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臭万年的外号

外号就是人的诨名。诨字的本义是戏谑、玩笑。诨名就是用生动的语言, 夸张但又真实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人的性格、精神面貌或生理面貌等方面某种不良特征。所以,诨名多是含贬义的。

  1. 以数命名。外号往往是由一件事引发出来的。所以一个有趣的外号, 一定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里所选录的几个外号就是这样,而且更有趣的是,每个外号都与数字有关。

**一文举人。**丁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喜欢赌博,乾隆十八年春节, 他当时还是个秀才,和几个人玩牌赌博。这种牌的规则名目,都仿照货币制度。

丁麟抓了一手好牌,从二文钱起,一直连到九文钱都有,就缺一张一文钱的,要是再抓到一张一文钱的,那就大赢了。在抓最后一张牌的时候,他对大家说:“要是这张牌是一铜钱(即一文钱),我今年就一定能中举人。” 抓起来一看,果是一张一文钱。此年,他又果真中了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人们跟他开玩笑,称他为“一铜钱”。大概在丁麟看来,科举考试和赌博原是一回事。

**二字探花。**中国古代的进士考试,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俗称三鼎甲。清代道光三十年的探花是江苏仪征谢增, 字梦渔。他之所以成为探花,不是文章特别好,而是得力于两个字。

封建时代,人们写诗作文,包括书信等,只要是书面文字,凡是提到当朝皇帝,“皇上”、“陛下”等词,都要另起一行并顶格写,表示恭敬。科举考试时,考生们当然特别注意这一点。而谢增比他们还要细致、讲究,每于“皇上”、“陛下”之前,都加“当今”二字。因为这虽然是道光三十年的考试,但道光帝已经死了,咸丰帝即位将近一百天。阅卷大臣们看了谢增的试卷,认为他为“当今”二字加得很得体,皇帝看了一定会高兴。老皇帝已死,新皇帝的马屁是不能不拍的。于是,他们准备把谢增取为状元。但谢的书法实在太差劲,科举考试是很讲究书法的,因此决定放在第三名。谢增这探花是靠“当今”二字得来的,所以称他两字探花。

人们便称靠偶然得势的文人叫“两字探花”。

**三不开相公。**马胤孙,字庆先,商河(今属山东)人。为人懦庸无能,

沉默寡言,不通世务。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职相当于宰相。当时人讥称其为“三不开相公”。

所谓“三不开”是:入朝印不开,见客口不开,归家门不开。这样不办事,不负责任,无功无过,马胤孙以为可以无灾无难,平平安安,保其高官厚禄了。但国事一天天坏下去,他的高官厚禄又岂能长久?李从珂当皇帝不到三年就垮台了,故史称“后唐末帝”。马胤孙当宰相的时间就更短了,石瑭建立后晋之后,就罢免了马胤孙。

“三不开相公”即用来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官。

**四尽太守。**南北朝时梁朝鱼弘,襄阳(今属湖北)人。他身长八尺,皮 肤白皙,英俊潇洒,作战勇猛,常为先锋。后来当地方官,先后在南谯(今安徽巢县)、盱胎(今属江苏)、竟陵(今湖北天门)等地当太守。

鱼弘认为,一个人生在世界上,如一颗轻尘在小草的叶子上,很快就会掉落,而人生的欢乐富贵又有几何?于是他尽情享乐,作威作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小老婆就有一百多人,都穿金戴翠。至于其他, 如车马、玩物等,都穷一时不之绝。他常恬不知耻地声称:“我当一个地方的太守,那个地方就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百姓)尽(百姓都逃光或死光)。”人们就称他为“四尽太守”。

人们后称收刮百姓,作威作福的贪官叫“四尽太守”。

**五龟学士。**所有动物中,恐怕算乌龟的寿命最长了,以至于古人常以“龟年”、“龟龄”等为名字,以讨长寿的吉利。古人认为,乌龟还是一种通灵动物。如果是千年之龟,它一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总聚过五次,这千年中之事,它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

唐代殷践猷,字伯起,鄠(今陕西户县)人,举文儒异等科,官秘书省学士兼丽正殿学士。博学多闻,记性极好。死后,颜真卿为他作墓碣铭,称他为:“尤精《史记》、《汉书》百家氏施之说,至于阴阳数术医方刑法之流,“无不赅洞焉”。他的好朋友,四明狂客贺知章,极喜开玩笑,常称他为“五龟”或“五总龟”,因为他的学问实在博大,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真象千年五聚的灵龟那样。

后人把善于强记多闻的人称“五龟学士”,有时也戏称那些只知积累, 死记硬背的老学究为“五龟学士”。

**六郎宰相。**杨再思,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人。历仕三主(唐高宗、中宗和武则天),当宰相十余年,一味巧佞邪媚,毫无建树。但窥测君主心理的本领,实在已是炉火纯青。君主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如何,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可厌恶到了何等地步,他一下就能准确地看出,并立即逢迎,以讨好君主。

当时有个官员张昌宗,长得英俊漂亮,深得武则天的宠幸,杨再思便大赞张昌宗之美:“人家说六郎(昌宗排行第六)面似莲花,再思则以为莲花似六郎,不是六郎似莲花。”令人听了肉麻。张昌宗犯了罪,司刑少卿桓彦范上奏章弹劾,罢了他的官,昌宗便向朝廷申诉。武则天听了,就问杨再思: “张昌宗对国家有没有功劳?”杨再思马上意识到,武则天是在为复张昌宗官职寻找理由,而张昌宗对国家实在无功可言,只是人长得美,又想方设法讨武则天的欢心,于武则天有功罢了。于是,杨再思便回答说:“张昌宗为陛下您炼仙丹,您吃了他炼的仙丹,不是很有效果吗?还有什么功劳比这更大的呢?”炼仙丹给武则天吃,是否能算作为国家所立的最大功劳,大臣们

是不敢评论的;仙丹效果如何,除了武则天以外,旁人又怎么知道?武则天在听了杨再思的这番话,很是高兴。因为张昌宗有这样大的功,就好让他官得原职了。

后来有人讽刺杨再思是“六郎宰相”。“六”与“溜”谐音。

**八砖学士。**李程,字表臣。论出身,他是唐宗室;论资格,他是进士; 论文才,别的不说,他的《五色赋》,造语警拔,蜚声士林;论行政才能, 蓝田县(今属陕西)有一件案子,拖了十几年,历任县官都无法解决,他当蓝田县尉,刚上任,几句话就把案子弄得清清楚楚,公正判决;论机遇,他当了多年节度使、宰相等要职。史称他“辩给多智”,就说他思维敏捷,口才好,多智慧。他的确是个人才。唐德宗曾赞扬他是朝廷的翅膀。

但他为人极随便,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滑稽好谑,尤其是懒惰出名。当时没有钟表,翰林学士入署办公,常以太阳影子为标准。李程当翰林学士, 要日影过了八砖才到,号称“八砖学士”。因此,舆论对他的评价不那么好, 他也没有什么威望。死后谥曰“缪”,大概就是对他不拘常礼的批评。

“八砖学士”用来批评那些懒惰,散慢的学人。

**九尾狐。**宋代陈彭年,字永年,江西抚州南城人。雍熙二年进士。他为人刻薄,喜欢嘲笑讽刺人,但很有文才,博闻强记,思维敏捷,尤精刑名之学,深得宋真宗宠幸,历任刑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要职。

彭年生性奸诈好谄,时有“九尾狐”之称。“九尾狐”原为传说中野兽的名字。后人把它看作妖魅多诈的象征。《封神演义》里殷纣王的妖妃妲己就是九尾狐的化身。奸相王钦若,状貌短小,颈脖子上有大瘤子,号为“瘿相”,异常狡诈,常常揣摩皇帝的意图,百般迎合。而陈彭年则又尽力谄附这位“瘿相”。后来宋仁宗道:“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大臣王曾接着说:“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时谓之‘五鬼’, 奸邪险伪,诚如陛下所言。”

“九尾狐”用来讥骂那些生性奸诈好谄的人。

**十钱主簿。**南北朝时,北朝有个政权叫魏,史称北魏或后魏,以区别于三国时代的魏国。

后魏宗室中有一个拓跋庆智,此人人格卑劣,酷爱钱财。任太尉主簿(大致相当于太尉的秘书,但职位在众秘书中是最高的)时,不论大事小事,人们都要向他行贿以后才办得成。他的胃口倒还不算大,只要十钱或二十钱就可以了。钱送去就收,也不假意推辞。因此人们就叫他“十钱主簿”。

后来,把那些大官手下收贿的小吏,戏称“十钱主簿”。

  1. 以官命名。外号,可以说人人都有,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下面选录的外号,就是从官职生发的。

**和事天子。**唐中宗李显是个有名的缺乏主见、平庸无能的皇帝。他常常不辨是非好坏,一味地求和气。能够将持敌对意见的两个调和起来,让他们称兄道弟。当时人称他为“和事天子”。

监察御史崔琬在中宗面前对着仪卫大声弹劾学士、兵部尚书郢国公宗楚客及侍中纪处讷,揭露他们暗通戎狄,接受了戎狄的重金贿赂,致使边境发生了娑葛与阿史那忠节之间的争斗祸患。当时宗楚客听说后,愤怒作色,他说:“我虽平庸无能,但与外邦联系,我总是先秦请皇上,听皇上意见的。” 中宗即对崔琬说:“楚客之事我知道,你且下去,等仪卫下来。”待仪卫下去后,崔琬才继续启奏。宗楚客佝偻着背,站在朝堂之上听候处理。这时唐

中宗不加追问,反而进行调解,并下令要崔琬和宗楚客结为兄弟。可是这位“和事天子”最后却死在他老婆和女儿手里。

**三旨宰相。**宋代王圭,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四川广元)人。为人没有主见,庸儒无能,却当了十六年的宰相。尸位素餐,一无建树。

王珪的全部工作是:有大臣奏事,他就去接过奏章,到殿上进呈皇帝, 叫声“取圣旨”。皇帝阅毕奏章,批上处理意见,他就去领下来,叫声“领圣旨”。领了圣旨出来,便去交给那上奏章的大臣,叫声“已得圣旨”。老是这样几个机械动作,老是这样三句话,人们便称他为“三旨宰相”或“三旨相公”。他就这样象机器人一般,既没有大的成就,也没有大的过失。一是因为他从不扣压、拖延转交大臣奏章和皇帝圣旨;二是因为他没有思想, 不发表意见,所以也用不着承担责任。

**万岁阁老。**在封建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日、月、星、辰等天象发生异常变化,乃是人间政治失修,危机潜伏所致,是重大灾祸发生的预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封建朝廷便要装模作样地对政事进行反思,找出失误,加以纠正,消除潜伏的危机,杜绝因此而发生的灾祸。有时皇帝还要下“罪已诏”, 检讨自己的过失,承担全部责任,希望上天只惩罚他一个人,百姓不要受灾受难。当然这些不过是有意无意的欺骗行为罢了。

明代成化七年辛卯十一月,彗星出现。彗星俗称“扫帚星”,在各种异常天象中,它的出现是最为可怕的。于是,朝野震惊,人心惶惶。那么,朝政失误在哪里呢?当时的朝政确灾严重失误,朝野人士清清楚楚。这是人们惶恐的现实依据。彗星的出现,只不过起到了引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 皇帝已被太监们所包围、蒙骗,大臣见皇帝,皇帝见大臣,都是经过太监的安排,大臣上书,皇帝下旨,也都由太监传递。于是,太监利用这些方便, 借助皇帝的权威,结党营私,作威作福,专擅朝政,迫害大臣。结果是政治腐败,国事日非。

对此,大臣们早就深为不满。彗星出现,大臣们便借题发挥,说这是“上下悬隔,情意不通”所致。宰相彭时、万安、商辂等,请求成化皇帝召见, 一起商议国事。太监们同意安排他们与皇帝见面,但又告诫他们:不要多言! 彭时等算不得硬骨头,被太监一吓就吓住了。皇帝召见时,他们说来说去只是“天变可畏”,皇帝听得不耐烦了,说道:“我知道了。”于是,鼓时等便连连叩头,同声高呼“万岁”。接着是皇帝赐他们酒饭,召见就算完了, 根据没有解决问题。太监们便到处对人说:“这些阁老们没召见时吵着要召见,皇帝召见他们,又无一句忠言,无一个奇谋,就只会呼万岁!”四方便称彭时等为“万岁阁老”(明代的宰相称阁老)。

**三照相公。**宋代范宗尹,字觉民,邓城(今河南邓县)人。学问很好, 善写文章。建炎初,官至宰上,当时年仅三十二岁。这位青年宰相,长得白白胖胖,性极爱美,喜欢照镜子,修饰、欣赏自己的形象。人们称他为“三照相公”。

所谓三照是:早晨起来一照,梳头一照,带头巾一照。但他只注意自己外在美,灵魂却不那么美了。奸臣张邦昌在金人扶持下当傀儡皇帝,他就在这愧儡皇帝手下当过傀儡官僚,可以说是汉奸。处理政事,多为自己考虑。虽然有聪明才智,又身居高位,有职有权,但建树无多。后来被秦桧出卖, 当了替罪羊,降职为温州(今属浙江)知府,死时仅三十七岁。

**方外司马。**南朝齐王晞,字叔朗(今山东潍坊)人。官大丞相府司马。

有一年三月三日,和相府祭酒卢思道等禊饮于晋湖(古代风俗三月三日在水边喝酒,祓除不祥,谓之禊饮),玩得很痛快。王晞赋诗云:日墓应归去,鱼鸟见留连。”意思是说,太阳快下山了,应该回去了,但鱼鸟使我留连忘返。正在这时,皇帝派使者找他,叫他马上回去,他便撇下诸人,驰马而去。第二天,思道问他:“你昨天被召去的时候,面孔喝得红彤彤的。因为贪看鱼鸟,挨骂了吧?”王晞说:“可不是么,昨天喝得醉醺醺的,当然挨骂了。不仅鱼鸟,你们也实在使我留连忘返,当然我要喝醉了。”

王晞身为司马,政务繁忙,但他好文酒,乐山水,常常在良辰美景呼朋挚俦,提过来携榼木,登山临水,啸咏遨游。正因为他这样情趣高雅,超凡脱俗,对名利权势淡然处之,人们都他“方外司马”。

**斗酒学士。**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朝时,官秘书省正字(管校对典籍、刊正文章等文字工作),后为六合县(今属江苏南京)县丞,因为嗜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无法办公,当然不能胜任其职了。当时又恰逢天下大乱。他也无心做官。正好有人弹劾他,他就乐得回乡。

唐祖神武德初年,朝廷诏王绩到门下省报到,在那里等待任命,这叫做“待诏”。按照常倒,官方每天给他三升酒,这当然是他非常喜欢的东西。有人问他:“待诏有什么乐趣?”他回答说:“美酒可恋!”在他看来,做不做官、官大官小都无所谓,只要有好酒就行。侍中陈叔达知道了,就每天给他一斗酒,比原来加了几倍。这下王绩当然更高兴了。当时称那些从事官方文字工作的人为“学士”,人们便称王绩为“斗酒学士”。

**无须侍郎。**即代王佑,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正统 间,任户部侍郎。

此人相貌很美,白白净净,没有胡子。当时,太监王振权势熏天。王佑便在王振面前百般献媚,拜王振为干爹。有一天,王振问王佑:“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须?”王佑竟回答道:“爹爹没有胡须,儿子岂敢有胡须?”太监是没有胡须的。后来,人们就称王佑为“无须侍郎”。

**三库大臣。**吴椿,安徽歙县人。清代嘉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

他身体比较虚弱,很怕冷,而北京的天气又偏冷。每年冬天,他都必穿夹裤、棉裤和皮裤三层。京师戏称他为“三库大臣”。一是他穿这“三裤”, “裤”与“库”同音,二是户部所辖有三库:银库,保管各地送到京师的赋、税等财政收入;缎匹库,保管各地交上来的绸缎丝绢布匹棉麻等;颜料库, 保管各省所交的铜、铁、铅、锡、朱砂、香料、油料等。他为户部尚书,当然是主管这“三库”的大臣了。

**参狗御史。**明代邓炼,江西南城人,万历五年进士,他当御史时,有一次,一只狗不知怎的回到了朝堂上,他于是上疏,请求追查责任。当时被人称为“参狗御史”。这个绰号具有讽刺意味,既讽刺他小题大作,又讽刺他身为御只而不敢参劾朝中大奸臣覆,只配参劾一条狗而已。

**负腹将军。**宋代太尉党进,身居高位,锦衣玉食,脑满肠肥。有一次, 一顿酒饭,吃得有滋有味,酣畅淋漓。吃罢,党太尉心满意足,拍着自己的肚皮,说道:“肚皮啊肚皮,我可从来也没有辜负过你啊!”他身旁的一位家妓说道:“将军您确确实实没有辜负过您的肚皮,倒是您的肚皮辜负了您啊!”党太尉瞪大眼睛,表示诧异,家妓又说:“肚皮是出主意的地方,它可从来没有给您出过什么高明主意啊,不是它辜负了您吗?”这事传出去, 当时人便给党进取了个外号,叫“负腹将军”。太尉掌军事,故称将军。

**饽饽状元。**康熙 36 年状元李蟠,字根大,江南徐州(又属江苏)人。他长得很高大,一把大胡子,又浓又密,又粗又硬,倒象是一个武将。他文思迟钝,又不精楷书。他考试中,这是两个极不利的因素,因为考试总是限定时间的,答卷又必须用楷书。

廷试的那一天,别人都老早交卷了,而李幡还在那里苦苦地写。文思慢, 写字慢,时间当然就很紧张了。监考人员连连催他交卷,他急得哭了出来, 说:“我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你们不要催我,让我成人功名吧!”监考人嘲讽地笑了笑,答应了,耐心等他。直到时间已到非交卷不可了,他才交卷。唐照皇帝知道了这件事,认为他是个苦心之士,便选他为一甲一名,也就是状元,标榜的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乃浙江慈溪的姜宸英。

姜宸英作了一首五言诗送给李蟠,和他开玩笑,其中有这样二句:“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原来李蟠食量很大,延试之日,为了节省时间, 怀中放了三十六个饽饽,竟全部吃光。于是,人们就称他“饽饽状元”。

**落第紫微。**卢多逊,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张澹,字成文,南阳(今属河南)人;师颃,字霄远,内黄(内属河南)人。北宋初年,卢多逊、张澹任中书舍人,掌起草文件之职,同时,师颃任殿院,职务同中书舍人相仿。他们碰到了一个前世冤家张去华。

有一次,张去华上书,说是卢多逊、张澹、师颃三人学问浅陋,文章也写得不好,让他们任现职,是一种耻辱,皇上只要考一考,他们就会露出才老底等等,话说得很难听。宋太祖看了奏章,就立即将这三个召来当堂考试, 结果只有卢多逊一人过了关,张澹、师颃都被免去官职。当时称张澹为“落第紫微”(紫微即中书舍人的代称);称师颃为“拣停殿院”(“拣停”为落选之意)。

然而这事可苦了张去华,大臣们都非常怕他、恨他,千方百计压制他, 16 年没有让他升官。同榜进士名次比他低的、一起做官时职位比他低的人, 职位都远远地升到了他的上面。

**席上才子。**宋代罗尚友,字明善,江西萍乡人。少有才名。曾拜访当时的大官萧注,萧注令他赋诗,他马上写了一首,有句云:“人间酒客兼诗客, 天上文星与将星。”后一句是对萧注的吹捧,萧注未必能担当得起;前一句是自画像,他却当之无愧。

后来,罗尚友中了进士,当了武昌军节度推官(管司法的官员)。但他作为一个法官的名声,远不如作为酒客兼诗客的名声来得响。当时的吃喝风非常盛行,作为酒客兼诗客的他,便大有用武之地了。大小宴会,必定要邀请他去参加,因为善饮者未必能诗,能诗者又未必善饮,象他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所以非充分利用不同。众人酒酣耳热之际,罗尚友即席作些乐语诗词,以助酒兴,雅趣无穷。久而久之,这位酒客兼诗客便得了一个绰号:“席上才子”。其实,所谓“席上才子”,不就是他自称的“酒客兼诗客”么?**一瓢诗人。**唐代诗人李贺,创作诗歌,极为勤奋。每出游,总是骑了头

瘦驴,一个僮仆跟着,还决不会忘记带上宝贝口袋。做成了诗句,便立即写下,投入袋中,回到家里,便将口袋中的诗句都倒出来,再在这些诗句的基础上,写出成篇的诗。这个口袋,就是所谓“诗囊”,古人诗文中常用这个典故,这是人们所熟知的。

但还有一个类似李贺的诗人,知道的人并不多,这就是唐求。唐求,蜀州(今四川崇庆)人,时代比李贺晚。此人是隐逸诗人,不愿做官。前蜀皇

帝王建曾派专人接他去成都任职,他坚决不去,却隐于青城山下、味江之畔的山乡,自号“味江山人”。

他的行为颇为怪异,竟然住在树上,文雅一点的说法说是“巢居”。他还有一异,就是外出骑一头老牛,身上背着一大葫芦,这葫芦中装的不是酒, 而是诗,相当于李贺诗囊的用处。新诗吟成,在纸上写了,便塞入其中,跟李贺不同的是,李贺装入诗囊的是诗句,回去后还要整理续成;则唐求装入的是已写成的完整的诗,他只写了诗装进葫芦,却从不取出整理编集行世。大家都称他为“一瓢诗人”。

**随驾隐士。**唐代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今北京)人。就他的名字来看,颇有点深藏才能,不用不露,明哲保身,修身养性的味道。他确实有些才能,也当过隐士,并且很能写文章,在当时有点名气。但很遗憾,他没能考中进士。他意识到自己很难进入仕途,只有等名气大了,才可能得到大臣的举荐、皇帝的征召。于是,他与其兄徵明两人一起隐大终南、少室二山, 学炼气、辟谷等道家法术,又游览衡山、庐山、岷山、峨眉山等,寻仙访道, 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跟他的名字一般。但他实际上很想做官。人们便称他为“随驾隐士”,以讽刺他为隐士,但又常常出入宫廷,想谋取高官。

长安中,卢藏用终于如愿以偿,被召为左拾遗,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他也具有估管的才能,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他的名利之心太重, 不敢得罪权贵,不能坚持原则。后来越发不象话,骄狂放纵,谄附太平公主, 想得到更高的官位,结果险些丢了脑袋,被流放了。

还是在他得意的时候,隐士司马承祯准备回山中去,藏用想夸耀一下自己隐居过的地方,指着终南山道:“此中大有佳处。”承祯听了,慢吞吞地道:“依我看来,上终南山,不过是做官的捷径罢了。”藏用听了,很是惭愧。后来以“终南捷径”喻做官的捷径,典故即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