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殉难

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定都之地。自第三位皇帝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南京改称陪都,也称南都。当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崇祯帝吊死于煤山,众多明朝皇族宗室纷纷逃往南方以后,陪都南京自然成为政治中心。南都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兵部侍郎吕大器等人聚在一块商议提出:向全国发布起兵勤王的檄文,号召共赴国难,复兴明朝中央政权,为了师出有名,建议先立一位宗室亲王入承大统。在南京的其他官员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在南逃的宗室亲王内挑选起新君来。

当时与崇祯皇帝血统最近的南逃宗室亲王中,能供选择入继大统当皇帝的人选有两个:一位是崇祯帝之叔潞王朱常史可法殉难 - 图1(音 fāng);另一位是崇祯帝之兄福王朱由崧(音 sōng)。尽管潞王在外的名声比福王好,而且得到著名大臣史可法等人的支持,但中国封建社会帝位的继承,按常规大都从上往下传,若立福王,这是同一辈相承,当然比立潞王逆辈相传,合乎封建社会帝位继承的规矩些,因此,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与活动下,福王先被立为监国,不久即登基称帝,改元弘光,建立起第一个南明小朝廷。

当上弘光皇帝的福王是一个只知道玩乐吃喝的昏君。他在南京的小朝廷当时正面临着清兵即将南下进攻的严峻形势,可是他一点也不考虑防御大计,却一方面在南京大修新宫殿,内廷居然高悬着“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的对联,另一方面派人往苏、杭等地为后宫选美女。

弘光朝的朝政被东阁大学士马士英把持着。此人明神宗年间中过进士, 崇祯年间任过巡抚,但他为官贪污受贿,声名狼藉,一度受到降职处理。这一回仗着拥立福王称帝有功,重用有恩于己的阉党阮大铖(音 chéng),结党营私,卖官售爵,变尽法子,搜刮民财。当时南京城内流传着这样的童谣: “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在弘光朝的文武大臣中,身材不高,但两眼炯炯有神的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却是一位秉性耿直、为官廉洁的人物。这位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的陕西人,青年时考中过进士,后参与对李自成农民军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南都兵部尚书,他对马士英的所作所为屡次表示不满。像这种人在马士英看来,当然是眼中钉、肉中刺,终于逼着弘光帝朱由崧把他派往扬州督师,

抵抗清军的侵犯。

史可法本来是很不愿意离开南京的,他担心自己一走朝廷上的事会给马土英、阮大铖等人弄得更加一塌糊涂,但君命难违,守土卫国也应该尽个人的一份力量,所以最后还是遵命赴任了。不过“扬州督师”这个官并不好当, 所辖当时在长江北岸的四支军队的将领,都是些“头上长角、身上带刺”的人,他们一个比一个骄横跋扈,不仅时有纵兵扰民之事发生,而且为争地盘和捞好处,甚至不惜彼此兵戎相见。史可法到扬州后,首先是详细了解“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四员战将的底细,他得知高杰是其中作战最勇敢,部下纪律也最差的一人,于是有一天夜晚,他换上便服, 仅带了两名参谋人员和数名警卫,骑马径直往高杰的军营跑去。高杰早就风闻有人在史可法那里告了他的状,看见史可法突然深夜来到自己军营,不觉大吃一惊。史可法进军帐后让高杰也在身旁坐下了,然后非常诚恳地说:“我早就该来看望你们,因事太多把身子缠住了。”接着用眼环视了一下随高杰一块坐下的众都将,继续说道:“诸位跟高将军驻军江北,吃了许多苦,我今晚来主要是向将士们表示慰问的,各位辛苦了!”高杰原以为史可法此来是为追究自己放纵部下扰民之罪的,听罢史可法的这几句话,主动起立将身向前一欠说:“末将对部众管教不严,出现了不只一起抢百姓粮食,甚至残害百姓的事,现在想起深感愧疚汗颜,谨请阁部大人治罪。”史可法对高杰部队扰民和残害百姓的行为是痛恨的,也真想对高杰从严惩处,但考虑前线部队军粮军饷不能按时发放,这同在朝把持大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经常克扣和延发军资军饷有关,高部出现扰民事件跟马、阮等奸臣的违纪行为, 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而当前抗清守土,又正需要军事人才,高杰原是从李自成农民军那边投降过来的,高部多为农民军战士,有着较强的战斗力,目前守扬州正用得上他们。想到这里,史可法把手摆了一下,对高杰和众将缓缓地说:“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抗清保国,不能扰民失掉民心,以前的事就不追究了,希望各位今后严格管束部队,不能再有扰民害民之事发生,再有违纪扰民之事发生,本督师定严惩不贷。我准备上疏皇上,提请派高将军所部驻扎瓜洲,切实保证拨发全部军粮军晌。瓜洲乃长江咽喉要地,让你部驻军瓜洲,是朝廷的一种倚重,望诸位不要有负信任。”史可法的这一番话, 义正辞严而又情重恳切,使高杰等众将感动不已。他的话音刚一落,高杰忽的一下跪拜在地:“今生我们愿谨遵阁部大人将令!”

史可法原是进士出身,本是一个文官,但有过参与对农民起义军围剿的经历,在军事生活中他深知为将者关心士兵疾苦和以身作则的重要,当士兵没吃饭自己不先动筷子,冬天士兵没穿上棉衣,自己一定不先着棉衣,因此颇受士兵们爱戴,加上作战立有军功,所以在将领之间也有一定的声望。此次来扬州督师,能很快控制了不易指挥的高杰部,这使“江北四镇”中其他三支明军将领们刮目相看。史可法可算“趁热打铁”,很快又约见了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这三位镇将,跟他们推心置腹谈心,一同分析南明弘光朝廷面临的严峻形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之以大义,鼓励大家抗清为国立功。这些将领们深为史可法忠诚精神所感动,均表示愿听从他的指挥,很快就率领所部按史可法的安排,进驻仪征、凤阳和淮安三城。史可法争取到“江北四镇”将领的支持,调整好四镇将的防地后,自己坐镇扬州,不仅加强了防御清兵进攻的力量,还产生了一旦遇到可乘机会,还准备兴师北上,让弘光帝回到北京哩。

正当史可法积极筹划防备清军南下进攻之时,清摄政王多尔衮给史可法送来了招降书,让他劝弘光帝削号归藩,自己投降清朝。多尔衮的招降书还威胁说:清兵已整装待发,弘光小朝廷君臣若不识时务,我军随时均可投鞭断流,一鼓而下金陵,不过到那时,你们将后悔都来不及了。

史可法收到多尔衮的劝降信后,立即回了一封大义凛然的信,信中驳斥了多尔衮对南明的诬蔑,宣称弘光帝乃大明神宗皇帝之孙、崇祯皇帝之兄, 他的继承大统是“名正言顺,天与人归”,弘光帝驾临南京时,“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可见是完全合法的;至于自己,抱定决心“鞠躬致命, 克尽臣节”,以图报效国家,绝不投降。

多尔衮见史可法坚决拒降,十分恼火,决心以武力统一全国,先派一小股清军自山东南下试探进攻,但为史可法指挥的明军所阻。史可法决定以攻为守,命高杰率部向开封进攻,准备开辟另一条战线以牵制清军。没料到高杰兵到河南睢(音 suī)州,为暗中准备降清的睢州总兵许定国设宴伪装接风,用酒灌醉杀害。高杰的被杀和许定国的叛变投清,使清军找到机会突破了南明的徐州防线,清将豫亲王多铎率领大批人马直朝江南杀来。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南明前线形势恶化之际,弘光朝廷内部又爆发了一场内争,对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早已不满的镇守武昌的大将左良玉,在东林党人的鼓动下,以“清君侧”为由,兵发武昌顺江东下直逼南京。马士英和阮大铖担心左军打进南京,自己的权位性命难保,以弘光帝名义飞调史可法部队回京设防。后因左良玉中途病死军中,一场风波才宣告平息。不过这个时候,南明原泗州守将李遇春,原徐州守将李成栋,已先后投降清朝,他们为清军作前导,带领清军大队人马兵临扬州城下了。

南明弘光元年(1645 年,清顺治二年)四月,史可法带着数名随从由南京对岸浦口匆匆赶回扬州。他召集部将和扬州知府任民育商议,分头发动全城军民奋起守城。

史可法知道仅凭本城的现有军事力量是抵御不住清军进攻的,使派人出城四方调兵和求援。但响应者极少,原“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已投降清军,守卫扬州外围阵地的两员将领李栖风和张大禄也先后投敌。响应更可法呼吁援助的除总兵刘肇基所部 2000 人外,还有著名的民间义士庄子固所率领

的队伍 700 人。这些援军加上史可法自己原有的部队,守城的将士总人数约

有 2 万人。他们同全城百姓一道,开始不分昼夜构筑工事和巡逻。

四月中旬,清军完成了对扬州城的包围。15 日那天,叛将李遇春举着清豫亲王多铎的帅旗来到扬州城下,他自称是清军的使节,大声叫喊要史可法出来答话,史可法站在城楼上当着众人之面厉声痛斥了李遇春的变节行为。李遇春却厚着脸皮反问史可法:为什么一定要为不信任他的弘光帝卖命?史可法被激怒了,他拉弓一箭就射倒了李遇春,引起守军将士一片欢呼。此后不久清帅多铎又向史可法送来了一封附有优待条款的招降信,史可法读后撕得粉碎,叫人把它扔到大江去了。再后多铎又前后送来过 5 封劝降信,史可法连启封都不启,把信都用火烧掉了。

多铎见史可法坚决拒降,便下令加紧攻城。史可法在城防工事内部署有十余尊葡萄牙式大炮,他命在清军走进大炮射程内即开炮射击,每当一阵炮轰之后,清军就丢下一大批尸体。但大炮弹药是有限的,总兵刘肇基向史可法献计说:“扬州城内地势高,城外地势低,阁部大人可否来一个‘关羽水淹七军’?派人掘开淮河堤。把水灌进敌人阵地,这样就不愁他们不退。”

史可法听后认为这个办法是好,但那样办,淮南一带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他连连摇头:“此策不可行,这个办法实行不得啊!”

随着城外清军增援部队的大批到来,多铎也有了装备着重炮的攻城炮队,扬州城墙多处被炮弹打坏,城内开始出现人心不稳,有个名叫高凤歧的监军,趁黑夜带了两名亲信偷缒下城,投降了清军。史可法自知扬州已难久守,于四月十八日在大营召见了素有忠义的副将史德威,他拿着上弘光帝的

《遗表》一道,留给母亲、伯叔兄弟、夫人、部将的《遗书》四封,流着眼泪对史德威说:“以死报国,这一点你我是同心的。今有一事拜托,请你一定答应我。”史德威拜伏于地说;“请阁部明示,未将只要一息尚存,决不有负所托。”史可法双手把他从地上拉起,将遗表遗书郑重放在他手中之后继续说:“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死以后,请把我葬在太祖高皇帝的旁边,万一不行,埋在扬州城外梅花岭也可以。”史德威泣不成声,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此后又过了 7 天,清军统帅多铎见史可法坚决不降,亲自带队猛攻史可法分工防守的扬州城西门。史可法下令开炮还击,打死清兵数千。忽然一声巨响,西北角城墙倒塌了数丈,成千上万的清兵像潮水一样地从城墙缺口涌了进来,史可法命令守军照着冲入的清兵放箭,刹时间箭似飞蝗,成排的清兵倒下了。不过清兵太多,多铎又下了不惜一切代价非要取城的命令,眼看着清兵尸体越积越多,而后面的清兵仍继续朝前上。史可法见扬州城守不住了,“嗖”的一声拔出佩剑照着自己颈脖就抹,参将许瑾急忙用双手把他抱住了。史可法受了伤,但没有死,他的部将领着数十人立即护卫着他突围。当走至东门,与一批清兵突然遭遇,一阵肉搏之后,史可法及其部下只剩不足 10 人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面对众多的清兵,史可法毫无惧色,他大声喊道:“我就是史阁部,走,带我去见你们的主将吧!”

史可法被清兵用绳索捆绑着双手推到了清帅多铎面前,多铎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并吩咐松绑,他口称史可法为“先生”,说只要替大清收服江南, 定当重用和厚赏。史可法冷笑一声,大声宣布:“我乃大明朝重臣,岂可偷生苟活,成一个被后人骂的万世罪人!我没有别的话要说,现在来就为只求一死。”多铎气得半天口开不了,最后把手一挥:“你既然要做忠臣,本帅就成全你,推出去!”史可法哈哈一笑,对多铎说:“与扬州共存亡,这是我早就想好了的。即便你们把我碎尸万段,我也心甘情愿。我只有一个要求, 你们现在占领了扬州,请千万不要杀害无辜的百姓。”话一说完,就昂首跟着清兵走出,“慨然就义于扬州之南城楼上”。后来,有人想寻找史可法的遗体,但没有找到。史可法的一位部将同他的家属商议,把史可法生前穿过的衣帽和使用过的笏板,一起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这便是今天人们凭吊的史可法“衣冠冢”。

史可法死后,清兵对扬州城内的百姓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据不完全统计, 短短 10 天内,这种疯狂的报复使数十万人丧生,繁华的历史名城扬州几乎成了一座坟墓。后来有人写了一本《扬州十日记》,记载下了清贵族犯下的这一笔罪行。

史可法之死,使南明弘光朝失去了最有力的一根支柱,不久南京为清军攻占,存在不到一年的福王政权便灭亡了。

在福王政权之后,江浙地区建立过鲁王政权,福建地区建立过唐王政权, 云贵地区建立过桂王政权。历史上将上述这些政权统称之为“南明”。不过

这些南明小朝廷都存在时间不长,在清军的进攻下,它们均相继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