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物的名号

人的姓名符号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行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姓名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的活动历史依据历史资料可分为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信史时代四个时代。本文所谈上古人的名号系指前三

个时代,大至可分为三种类型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神话时代的“时代名”。**人物名号是作为某一特定历史文 化时代的概括性专名。

传说中的天皇,有天下 18000 年;地皇有天下 11000 年;人皇有天下 15600 年;有巢氏有天下百余代;燧人氏有天下百余代,12000 年。此外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也都是历时久远的。这些三皇五氏所占的天下的年代,其实是指一个时代。如“有巢氏时代”,是指远古先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的时代。而“燧人氏时代”则是远古先民懂得“钻燧取火”的时代,这比“有巢氏时代”又进一步。传说伏羲教民结网捕鱼,从事渔猎率牧,所以“伏羲氏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开始渔猎畜牧的时代。女娲氏,相传人类是由她和伏羲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又传说她曾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使人们得以安居。“女娲氏时代” 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相传神农氏用木制作耒、耜,教民农业生产;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所以“神农氏时代”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由采集渔猎进步到农耕文化的情况。

总之,第一阶段的人物名号,是一种作为时代文化特征的象征性名号, 这些名号体现了原始氏族社会以群体力量征服自然的渐进过程。所以每一时期延缓的时间也就很长。

**第二阶段为传说时代的“氏族名”。**人物的名号是作为某一氏族部落的代表性专名。这种名号实际上是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公名,公名既为氏族所共有,则可延续数代袭用同一名号,也可为同一氏族内的其他兄弟所使用, 故氏族名的情况较为复杂。据古史学家考察,黄帝王朝建立的日期是在纪元前 2698 年。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虚构的神话时代已经结束、亦真亦幻的传说时代宣告开始。

传说时代是原始氏族部落活动兴盛的时期,各氏族或部落联盟纷纷在历史舞台上一显身手,相互之间的战争与众多的发明创造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而人物名号则常常以氏族之公名的形式出现。例如共工氏,是伏羲氏之末至高辛氏时的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其领袖人物为共工氏,以此名号作为氏族的公名。于是,凡共工氏部落的其他子孙部落、同盟部落及散处各地者,亦以共工氏为名号。同样“蚩尤”的名号亦非一人。“共工”、“蚩尤”这两个名号,都是作为上古氏族部落的“公名”出现的,而并非仅指共工、蚩尤本人。

**第三阶段为半信史时代的“自我名”。**人物名号代表具体个人,为个 人所占有:此即“私名”。

自我名的产生来自“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需要两个条件:①人类的意识已由原始社会的原始意识进入到文明社会的自觉意识;

②社会发展已为自我名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原始人的意识(原始意识)是在动物意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一种泛灵论和自然崇拜,最后发展为原始巫术观念和原始宗教。在“万物有灵” 观念的支配下,原始意识呈现为一种幻觉式的意识,主体没有自觉意识与反思能力,所以原始人自然也就没有使用个人专用符号——人名的意识,他们所需要和认同的只是部落的公名——如同有熊氏、少典氏、共工氏那样的名号。

只有当人类社会脱离原始时代,当人类意识由原始意识进入文明人类的

意识,从而形成自我意识与反思能力以后,人类对自身的生命个体的意识才开始觉醒,才发现象征生命个体的符号——人名(自我名、私名)的意义与使用价值。于是“我”就终于从“我们”中脱颖而出,私名从公名中分离了出来。

产生自我名(私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曰条件)是社会发展向个人提出了使用私名的必要性,这就是私有制的出现。从人名发展史考察,人类是先有公名,后有私名。私名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这一时期的人物名号显得特别错综复杂,我们很难确定公名与私名的具体界限,更不能推断私名从何时何人开始启用,而只能大致廓清公名向私名发展的必然趋势,厘定早期私名的一些命名形式。上古时代的“自我名”之得名由来,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数类:

其一,因德为名。人名之由来往往是该人的业绩、人格的反映。如尧(伊放勋)——高瞻远瞩的君主,《说文解字》:“尧,高也。从吉,在兀上, 高远也。”舜(姚重华)——孝顺友爱的君主。禹(姒文命)——天神般的君主,大禹治水的伟业长期为中国人津津乐道。

其二,因官为名。如尧帝曾改组政府,设九职,由下列九人担任:司空

(工程部长)禹,后稷(农业部长)弃,司徒(内政部长)契,士(司法部长)皋陶,共工(建筑部长)垂,虞官(林业部长)益,秩宗(祭祀部长) 伯夷,典乐(音乐部长)夔,纳言(秘书长)龙。因以官职称名,于是弃就叫后稷,垂叫共工。

其三,因技为名。如尧时的大法官皋陶,此人同时又是陶灶的发明者, 也作咎繇。释文:“陶音遥。”《通俗文》:“陶灶为窯。”窯即窑。故知皋陶即为皋窑,以发明陶灶为名。

其四,以伯、仲、叔、季的排行为名。《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疏:“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

其五,尚有若干不明其命名根由者,如舜有七友:“雄陶、东不訾、方回、秦不虚、续牙、伯阳、灵甫皆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