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2 各类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1/106 )及生热率
岩类 |
放射性元素含量 |
平均总生热率 |
|||
---|---|---|---|---|---|
铀( U ) |
钍( Th ) |
钾( K ) |
4.2 × 10-8J/ga |
4.2 × 10-8J/ga |
|
沉积岩 |
3.00 |
5.00 |
20000 |
1557.64 |
49.40 |
花岗岩 |
4.75 |
18.50 |
37900 |
3424.80 |
108.02 |
玄武岩 |
0.60 |
2.7 |
8400 |
502.42 |
5.89 |
橄榄岩 |
0.015 |
0.05 |
63 |
9.46 |
0.30 |
地球内的热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释放,如火山喷发、热水活动以及构造运动等都是消耗地热的形式。但地热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传输,这种现象称为大地热流。地球通过大地热流放热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只是单位面积(1cm2)的放热量很小,平均每秒钟只有 6.15×10-6J。热流量的单位为 4.1868×10-6J/cm2·s,通称地热流量单位(HFU)。虽然地表单位面积的每秒热流量很小,但整个地球表面在一年中的放热总量可以达到 9.63×1020-1.09×1021J,这个数字相当于燃烧 300 多亿吨煤放出的热量。可见地球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热库。地热流量或地热流值(Q)的计算公式是岩石导热率(K)和垂直地热梯度(dT/dZ)的
乘积,即 Q=K(dT/dZ),式中 T 代表温度,Z 代表深度。一般是在室内测定岩心标本的导热率,在钻井中测量地热梯度,两个数值相乘,即得出地热流值。但用钻井岩心标本测定导热率存在很大困难,例如岩心标本离开它原来的位置,其温度、湿度和所受的压力等自然状态有了很大变化,有时岩心发生破裂,或者岩心取自松散岩层,凡此等等,都会使测量的数值产生很大误差。近年来研究成功一种地热流原位测定的仪器,特别适用于测量海底淤积层的导热率,大大推动了海洋地热流测定进度。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全球地热值已测得 1 万多个,其中有 2/3 的数值是测自海洋。对全球热流量的研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近年对全球地热流值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平均地热流值为 1.47
±0.74HFU,大陆平均地热流值为 1.46±0.46HFU,海洋为 1.47±0.79HFU, 大陆和海洋平均地热流值几乎相等。
-
但地热流值的分布却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以海洋而论,在洋中脊最高,为
1.90±1.48HFU,海盆地区为 1.27±0.53HFU,而距离洋中脊最远的海沟其平均值最低,只有 1.16±0.70HFU。
-
从岩石的新老或大地构造活动阶段来看,从古到新,地热流值表现为由低到高的趋向。如最古老的前寒纪地块为
0.91±0.02HFU,早古生代加里东褶皱带为 1.11±0.07HFU,晚古生代海西褶皱带为 1.24±0.03HFU, 中生代褶皱带为 1.42±0.06HFU,新生代喜马拉雅褶皱带为 1.75±0.06HFU。
-
研究还表明,地热流值与岩石圈厚度有关。岩石圈越薄,则地热流值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根据地热流值的大小可以推算出岩石圈的厚度,其推算结果与根据地震波推算的结果大体相符。
地热流所带出的热能是很分散的,目前只有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起来的地热能,才能当作资源看待。在大陆地区,地热流值大于 2HFU,一般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地热资源的地区。大陆地热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上面所述中生代褶皱带(相当于环太平洋带)、新生代喜马拉雅褶皱带(相当于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是两条著名的地热带,也是地球上著名的地震带和火山活动 带。在这样的地带有很多地方的地热流值或地热梯度高于平均值,这种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在地热异常区,地热传导给地下水,使之变成热水或蒸汽, 然后再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这样就会形成温泉、热泉、沸泉或者喷汽孔、冒汽地面等,有时还会形成热水湖。所有这些现象都称之为地热活动的地表显示。凡是具有地热的地表显示或地热异常现象的地区,叫地热田。但热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热源、水源、储集层和盖层等条件(图 1-8)。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在内)和西南地区西藏、云南等地,正好分别位于世界的两条地热带范畴内,所以地热资源很丰富,目前我国已发现热泉点 2800 多处(西藏地区未计入内)。据近年科学考察,西藏全区的水热活动区不下 600 处。其中拉萨西北羊八井热汽井,钻井深只 30m,而温度达 130℃的热水汽喷高 30 多 m,是大型地热田之一。热泉、温泉之外,也可
以通过钻井把地下一二千米以内的热水抽到地面上来,加以利用。热水除直接利用外,还可用以建立地热发电站。70 年代以来,我国已在广东丰顺、河北怀来以及湖南、山东、江西、辽宁等省建成小型地热发电站。在西藏羊八井还建立了第一座直接利用地热汽发电的地热试验站。
目前全世界对地热的利用还主要限于地表和地下热水方面,但近年已注意到如何进行“高温岩体”的利用问题。如日本正在进行开发高温岩体热能试验。其方法是在岩浆岩体上开凿一破碎井(或利用废井),在井下采取措施,使下面岩体产生龟裂,然后注水到地下岩体龟裂处,同时在地面另凿一生产井,提取利用基岩热产生出来的蒸汽,推动涡轮机发电。1992 年在山形县挖掘了一口深 2200m 的实验井,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制造龟裂的实验,并准备继续进行破碎井与生产井之间水汽通过连续循环实验。据认为如果能开发 4000m 以下岩体热能,则仅日本的这项可以利用发电的能源资源即可达到4 亿 kw 以上。由此说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蕴育着无限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