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
1911 年 10 月 10 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城,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经过一夜的苦战,革命武装攻占了湖广总督衙门,清湖广总督瑞(音 chéng)惊慌逃走。翌日清晨,武昌黄鹤楼顶高高飘扬起一面深红底色的九角十八星旗,起义成功了。武昌起义犹如一声惊雷,震响在祖国中部长空,它激发了全国性的革命潮流。在滚滚硝烟中,中国 3000 年的封建帝制,清王朝 268 年的残酷统治终于被彻底埋葬了。1911 年,按阴历是辛亥年,因此历史家把由武昌首义引发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说起武昌起义的胜利,的确来之不易。
在武昌起义之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曾在国内发动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 1906 年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07 年 5 月至 1908
年 4 月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的起义,191O 年 2 月的广州起义,1911 年 4 月的黄花岗起义,等等,这些起义都失败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根本的原因显然与革命力量相对薄弱有关。尽管这一系列的起义都遭致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却是非常可贵的,它不断给后人以鼓舞。
武昌起义正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背景之下,由于革命党人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终于取得了胜利。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是长江中游重镇,在鸦片战争之后,自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的重点。1861 年,根据屈辱的《北京条约》,汉口正
式对外开放,英、美、俄、法、日、德、意、比、丹、荷、瑞典、墨等国纷纷来汉设立领事馆,并相继建立租界。随着租界的建立,外国商人纷纷来汉开设银行、办工厂、开洋行、辟航运、兴学校,对武汉及湖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另一方面,清政府的一些上层统治者为了挽救自己的衰颓命运,开始兴办洋务,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1889 年,他出任湖广总督,开始了大力兴办洋务的活动,如 1889 年,建起了湖北枪炮厂、湖北炼铁厂,1890 年起, 建起了湖北丝麻四局等等。与此同时,张之洞深感培养人才的重要,便大力兴建新型的学堂、书院,并派遣留学生。到 1904 年,湖北派往德、法、英、
美等国留学生达 83 人,派往日本的留学生达 289 人,占全国第一位。除此之外,张之洞还组建了湖北新军,聘任德国军官任总教习,使用新式武器装备, 为了提高军队素质,征召有文化的青年入入,并开设军事学校,培养掌握近代军事技术的军官。
张之洞的种种洋务新政,本意是要借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制度, 然而事与愿违,西方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和资产阶级进步社会学说,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具有爱国热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吸取了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论、民约论,以及民主共和思想,走上了反满革命道路,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张之洞苦心经营的湖北新军,最后也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中坚力量。
武汉是一个富于革命传统的城市。1905 年,汉口铜货业、手工业工人 3000
多人举行罢工,反对资方减发工资,1908 年 5 月 30 日,汉口爆发后湖反清斗争。在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的烈火中,革命党人的组织便应运而生了。
1904 年春,武汉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在武昌成立。革命组织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它把许多成员输送入伍。1907 年,在许多革命小团体分化,重新组合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社和共进会。文学社由蒋翊武任会长,共进会主要负责人为孙武。文学社社员多分布在新军中, 人数达 5000 人之多。
1911 年 5 月 1 日,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武汉,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先烈的奋发精神使革命党人深受鼓舞。这时四川正在兴起保路风潮,因此,湖北革命党人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在武汉发动起义。9 月 14 日,文学社与共进会正式实行联合。9 月 24 日,在武昌胭脂巷 11 号,由孙武主持会议, 制定了起义计划,决定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定于这年中秋(10 月 6 日)举行起义。
1911 年 10 月 9 日下午,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政治筹备处作起义前准备工作,在装填炸药时,炸弹突然发生爆炸,一时间浓烟滚滚,孙武面部和右手烧伤。俄国巡捕房巡捕听见爆炸声,立即赶来。孙武等人虽已撤走,但宝善里机关被抄查,起义计划败露,旗帜、文告、名册被抄走。俄国驻汉总领事马上将此事通知了瑞。瑞大为惊恐,立即宣布全城戒严,同时按照名册、地址搜捕革命党人。当晚,杨洪胜在自己的小杂货店被捕,蒋翊武、彭楚藩、刘复基等在武昌小朝街 85 号起义总指挥部被捕。蒋翊武乘机逃脱,彭楚藩等被押至总督署,瑞命令连夜审讯。刘复基是指挥部的军事筹备员,号称“小诸葛”,他足智多谋,整个的起义计划就是他起草的。彭楚藩在指挥部任侦查,杨洪胜任交通,也都是起义的骨干。清兵军事参议官铁忠首先提审彭楚藩。彭楚藩在敌人面前傲然屹立。铁忠大怒,咆哮道;“你是何人,怎么不跪下!”彭楚藩冷冷一笑,说:“我是革命党人,你好大狗脸,我岂肯跪你!”看守将彭楚藩推坐在地上。铁忠又问:“你为何要革命?”
彭楚藩愤怒指斥道:“大好江山,被你们主奴蹂躏,破坏,断送,为何不要革命!”铁忠无言以对,禀明瑞,判以斩刑。接着提审刘复基,刘复基自认革命不讳,大骂清官吏无耻,铁忠报告瑞,瑞连声说:“杀!杀!杀!” 杨洪胜脸部受伤,焦如黑炭,不等清官吏提问,怒吼道:“我是革命党,你们杀吧!你们奴才们的未日就要到了!”10 月 10 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在督署东辕门被斩首。为了纪念三位烈士,今日武昌有一条以三位烈士的姓命名的路,叫彭刘杨路。
革命机关被破坏,大批革命党人被捕,彭、刘、杨三位烈士被害,形势十分危急。但由于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做了长期扎实的工作,革命的士兵群众没有畏惧退缩,在失去指挥机关的紧急情况下,自行联系,坚决果断地发动了武装起义。
10 月 10 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代表熊秉坤率领全营革命士兵首
先发难,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熊秉坤等打死了 9 个反动军官,立即带领 40 余名士兵,进攻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守卫楚望台军械库的是革命党人罗炳顺等,因此军械库迅即被占领。这时,工程营的其他士兵以及步、炮、辎重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也相继聚集到楚望台。起义队伍临时推举原日知会员、左队队官吴兆麟担任总指挥。吴兆麟进过参谋学校和军官讲习所,懂军事,在营里很有威信。吴兆麟受任后,立即部署向总督署发起进攻。
总督署位于武昌城西南角,文昌门与望山门之间,有负城郭,左邻市街, 紧靠大江,后屏围墙,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军事据点。当夜守卫督署的兵力有3000 人,瑞便凭借这股精锐力量,负隅顽抗。为了捣毁总督署,消灭反动力量,革命军向督署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战斗十分激烈。进攻督署的战斗,仍以工程营为主力。革命军兵分三路,三面夹击总督署。在炮队的支援下,革命军经过殊死的战斗,终于攻破了督署的大门,瑞见势不妙,凿开督署围墙,慌忙登上楚豫兵舰,逃往汉口去了。
此时,天已大明,经过整整一夜的浴血激战,革命军占领了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