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石”“中正”与儒家思想

蒋介石在蒋家家谱上的名字是蒋周泰,他的祖父给他取了个乳名瑞元。蒋介石的学名叫蒋志清。“蒋中正”这个名字是 1918 年蒋到广东投奔孙中山

后才起用的。“介石”则是 1912 年蒋在日本办《军声》杂志时用过的笔名。

《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大意是:象石头一样的坚硬,但是这种坚刚要有个度,不能持续一天(言时间之短)。老子说过,兵太强就容易灭亡,木太强就容易折断。后来儒家信徒评周易的大传《象》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意为这种坚刚不到一天是吉祥的,因为它符合儒家的刚转化为柔,柔转化为刚,外柔不守柔,外刚不守刚,执其两端而守中间最安全的中正之道。1923 年初,蒋在鼓浪屿闲居之时曾经挥笔书写“其介如石”四个大字,让人刻在更衣亭西边的山石上。可见,儒家的思想对蒋介石的影响是很大的。

早在辛亥革命时,蒋就喜欢读《王阳明全集》和《曾文正家书》。这两个人物都服膺“程朱理学”,他们的学说是蒋一生的“检身之法”和“行动指南”。蒋从 1918 年在援闽粤军中第一次辞职到 1924 年 4 月正式就任黄埔

军校校长的 6 年之内,在军中以各种借口辞职又复职地来来去去达 13 次之多,每次都提高了蒋在军中的地位,增加了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他惯用的这种“以退为进”“见机行事”的手法正是他深得儒家阳转阴、刚转柔之精髓的表现。蒋直到临死前还谆谆教诲蒋经国要把王阳明、朱熹、陆象山等儒学家的著作当做圣哲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