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西晋武帝一死,便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真的是兄弟阋(音 xì)墙,同室操戈,你争我夺,互相残杀,演化成为一幅历史家所说的“群兽狂斗图”。这场“八王之乱”不仅摧垮了西晋政权,而且导致此后 300 年的战乱和分裂,给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与非汉族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古老的华夏文明又遭到一次空前的洗劫。

晋武帝建国的时候,吸取曹魏政权的所谓教训,因为魏国禁锢诸王,帝室孤立,所以司马懿父子能较容易地夺得政权,为此,晋武帝大封皇族为藩王,希望诸王来拱卫帝室,以对抗权臣中想篡权的野心家。他分封皇族 27 人为藩王。每个藩王都有自己的领地、居民、军队、政府。大国有居民二万户,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这样,事实上造成了更多的觊觎帝位的野心家。“八王”就是这样的一批野心家。

所谓“八王”,就是下面八个王:

汝南王司马亮,字子翼,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在晋武帝时担任太尉,太子太傅。这是最高的官职了,可见他深得晋武帝的敬重。

楚王司马玮,字彦度,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晋武帝死,他入朝任卫将军,北军中侯,兼太子少傅。

赵王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柏夫人。晋惠帝时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他对贾后巴结、奉承,深受贾后信任。

长沙王司马乂(音 yì),字士度,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晋武帝死时才 15 岁,任步兵校尉。

齐王司马冏(音 jiǒng),字景治。他是献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攸与晋武帝司马炎是同母兄弟,这就是说司马冏与惠帝司马衷是堂兄弟。

成都王司马颖,字章度,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才人程氏所生。曾拜越骑校尉,后晋升征北大将军。

河间王司马颙(音 yóng),字文载,父亲司马瓌(音 guī),祖父司马孚,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晋惠帝时为平西将军,镇守关中。

东海王司马越,字元超,父亲司马泰,祖父司马馗,是司马懿的弟弟。晋惠帝时,官至司空,主管中书监。八王之中,对晋惠帝司马衷来说,与司马玮、司马乂、司马颖关系最密,是同父异母兄弟;与司马冏次之,是堂兄弟;与司马亮、司马伦又次之,他们是惠帝叔祖父的儿子;与司马颙、司马越的关系最疏,但同一高祖,属于五服内亲。

大乱在晋武帝司马炎临死时酿成。太熙元年(公元 290 年),晋武帝濒危,遗诏要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可是杨后与其父杨骏合谋,把遗诏改为让杨骏一人辅政。这种篡权行为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可是没有谁(包括司马亮)敢做声。司马亮还怕杨骏疑忌,连夜跑回许昌都督府去了。

第二年,贾皇后与孟观、李肇、司马玮等密谋,发动了政变,由东安公司马繇(音 yóu)带兵包围杨骏府第,将杨骏杀死。杨太后随即被逼死。这次政变,族灭了杨氏,并杀死杨党数千人。贾后事先曾与司马亮商量,要司马亮出来清君侧,司马亮没有敢答应。倒是司马玮年轻气盛,加入了这次政变行动。

贾后政变成功,还需要借助司马亮的威信,因此任司马亮为太宰,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司马玮升任卫将军。司马亮不是首功,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滥施封赏,封侯拜爵者上千人,以此邀买人心。同时看到司马玮锋芒毕露,又想剥夺司马玮的兵权。贾后看透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矫诏命司马玮讨司马亮。司马玮于是派兵包围司马亮府,将司马亮逮捕。正是 6 月间,天气很热。司马亮被捆得紧紧的,汗如雨下。有几个兵士倒是同情他,替他打扇。司马玮竟下令:“有人斩亮首,赏布千匹!”于是司马亮为乱兵所害,头发、耳朵、鼻子都被割走,惨不忍睹。然而司马玮也没有好下场。阴毒的贾后反

过来,又指责司马玮擅杀大臣,图谋不轨,派殿中将军王宫将司马玮擒获, 立即斩首。他死时才 21 岁。

贾后的专横跋扈激起群情共愤,起来收拾贾后及其亲党的,偏偏就是往日对贾后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的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头脑粗笨,只知贪财, 替他出谋划策的是奸狡的孙秀。司马伦废掉贾后,并将她毒死,矫诏命自己为大都督、相国。还觉得不过瘾,又逼惠帝禅位,自己做起了皇帝。司马伦登帝位后,大赏特赏,连自家奴仆都给以爵位。每当上朝,济济一堂都是貂蝉冠,原来这是王公大臣戴的一种帽子。因为在帽子上用貂的尾巴和蝉翼作装饰,所以叫“貂蝉冠”。貂毛不够,用狗尾代替,所以当时京城流传一句笑话:“貂不足,狗尾续。”

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 301 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联合起兵声讨司马伦。结果司马伦战败被杀。这次混战,兵士死者 10 万人。司马伦四个儿子被处死,其党羽大都夷族三代。惠帝得以复位。惠帝封赏功臣,司马冏为大司马,辅政,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 司马颙为侍中太尉。

司马冏一旦当权,立即腐化堕落,追求奢侈享受,大建府第,沉湎酒色。于是长沙王司马乂与司马颙发难,发兵攻打司马冏府,两军在京城展开大战, 火光冲天,死尸枕藉,宫中也箭下如雨。最后司马冏被司马乂擒杀,同党皆夷三族。司马乂进封为太尉,都督中外军事。

司马颙在这次政变中心怀叵测,本想借司马冏手杀掉司马乂,然后以乂作为口实,声讨司马冏,并除掉他。不想司马乂顺利得手。于是司马颙与司马颖联合起兵反司马乂,进攻洛阳。司马乂领兵拒战。战争延续几个月,兵民死数万人。日久生变,洛阳城中东海王司马越与左卫将军朱默哗变,将司马乂逮捕,送往金墉城关押。同时出卖给司马颙将领张方。张方恨司马乂顽强抵抗,派人从金墉城把司马乂抓来,烧起一盆大火,活活把司马乂烧死。他死时才 28 岁。

至此,八王还剩下三王:司马越、司马颖、司马颙。这三个谁又服谁呢? 随着又开始了大角斗。先是司马越攻司马颖,为司马颖所败,逃回自己封地东海。幽州都督王浚勾结一部分鲜卑、乌桓骑兵攻打司马颖,司马颖也请匈奴左贤王刘渊助战。于是,诸王争夺又演变为各族间大混战。司马颖战败, 司马颙垄断朝政。司马越又起兵反司马颙,司马颙失败,为司马越所杀。司马颖被司马颙击败后,到处流窜,被范阳王司马虓(音 xiāo)长史刘舆杀死。司马越也是心狠手辣之人,他将晋惠帝毒死,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于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病死。

八王之乱,从公元 291 年到公元 306 年,整整十六年,兵士死亡无数, 百姓惨遭蹂躏,洛阳、长安两都成为丘墟。西晋随之灭亡。黄河流域,又成了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少数贵族统治者的竞逐场。汉族人民、少数民族人民又沉沦在地狱般的黑暗和苦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