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繁盛藻类和后生动物大量出现
震旦纪生物界的演化与前期相比,出现迅速和突变的趋势。总的说来, 早震旦世(距今 8—7 亿年)大体是继承青白口纪,微古植物群(如各种刺球藻,属种繁多)和宏观藻类非常繁盛,后者在地层中形成多种叠层石。在皖南震旦系蓝田组中还发现丛状藻类(Epiphytaleans)植物群,具有明显的分枝现象,属于红藻门,是地质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灌木丛状原叶体大型藻类植物群。这种植物在以后的早寒武世大量繁衍起来。
晚震旦世时,门类多样的后生动物大量出现,反映生物界的一次飞跃。首先是在澳大利亚南部弗林德斯山伊迪卡拉(Ediacara)发现了丰富的无壳动物,其中以腔肠动物门水母类为主,兼有环节动物及可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一些化石,是一个以软躯体后生动物为主体的动物群,称为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由于这类动物缺少硬体,很难成为化石保存下来。但该动物群的一些分子目前已在欧、亚、非、美等洲发现。中国近年也不断报道黑龙江、陕南、辽宁、湖南等地发现伊迪卡拉群化石,其中主要为蠕形动物和腔肠动物,而前者横向分布更广,纵向分布亦较长;腔肠动物主要为类水母动物,如环轮水母(Cyclomedusa)属;在三峡地区震旦系上统还发现了海鳃目的恰尼虫
(Charnia)属。
总之,从生物地层学角度,如后生动物的大量出现和高级藻类的繁盛, 震旦纪具有承前启后的特色,是寒武纪生物群发展的前奏,或者说地质历史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