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奇耻

1894 年 10 月下旬,平壤之战与黄海海战后一个多月,日本侵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辽东。一路从平壤北上,渡过鸭绿江,清军除聂士成部在虎山有所抵抗外,其他各军纷纷溃退,到 12 月中,凤凰、宽甸、岫岩、海城相继失守。一路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11 月初,日军进攻大连,守将先一天逃走, 大连不战而陷。11 月 18 日,日军进攻旅顺。旅顺为北洋海军主要基地,清政府为建设旅顺港,花费几千万两银子,为时达 7 年之久。这时,北洋舰队奉李鸿章命令,全部躲藏在威海卫,与旅顺隔海相望。当日军向旅顺发动攻击时,只有徐邦道部奋勇反击,而黄仕林等守将率部潜逃,11 月 22 日,旅顺沦陷。日军进入旅顺后,兽性大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全城幸免于难的仅 36 人,这 36 人是由日军驱遣掩埋被杀者尸体的。

大连、旅顺失守后,清政府中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更加急于求和,于是派侍郎张荫桓,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媾和。然而日本却因为没有达到侵略目的,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拒绝谈判,张、邵二人被迫回国,清政府的求和活动再次受挫。

1895 年 1 月,日军从陆、海两路向山东半岛的威海卫发起了包抄进攻, 陆军在荣城成山头登陆,包抄威海卫后路,日本联合舰队则从海上发动了攻击。

北洋舰队当时还保有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靖远等 5 艘巡洋舰,此外

尚有炮艇 6 艘,鱼雷艇 12 艘,具有相当的战斗力。当旅顺危急时,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曾亲自到天津见李鸿章,要求率北洋舰队增援旅顺,与日军决一死战。但李鸿章严令丁汝昌“保船避战”,并说如果违令出战,即使胜了; 也要治他的罪。因此,从日军进攻大连以来,北洋舰队一直隐藏在威海卫港内,不作战斗准备,结果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 1 月 30 日起至 2 月 11 日,

日本联合舰队对威海卫发动 8 次进攻,北洋舰队受日本海、陆军夹击,定远舰、靖远舰先后中鱼雷搁浅,来远舰中鱼雷倾覆,威远舰中雷沉没,12 艘鱼雷艇擅自逃跑。战斗开始前,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 马关奇耻 - 图1享写信给丁汝昌,劝他率舰队投降,遭丁汝昌严词拒绝。这时,在面临危急的情势下,总教习英国人马格录、美国人浩威策动舰上外国人及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炳麌马关奇耻 - 图2等又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誓死不投降,下令各管带同时沉船,但遭到反对, 只有定远管带刘步蟾派人将定远炸沉,然后用手枪自杀。丁汝昌见大势已去, 服毒自杀,以身殉国。北洋舰队余下的舰艇,都向日本投降。1895 年 2 月 17 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在辽东战场,从关内调来的湘军,也是全线崩溃,日军 3 月 7 日攻占营口,3 月 9 日攻占日庄台,至此,整个辽东半岛为日本占有。

既然清政府早就抱定投降的方针,日本在战场上也已取得绝对优势,占有中国大片土地,加上国内财政困难,同时也担心再打下去,引起西方列强干涉,因此日本接受了清政府和谈要求。

1895 年 3 月 13 日,李鸿章以美国人科士达为顾问,带领他的儿子李经方及随员马建忠、伍廷芳,乘船从天津出发,往日本马关议和。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1823 年 2 月 15 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17 岁考取秀才,24 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太平天国起义不久,李鸿章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从工部侍郎吕贤基回乡办团练,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1 年,李鸿章受曾国藩命令,编练淮军,接着受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率领淮军在镇压捻军中卓立功勋,1868 年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并在此任上干了 25 年。1875 年受光绪上谕,督办北洋水师。由此可见,李鸿章是清朝重臣,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一贯对清朝廷忠心耿耿, 对民众反抗凶狠镇压,而对洋人则是柔媚和顺,因此清政府一切外交方面的事情,都由李鸿章出面。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大节无亏”,功名赫赫,为朝野所敬重。李鸿章也自慰功名事业,达到了颠峰,如果没有别的意外,他的一生可谓“圆满”了。万没有想到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觊觎中国的战争。因此,李鸿章一开始就站到了和慈禧一样的立场上,为了保名誉, 保地位,归根到底为了保自己,而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于是千方百计保住北洋水师也就成了保住自己的关键。然而,战争一旦打响,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日本侵略者的欲壑难填,既占朝鲜,又占辽东半岛,既占辽东半岛, 又攻占威海卫,以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李鸿章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师辱国激起朝野公愤,他多次受到光绪的训斥,也曾被摘去三眼花翎和扒下黄马褂。因此,这一次去日本议和之前,他把能否割地这一关键问题提交清政府决定。他自己声称:“割地之说不敢担承。”又说:“割地不行,议不成就回。” 实际上,他是以此要挟政府。清政府内两派意见分歧。光绪帝开始坚决不允割地,寄希望于英、俄等国干预,可是列强不表态,光绪向慈禧太后请示, 慈禧也很狡猾,这时反要光绪做主。光绪迫于形势,终于授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李鸿章就是带着这样的全权代表的敕书来到日本的。

  1. 月 20 日,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开始举行会谈。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停战,伊藤摆出战胜者骄横姿态,乘机要挟,提出要停战就先交出天津、大沽、山海关,及负担停战期间日军经费。第二天,李鸿章放弃停战要求,先议和款。这天会议结束后,李鸿章在返回寓所途中,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用手枪击中左眼下部,谈判暂时停止。这一来,日本受到舆论指责,日本担心如果李鸿章以负伤为由撤回,形势将对日本不利。于是由天皇出面,表示严惩凶手,并派御医前往诊治,同时主动宣布除澎湖、台湾外,实现停战。李鸿章没有对被刺作出进一步反应,相反, 在得到日方停战决定后,尽管绷带外面仅露一眼,仍“露出十分高兴神情”。4 月 1 日,日方摆出议和条款,包括: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让奉天南部、

台湾、澎湖;赔偿军费 3 亿两;缔结新的通商行船条约;开放北京等 7 处为通商口岸,等等。

李鸿章一面将和款内容电告清政府,一面开始向日方讨价还价。光绪得知条款,电告李鸿章:割地只一处为限,赔偿以一亿两为限。慈禧则声称:

“两地都不可弃,即使再战也在所不惜。”但是日方提出的最后条款却是: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赔款 2 亿两。伊藤博文蛮狠地对李鸿章说:“日本已让到尽头,中国只需‘允’和‘不允’两句话罢了。”李鸿章在凶顽的日本侵略者面前,只有哀声乞怜,而对清政府,却施加了压力:一面说他力竭计穷,已无能为力;一面又说,日本已派兵到大连湾,如谈判破裂,京津难保。

慈禧和光绪都是色厉内茬的人。一听到京城可能不保,社稷可能危殆的恐吓,态度都软化下来。最后由光绪下谕:“如竟无可商议,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1895 年 4 月 17 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中日《马关条约》上签了字。

《马关条约》共 11 款,最主要的有: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

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日本臣民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工业品,并得免征一切杂税。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国内,全国舆论哗然,人民切齿愤恨。

  1. 马关奇耻 - 图3月 18 日,李鸿章回到天津,立即称病不敢出门。7 月 29 日李鸿章回到北京,光绪指斥他“伤国体”,后党指责他“误国”,这当然都是嫁祸于人的手法。慈禧也改变了对他的欢心,转而信任起奕 、荣禄。李鸿章除了保留文华殿大学士衔,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宝座。

李鸿章不由哀叹说:“正当自己在仕途上一路扶摇之际,却从天外降下一个中日交涉差使,以致一生事业,扫地无余这是环境所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