顗,也表示要采纳周顗的意见,还设宴请周顗喝酒。周顗自然是喝得醉熏熏的走出宫门。王导仍在门前守候,又连呼“伯仁!伯仁!”可周顗照旧不搭理王导,只顾与左右的人说话:“今年可要横扫叛贼,立功封侯,腰里系一颗斗大的黄金印,风光风光哩!”一面说,一面走。等回到家,又详细写了一个表章上奏元帝,为王导辩护,辞意恳切。周顗之所为,便是所谓的名士脾气,做了好事不要人感谢, 只管问心无愧。王导不知底细,还以为周顗要乘机暗算他,心中暗暗怀恨。这真是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后来王敦得势,要除掉几个人,以巩固王氏在朝廷的统治地位。王敦曾经问王导:“周顗、戴渊两人,一为北方之士,一为南方之士,威望甚高, 他们应该升任三公之列吗?”王导个回答。王敦又问:“如果不能升任三公之职,那么就让他担任尚书、仆射之类的官职?”王导又不做声,不表态。王敦瞪大眼睛,说:“既然不能升任三公,又不让他担任尚书、仆射,看来只有干掉算了!”王导仍然不吱声,眼睛直呆呆望着前面。王敦于是立即派人去追捕周顗、戴渊。王导后来清理中书省文件,发现了周顗为他申辩的表章,不由涕泪交流,伤感地说:“我虽然没有杀伯仁,可是伯仁因我而死。在幽冥之中,我有什么脸面见他呢?”

真的有幽冥吗?周顗有灵,果然会向王导讨回公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