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垂帘
《北京条约》签定后的第二年,清文宗奕死在热河避暑山庄。6 岁的皇太子载淳继承皇位,史称清穆宗。奕 死前,任命了八位襄赞政务大臣。八人中,名义上为首的是恰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实际上起核心作用的是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
肃顺是清朝宗室,为人颇有才干,敢于任事,但狂傲自大。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肃顺力主重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族官僚,对挽救清王朝的覆亡起了一定作用。文宗奕在避暑山庄,时常同肃顺商议重大军政事务,军机大臣都得仰承肃顺鼻息。奕死后,肃顺以“顾命大臣”自居,威权由己,势焰薰天,在朝中树敌甚多。
奕一死,皇后钮祜禄氏改称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所居宫院座东,史称“东太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懿贵妃那拉氏,母以子贵,也被尊为太后,上徽号为“慈禧”,所居宫院座西,史称“西太后”。
那拉氏出身于一个潦倒的满洲旗人家庭,乳名兰儿。她父亲是个安徽的候补道,官运不佳,家计颇为艰难。他的朋友吴棠看到兰儿长相俊俏,聪明伶俐,料定她将来是个贵人,时常予以接济。兰儿读书所用书籍笔墨,都由吴棠供应。17 岁时,兰儿被宫廷选为秀女,派往皇后钮祜禄氏所住的坤宁宫当差。奕见到她后,颇为喜爱,宠为“贵人”;不久晋封为“懿嫔”;生下载淳后,晋级为“懿妃”。咸丰六年,她奉旨归宁省亲,并被加封为“懿贵妃”。
奕到热河后,肺痨病日渐沉重。那拉氏颇通文墨,仗着皇帝的宠幸, 就趁机帮同批阅奏章,干预朝政。她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用不多久,就把皇室内部,朝臣之间的勾心斗角的动态摸得一清二楚。
恭亲王奕是奕 的六弟。奕 幼年丧母,由奕的生母静贵妃抚育成人。奕视静贵妃如同生母,视奕 如同胞弟。静贵妃死于咸丰五年(1855 年)。奕 按皇后的等级为她办理丧事,但按皇室制度,不系庙谥(即不称皇后),不 太庙(即神牌不供奉于太庙)。奕坚持要求给生母以系庙谥、
太庙的待遇。奕认为自己的处置情礼兼顾,无可非议,一气之下,免掉奕 的军机大臣、宗令、都统等职务,兄弟之间,感情出现裂痕。奕之后, 奕 最亲近的弟弟是七弟醇亲王奕(音 xuān)。那拉氏看准这一点,说动奕 下旨指婚,把她的胞妹许配给奕为福晋(正室夫人)。
奕死后不久,御史董元醇突然提出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建议。在载
淳之前,清朝有过两个幼年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6 岁继位,由叔父多
尔衮摄政;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8 岁继位,由大臣鳌拜等人辅政。八大臣援引史实,以“向无前例”为理由,驳回董元醇的建议。那拉氏不动声色,暗中通过常到宫内走动的醇亲王福晋带信给奕;并通过奕联络奕 ,又通过奕 联络北京的外国使馆;为举行政变,密锣紧鼓地作好前期准备。
奕 身在北京,对避暑山庄的事情却了然在心。他到热河奔丧时,对肃顺等人处处表示谦让,暗中却与奕碰头,敲定了政变的具体方案,然后又回到北京安排一应事宜。
那拉氏借口护送灵榇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坚持要肃顺亲自承担这个任务,并布置奕留守热河,相机行动。肃顺护送灵榇,走走歇歇,行动缓慢。那拉氏带着载淳抢先回到北京。奕说动洋人,放出风来:“只要怡亲王、郑亲王、肃顺继续掌政,我们就不认为中国已确实承认了《北京条约》。”
肃顺一行来到密云,住宿在行馆里。奕接受那拉氏的密诏,从热河追赶上来,半夜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行馆,逮捕肃顺。肃顺从被窝里被抓出来时,还咆哮着追问:“凭什么抓我?”奕回答:“奉旨拿问。” 肃顺说:“我还是襄赞政务大臣,未曾革职,先要拿问,简直是奇闻!”奕
冷冷地驳斥道:“既然有旨拿问,自然要革职,你不必多言!”
奕任命的八位襄赞政务大臣,五个被革职,发往新疆效力赎罪。载垣、端华被赐令自尽。肃顺在宗人府被审问时还咄咄逼人地问道:“新皇尚未登位,拿问我的谕旨盖的是何人大印?”主持审问的宗正回答道:“用的是东、西两宫太后之印。”肃顺顿足叹息:“罢!罢!好一个西太后!”在履行供词签字手续时,同时受审的载垣、端华迟疑着不愿落笔,肃顺却痛痛快快地签了字。他对载垣、端华说道:“承认也死,不承认也死,武(音 zhào) 重生,顾命大臣还想逃命吗?”宗人府判肃顺“凌迟处死”,那拉氏故作姿态,改为“斩立决”。
肃顺被锁进囚笼,拉往刑场处斩时,两旁观者如堵。一些人朝他扔瓦片石块。他当年曾主张减少八旗俸饷,那些锦衣玉食、好吃懒做的八旗子弟们, 自然要对他恨之入骨。
肃顺一死,两宫太后正式下诏垂帘听政,实际大权掌握在那拉氏手中。小皇帝载淳的年号,原来是“祺祥”。“祺祥”是载垣拟定的,不能再用。大学士贾桢建议改用“同治”两字。
那拉氏爬上统治中国的最高宝座的时候,还只有 27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