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顺治三年(1646 年,南明隆武二年)十二月,这时虽是隆冬季节,但南国的广东,南澳岛上主调仍是一片郁郁葱葱。在连营数里的一座大军营门前两旁,分别写着“明忠孝伯招讨大将军国姓”和“背父救国”字样的两面抗清大旗,正在牢牢树立的两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上迎风猎猎作响。——这是四个月前与叛明降清父亲郑芝龙公开决裂后,只率随从数十人来南澳招兵买马的郑成功所新建的一个抗清营地。由于郑成功对故国的忠诚和他的“大义违亲”的行动,正好符合清军“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报复罪行后江南广大百姓的抗清要求,所以他的扩军很成功,很快就集合起了近两万人的队伍。这支招募来的义军在郑成功的率领下,乘船开到厦门鼓浪屿训练一段时间后,同他的叔叔明镇江总兵郑鸿逵所带领前来联合抗清的部队进行整编, 组成了有较强战斗力的水陆两军。这是郑成功以后坚持抗清和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我国领上台湾的基本武装力量。

郑鸿逵是对郑成功一生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原是南明镇江的守将。当清军占领南京,弘光小朝廷覆亡之际,他深感本部难以继续在镇江立足 ,加上考虑到自己的哥哥,即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现为福建总兵,在福建地区他说话还是说一个二的,因此他率领自己的镇江守军主动撤离,想尽快跳出清兵的包抄,经浙江回到福州。就在他的部队路过杭州的时候,凑巧遇上唐王朱聿键的车驾,彼此都有“同为天下沦落人”之感,于是他动员唐王到福建领导抗清,取得同意后便护卫着唐王来到了福州。

在福州,唐王会见郑芝龙父子是非常高兴的。特别是他见郑芝龙之子郑森,生得身材魁梧,面如满月,唇若涂朱,两道剑眉下一双充满机智的大眼, 浑身洋溢着一股勃勃向上的青春朝气,简直喜欢得眼睛笑成一条线。当他听完郑芝龙关于福建兵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禀报后,特意让郑森详谈了一下今后如何“夺取南京,扫荡中原”的大计。唐王深深为小将军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他把郑森叫到跟前来,用手抚着他的肩膀说:“你这孩子真招人喜欢, 本王就认你为子侄,赐你同国姓,改姓朱,叫朱成功吧。愿我大明中兴伟业能在你手中取得成功。”郑森忙双膝跪下,无限感动地说:“臣感谢唐王赐姓,能与太祖高皇帝同姓,这是臣的无上光荣。臣发誓终身以中兴大明为己任,为此即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唐王连忙双手扶起郑森, 并亲手把“招讨大将军”印挂在他的身上。从此郑森改叫“朱成功”(历史上沿用他原姓称为郑成功),不少人后来尊称他为“国姓爷”。

就在唐王给郑成功赐姓并授予招讨大将军印后不久,郑芝龙和郑鸿逵等人拥戴唐王在福州正式登基,建立了又一个南明政权,朱聿键即隆武帝。郑芝龙被封为平国公,郑成功被封为忠孝伯。随后隆武帝还筑台拜将,准备誓师北伐。

不过过了近一个月,郑成功还未见有丝毫要出兵北伐的动静,经打听, 他父亲的一位亲信告诉他:最近清任命早已降清的洪承畴为“招抚大学士”, 专门向江南抗清的将领策反,就在隆武朝筑台拜将之后不多天,洪承畴给郑芝龙送来过一封信,这可能与没誓师北伐有关系吧。

郑成功一听就火了,马上跑到父亲那里问。郑芝龙见儿子已知道此事, 便只好将信拿出来给郑成功看。这封信虽是洪承畴跟郑芝龙叙乡谊,谈谈自己在清朝那边如何受重用,情况是多么好,但弦外之音不是明明暗示郑芝龙如降清,也会同样受信任获重赏吗!郑成功看完信后恨得牙齿咬得格格响, 他一把将信撕了,问他父亲:“您准备步洪承畴这个老贼的后尘吗?”郑芝龙没明朗表态,用几句敷衍话把儿子支走了。但实际上,郑芝龙却是暗中下了决心,准备找适当的时机,向清军投降。

这一年的八月,清将博洛率大军进攻福建,在郑芝龙的暗助下,很快攻占福建的门户仙霞关,然后长驱直入攻破建宁,隆武帝被迫退往汀州,被清兵俘虏,南明隆武朝灭亡了。恰在这时,郑芝龙接到了博洛的一封招降信, 他认为降清的时机已到,马上召集郑鸿逵、郑成功请将开会,公开宣布说: “我已决心马上投清,希望大家跟我一块走,识时务者为俊杰嘛。⋯⋯”他的话还没有说完,郑成功从座位上“突”的一下站了起来:“父亲,您手上还有数万精兵,您脚下还有不小的地盘,我们大家也都支持您抗清,复明的中兴大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嘛,您怎么能干降清这种可耻的事呢?叛明投清是会成为千古罪人的啊!”

儿子掷地有声的话语,有如一声响雷在会场上炸开了,立即引起人们的一阵小声议论。郑芝龙恼羞成怒,为了稳住阵脚,他指着郑成功大喝道:“来人,给我把这个逆子绑了!”马上出来了一群亲兵,五花大绑地迅速将郑成功捆了起来。“先押下去,这小子简直是反了”,郑芝龙恶狠狠说完这句话后,用手朝诸将摆了一摆:“现在散会。”

这一天晚上午夜时分,天空只有几点疏星,四周静悄悄的。郑鸿逵来到郑成功的囚室,他命令士兵打开房门并给侄儿松了绑。两位抗清志士紧紧拥抱,但又不敢哭出声来。最后,郑鸿逵紧握着成功的手说:“贤侄,今晚你现在就快走吧,去干你认为对的事吧!我们后会有期,只要你在外树起抗清大旗,我一定会拉出自己的队伍前去跟你站在一起的。”

两名站在门外放风的士兵也深受郑氏叔侄的壮志豪情所感动,他们对郑成功恳切地说:“小将军,我们在这里呆不下去了,我们愿意跟您一起抗清, 愿意追随您到天涯海角,请您让我们跟您一块走吧!”

郑成功挥泪向叔叔告别,他同两名士兵很快就消失在墨一样的黑夜里。九月,清将博洛率兵进入福建泉州,郑芝龙正式投降了清朝。清方面赏

他个“三等精奇尼哈番”的官。但后来利用完了,被清廷流放到黑龙江省的宁古塔,以后终于将他杀死。

顺治五年(1648 年,南明永历二年)五月起,郑成功开始了大规模的抗清活动,以后几年,他破同安,占泉州,下揭阳,并与另一抗清明将张煌言联合,攻入长江,连下瓜洲、镇江,一度兵锋直逼南京城下。明永历帝听到郑成功抗清获胜,十分高兴,下诏慰问,并先后封他为延平公、延平郡王, 还赐予尚方宝剑,允他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但郑成功终因没有稳固的)后方,兵力数量有限,或因内部意见分歧,抗清活动连遭失利,所控制的地盘也越来越小,而清廷又下令让闽、粤沿海居民后撤内迁,采用封锁的办法想困死退驻厦门和沿海小岛的郑军,这就使郑成功今后招兵、筹粮、筹晌都遇到了困难。他只得从孤悬在海中的台湾岛寻找出路了。

台湾古称“夷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上。欧洲荷兰殖民主义者,趁明王朝国力衰落,从明嘉宗大启四年(1624 年)以后,就侵占了台湾。

他们用枪炮逼着老百姓给修盖了两座城堡,先建的一座城堡叫王城(今台湾东平地区),后建的一座城堡叫赤嵌(今台湾台南地区)。两座城堡的墙壁是用糯米和糖调和灌浆而砌成,彼此隔海相望,由武装荷兰士兵把守。荷兰殖民者不仅强迫岛上中国居民服劳役,还摊派高额的苛捐杂税,人民群众恨透了这些殖民主义吸血鬼,不断起来反抗,但均遭到荷兰殖民武装的镇压。郑成功既然下了决心要收复台湾,以作为自己抗清的安全后方,便下令

部队修造船只、筹集粮草,加紧训练水军,准备渡海赶走荷兰侵略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先礼后兵”。在进军台湾前,他先给霸占台湾的荷兰殖民统治者揆一写了一封信,郑重宣布:“台湾是我中华领土,决不许外人侵略霸占,现在我限令你们立即撤走,将神圣领土归还我国!”揆一收到郑成功信后非常焦急不安,决定先派出翻译何廷斌前来刺探军情。

何廷斌是流落台湾的汉人,他为生活所迫给荷兰人当翻译。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中国人,他来到厦门一见到郑成功便倒身下拜,含着眼泪介绍自己的身世经历之后,情真意切地说:“国姓爷要收复台湾这是很得民心的,台湾老百姓早就恨透这些红夷(当时中国人对荷兰侵略者的蔑称)了。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国姓爷尽管讲,小人一定尽力。”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亲手暗中绘制的台湾地图,双手递给了郑成功。

郑成功接过地图展开一看,只见上面把荷兰人的据点、设施以及台湾的地势、交通等,标明和介绍得一清二楚。他又把自己的探报取出一对照,看得出何廷斌所献的地图军事参考价值极高,不觉喜形于色。他双手扶起何廷斌,十分认真地说;“先生此图贡献不小,今天我们的谈话请先生保密,事成之日,定当重谢。”

根据何廷斌提供的情报和地图,郑成功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 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末,亲率将士 2.5 万人, 分乘 100 余艘战船离开厦门,由何廷斌领航,经澎湖,然后趁海水涨潮时机,

绕过沉船与暗礁,于 4 月 1 日凌晨,悄悄地进了鹿耳门,顺利地登上了台湾岛。

当荷兰殖民统治者揆一发觉郑军已兵临王城,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大惑不解地叫道:“鹿耳门航道早就淤浅,到处是礁石,中国船队怎么能从那儿过来?我的上帝,这真是不可思议!”只好下令仓促应战,王城内的枪声开始像爆豆般地响了起来。郑成功立即命令炮兵开炮还击,王城内顿时起火, 荷兰侵略者乱成一团。

在海而 1:,双方的舰船也展开了激战。荷兰人的船只虽然高大,但在浅水滩头行动笨拙;郑成功的水军多是小巧快船,行动快速灵活。数十只小船咬住一艘大船。荷兰侵略军的最大一艘军舰“赫克托”号,便是为围着它的郑军 60 余只小船发排炮击沉的。

荷兰总督揆一眼看战事对己不利,只得命令他的部下全龟缩在两座城堡里,派出使者到郑成功那里求和,说只要郑军退出台湾,愿献上 10 万两白银犒劳郑成功的部队。

郑成功厉声对揆一派来的使者说:“我军不是为白银而来台湾,我们是为收复中国的神圣领土,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军就要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紧接着,又发动了对赤嵌城的猛攻,并采纳一位台湾当地人的建议,从城外高处切断了赤嵌城的水源。仅仅过了 3 天,赤嵌城内的荷兰人支持不下去, 在城头扯起白旗投降了。

盘踞王城的荷兰殖民者还想顽抗,但郑成功采取了围点打援的高招。在长达 8 个月的围困中磨损了侵略军的斗志,他们的头目只好被迫到郑成功大营乞降,最后垂头丧气地分批离开了台湾。

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是郑成功对中华民族和祖国的一个伟大贡献,他因此成为民族英雄受到后代炎黄子孙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