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爬行动物时代
中生代动物界发展的突出标志是爬行动物的高度发展,因此中生代也称爬行动物时代。
石炭二叠纪的两栖类,虽然初步占据了大陆,但还不能完全脱离有水的环境。而爬行动物则可以完全在陆地环境中生活了,其中最占优势的一类就是恐龙。恐龙是中生代一类爬行动物的总称,共分两大类,一类叫蜥龙类, 它又分为素食的蜥脚类和肉食的兽脚类;一类叫鸟龙类,这一类都是素食的。恐龙的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种类是很多的。有的很大,已知最大者身长 26m,体重可达 80t,是地史上最巨大的陆生动物;有的身体则很小。有的头小体大,长颈长尾,四肢行走,专吃植物,如雷龙; 有的则大头短颈,牙齿锋利,后肢行走,凶猛吃肉,如霸王龙;还有后背具有两列骨板的剑龙;身披骨甲的甲龙;头长三个大角的三角龙;嘴如鸭子的鸭嘴龙等。此外,还有一些爬行动物能在空中飞翔,如具有长尾的飞龙和头
大无尾的翼龙;另外有一些生活于海中的鱼龙和长颈龙等。所以说,海陆空三个领域都成了爬行动物生活的场所。
中国在中生代主要是大陆环境,所以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恐龙化石(包括恐龙蛋和足痕)。早年在云南禄丰盆地发现了禄丰龙(J1)。1957 年在四川合川上沙溪庙组发现了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合川马门溪龙(J3),身长 22m, 高 3.5m,估计体重 30—40t,是蜥脚类的典型代表。1977—1984 年在四川自贡大山铺下沙溪庙组发现了极为丰富的恐龙化石层,定名为“大山铺恐龙动物群”(J2),包括 3 个纲、11 个目、15 个科、近 20 个种,填补了恐龙演化史的空白(因世界上 J2 恐龙发现很少)。1993 年,在河南西峡发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达 40km2,埋藏数量达数万枚。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原始状态保存之完好,均为世界所罕见。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晚侏罗世已经发现了原始的鸟类。最早是 1862 年在德国南部上侏罗统潟湖沉积岩层中发现的,定名为始祖鸟(图 14-1L,M)。始祖鸟大小如乌鸦,体外被羽毛,前肢已变为翼,足具四趾,有由锁骨愈合形成的叉骨,耻骨向后伸长,凡此都与鸟类近似。但始祖鸟又具有由多节尾椎组成的长尾,胸骨不发达,颚上有齿,已变成翼的前肢上还有 3 个分开的指骨,这些特征又不同于鸟类,而与爬行动物相似。因此,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演化的过渡类型,成为现代鸟类的祖先。始祖鸟具有羽毛及翼,已是温血动物,但从骨骼特点来看,飞行能力还很低,只能在树枝间作短距离滑行。鸟类是最难保存成化石的动物,故其化石非常珍贵。1981 年,我国甘肃玉门昌马盆地曾发现白垩纪鸟类化石。1994 年,我国地质学家在辽宁北票上侏罗统地层中也发现了和始祖鸟同时代的鸟类化石,其特征是已有喙,口中无牙齿,其他特征与德国始祖鸟相似,是继德国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晚三叠世,还发现了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过渡类型,在我国云南发现的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便属于这一类。它的下颚骨像爬行动物, 而牙齿却像哺乳动物。这说明爬行动物的一支已开始向哺乳动物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