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 2.50—0.65 亿年,中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地层年代符号为 Mz。中生代划分为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叠纪距今2.50—2.08 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三叠系(T)。1834 年,F.A.von
阿伯蒂因德国中部该地层的三分性明显而命名。侏罗纪距今 2.08—1.35 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J)。1829 年,法国人 A.布龙尼亚因瑞士和法国交界处的汝拉山(日译侏罗,我国沿用)山而命名(按,更早是 1795 年德国 A.von 洪堡根据该山的白色灰岩首先提出“侏罗灰岩”名词)。白垩纪距今 1.35—0.65 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白垩系(K)。这一名称来源于英吉利海峡两岸出露的白垩地层,由比利时学者 J.B.J.奥马利达鲁瓦于1822 年创立。白垩是石灰(CaCO3)的意思,是由海生的一种钙质超微化石
(名颗石藻)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形成壮丽的崖壁。海西运动之后,世界许多地区已经发展为褶皱带,陆地面积增大;但从
世界范围看,侏罗纪和白垩纪频遭大范围海侵,然而总趋势还是继续向着陆地面积增大演变;古生代末期形成的联合古大陆,特别是南方冈瓦纳古陆, 到中生代末期显著分裂漂移,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边缘的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十分强烈,地理环境尤多变化。因此,生物界在新环境中又有了新的进化和飞跃,最突出的是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爬行动物代替了两栖动物,而盛极一时。但是,到白垩纪末期恐龙类爬行动物全部绝灭,是地史中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