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间有友情吗?

王争

动物之间有友情吗?这是个人们长期争论的话题。生物学家们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确实有“互助友爱”、“扶危救难”的行为。科学家们把动物的这种行为叫做“利他主义”。

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羚羊到河边饮水。突然一只羚羊被凶残的鳄鱼捉住了,它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正在水里闭目养神的河马被惊动了,它立即像炮艇一样掀起波浪赶到出事地点,毫不犹豫地与鳄鱼格斗起来。

鳄鱼见对方来势汹汹,便放开羚羊逃之夭夭,潜到浑水中去了。这时, 河马并没有走开,而是用鼻子把受伤的羚羊往岸边推,并用舌头舔着羚羊的伤口⋯⋯这真实的一幕,曾使动物学家卡拉塞尔感叹不已。

在同类动物中,“互助友爱”的情况更多见。一次,有人在车辆频繁的十字路口看到两只狗:一只年老体衰耳聋眼瞎,另一只年轻体壮耳聪目明。当老狗正欲过马路时,小狗突然用自己的身子挡住了它的去路。

这是为什么呢?目击者还来不及思索,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呼啸着从它身旁一掠而过。要不是小狗的阻拦,老狗早就没命了。过了一会儿,小狗左右看了看,见没有车辆,这才让老狗过去,而它则在一旁护送。

在一个围着栏杆的棚子里,一只名叫贝尔的雌黑猩猩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树枝,把上面的叶子全部摘掉。它想干什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才发现:原来这只雌黑猩猩是把树枝当牙签,给一只雄黑猩猩剔牙。

“贝尔”像牙医那样,让“病人”躺下来,而它却跪在“病人”面前, 一手扒开“病人”的嘴,另一只手拿着“牙签”认真地给“病人”剔除牙缝中的积垢。在六个月中,贝尔给“病人”剔牙 23 次,每次 3—12 分钟。

在动物世界中,不光有“牙医”,还有“助产士”呢。在扎伊尔,一位军官亲眼目睹到一只难产的母象费尽气力仍不能把小象产下。这时,守护在其身旁的“姐妹”,伸出长长的鼻子,“抱住”小象露出的身体,把它拉了出来。

黄蜂虽不会“行医”,却极“奉公守法”。在黄蜂的世界里,有着严明的行为规范。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只有一个通道的玻璃盒罩在黄蜂巢的外面。没多久,实验者就发现:黄蜂们虽然进进出出活动频繁,却秩序井然,在通道内从未发生过冲突和骚乱,且一律左行。

实验者把盒子里的通道缩小,只容许两只黄蜂往返通过。结果依然未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原来,那些空身出巢的黄蜂爬到通道的壁上,把通道主动让给了采蜜而归的黄蜂,这时,双行道变成了单行道。

怎样解释动物的这些行为呢?对此,众说不一。有的科学家认为,动物的互助精神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互助精神,它就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

英国动物学家道金斯等则认为,动物的行为受控于遗传物质——基因; 基因是主要策略的制定者,脑子只是执行者。近亲多半有着同样的基因,同一种群的动物的基因也较接近,这就是动物种群中利他行为普遍存在的原因。动物间的友情究竟源于何处?还是个有趣的谜。

(插图 于福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