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赞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在其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出生于四川绵州,4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欧阳修10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6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1030年,欧阳修考中进士。次年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1034年,欧阳修被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时,欧阳修为他辩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

这时,欧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3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三年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当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时,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

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至滁州时所作。在美丽的山水之间,有一座醉翁亭。当时欧阳修常与朋友到亭中游玩,“饮酒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事业上的不如意,欧阳修只有用饮酒来排解心中的郁闷,所以自号“醉翁”。

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

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博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

欧阳修在滁州计约两年零4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以后,欧阳修又知扬州、颍州、应天府。1054年,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1057年,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后来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1070年,欧阳修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六一”指的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以上共有6个“一”。

1071年,欧阳修行兵部尚书、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特授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

1072年,欧阳修卒于颍州,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菱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他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

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答杨子静祈雨长句》、《食糟民》等。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

而更多的是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多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相媲美,千载传诵。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10卷400多篇,简称《集古录》,是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订《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旁注]

韩愈 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推官 官名。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宋朝时三司下各部每部设一员,主管各案公事。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将领,世称“范文正公”。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致仕 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金石学 我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阅读链接]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