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渡区

在地槽褶皱隆起过程中,在其与地台交界的地区,同时形成了大型带状拗陷,称为前缘拗陷(也有人把前缘拗陷和边缘拗陷作为同义词),由于它具有从地槽向地台过渡的性质,所以又称为过渡区或过渡带。过渡区的结构往往是不对称的,与地槽毗邻的一边具有地槽的特征;与地台毗邻的一边又具有地台的性质。过渡区的沉降幅度可达四、五千米,介于地槽区和地台区之间。由于新隆起的褶皱山系急剧上升,剥蚀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粗碎屑物质堆积于前缘拗陷中,形成数千米厚的磨拉石建造。如气候湿润,树木繁茂, 还可形成含煤或油页岩建造,沿山麓呈带状分布,厚度很大。如有还原环境, 则可发育成含油建造。假如气候炎热干燥,还可形成红色岩或含盐建造。这里的构造形态也常具有过渡性质,断裂比较发育,并常存在着深断裂。

例如,天山是古生代末形成的褶皱带,其南北两麓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强烈下降,形成前缘拗陷带,不但有煤田分布其间,而且也是重要的产油地带。同样,祁连山也是古生代末形成的褶皱带,在靠近甘肃走廊一侧,形成前缘拗陷,其中蕴藏石油、煤等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