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绿珠”——兴隆山

董志敏兴隆山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似乎排不上号,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但凡去

过那里的人,都会发出感叹:甘肃竟有如此奇山!真乃黄土高原上的“绿珠”。出兰州城 50 千米,便入此山。山不很高,没有珠穆朗玛之雄伟;山也不

陡,没有西岳华山之险峻,但它清幽叠翠,灵气袭人。

上山必走盘山的羊肠小道。这小道修得极为精致:长方条石,铁架栏杆; 小道又跨过飞瀑流泉,自然有了“小桥流水”;小道还经过 70 余处古观,游人会大开眼界。这些都是小景,若观大景,需上得顶峰,否则极目所致,满眼皆是遮天蔽日的巨树古木。

山顶上有一塔楼,碧瓦赤柱,飞檐响铃。站在塔上眺望四方,300 平方千米的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尽收眼底:向北,连绵的青峰遮住了天际的黄河;向西,绿色的波涛涌向金色的河西走廊;向东,森林与荒原交汇;向

南,万木与蓝天相接。

问及路人,“黄海绿珠”怎么形成?答曰:“自然造化”;再同学人, 答曰:“千百年前,甘肃皆为森林覆盖,历经天灾人祸,现今已是满目黄土, 能留下兴隆山这一方宝地,实在是一个谜。”

关于这个谜,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负责人有个说法:“兴隆山乃道教圣地, 无论兵匪,都怯它三分;再者,林区人励精图治,造林不辍,因而能免灾去难,留住青山。”

近些年,保护区又出一新招儿,更使兴隆山的发展呈良性循环,那就是“核心区”与“边缘区”两相分离:核心区,“严禁入内”;边缘区,则“门户大开”。这“门户大开”即内引外连,建起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此举既可让游人增长知识,又可积累资金,用于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

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的界限,是一道高达两米的防护栏。有防护栏内, 郁郁葱葱,百鸟争鸣。据介绍,里面有高等植物 500 多种,最典型的是原始云杉林,其它阔叶林有疣皮桦、山柳、杜鹃和花揪;野生动物中仅鸟类就有57 种,夏候鸟占多数。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雕鸮和隼,其中林麝资源尤为丰富,林麝会产出名贵药材“麝香”。

防护栏外,旅游者熙熙攘攘,建设者们还建起度假村,招揽八方来客。度假村建得极富特色:一溜儿的蒙古包;一水儿的裕固族姑娘,一曲曲

的地方民歌。

民歌唱得好:“远方来的人哟,来咱兴隆站一站⋯⋯”

古老的曲儿,配上现代的词儿,再加上看不尽的景儿,怎不使人对这“黄海绿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