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贾德”的江右商帮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记载:
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
遂得此名。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是我国古代实力最强的商帮。
唐代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西成为全国经济重要区域。尤其是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危全讽入主抚州数十年,采取了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招徕商旅的政策,使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既完且富”的繁荣景象。
宋朝时期,经过进一步开发,江西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
江右商帮最早兴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地区人口达4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0,位居全国首位。其人口之众,物产之富,江南西路在宋朝经济居全国各路之首,强大的物质基础为江右商帮的兴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
宋末元初,景德镇瓷业迅猛发展,青花瓷烧造的成功使江西在全国瓷业输出独占鳌头。而进贤毛笔、烟花,广昌白莲,南丰蜜橘,临川西瓜,铅山造纸,宜黄夏布等特产均驰名海内外,并为江右商帮带来巨额利润。
江西人走州过府,随收随卖,操业很广。抚州人艾英南不无自豪地说:“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吉安人彭华也说:“吉安商贾负贩遍天下。”
江右商帮的一个分支抚州商帮,其经营的产品有粮食、陶瓷、布匹、烟草、蓝靛、药材、木材等。如宋代的抚州布商陈泰,生意做得很大,他在各地雇佣了中间人,协助将资金预先贷给金溪、崇仁、乐安以及吉安等地种麻、织布的农民手中,而后再收购他们的布匹产品。
而抚州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商人们就将木材分别从赣江,抚河顺水而下,然后出湖口,入长江,运销到南京、扬州、常州及武汉等地。
由此,全国各地江西会馆很多,几乎遍布全国。湖广是江西人徙居的一个重要地区,因距离不远,来往方便,故“豫章之为商者,其言适楚,犹门庭也。”所以在湖广的江右商很多。
云、贵、川也是江右商的汇集区,他们既经商于城市,也商贩于乡村里巷,甚至深入土管辖区,代官府“征输里役”。
还有的江西商人定居于山寨少数民族居住地,久而久之成为当地民族的酋长或首领。
除两湖、两广、西南边陲外,江右商在福建、江浙、河南等地也很活跃,当地市场上的许多货物都来自江西或出自江右商之手。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居住在北京的经商、赶考和谋官的江西人很多。当时北京有41所会馆,其中江西会馆就达14所之多,位居第一。
全国各地开中药铺的商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樟树,故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
江右商的活动既是明清经济史的重要内容,也对明清时期的江西社会经济和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右商内部也因地域关系分了不少商帮,清代的景德镇有“十八省码头”之称,商帮云集,其中较有势力的江西籍商人就有瑞州商人、奉新商人、南昌商人、建昌商人、临江商人、吉安商人、饶州商人、抚州商人、丰城商人、湖口商人和都昌商人。
清代的河口镇“富商巨贾,共仰八帮”,其中江西籍商人占了三帮,即抚州商帮、南昌商帮和建昌商帮。
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经营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样,于是便有了临清药帮、河口纸帮、吉安布帮、景德镇瓷帮等。
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实力和渗透力之强称雄中华工商业,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遍布全国。
江西自从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文化优势。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居全国第一。
明代江右商帮的极大兴盛,是精明的江西人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了其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江西明代的移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以后的几百年称雄中华工商业。
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百业兴旺。
尤其在北京,自元代开始,江西行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幽燕关陕、八闽两广、荆楚川蜀。江西的著名墨工南昌朱万初、清江潘云谷携墨售于京师;贵溪倪文宝、鄱阳童某也以制毛笔为业,所制之笔也都远销至京城。
到了明代,张瀚《松窗梦语》记载:
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伙,浙、直次之,闽粤又次之。
在京江右商以瓷器商、茶商、纸商、布商、书商、药材商为多。江西书商中,以抚州人居多。北京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等中华古建筑的设计建造者为江西雷氏家族。
据统计,明代各地在北京的会馆大概有41所,其中江西有14所,居各省之首。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最晚在永乐时就已经出现。
乾隆《浮梁县志》记载:“京师会馆二所。在北京正阳门外东河沿街,背南向北;其一在右,明永乐间邑人吏员金宗逊鼎建,曰‘浮梁会馆’。”其他还有如始建于嘉靖中期的南城会馆、广丰会馆等。
这些会馆,有相当数量为商人所建或士、商合资共建。清光绪时,北京有会馆387所,江西为51所,占比重虽少于明朝,但仍为各省之最。
江右商人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活动准则,有一些初看起来是成功商人共同的特点,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又可以感觉到这些东西在江右商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首先是讲究忠孝。江右商人信仰许逊,对于净明道的忠孝观念,自小就耳濡目染。在经商过程之中,又受到万寿宫的道德原则约束,因此,言行上比较讲究忠孝。
江右商人黄某,长期在湘西洪江一个桐油号家里做经理,油号老板去世了,其儿子接任,由于没有经验,在某一件事情上与黄某发生分歧,少老板竟动手打了黄某一个耳光,黄某就不去上班了。
这件事情很快在洪江的江右商人中传开,大家批评少老板没有尊重长者,是不孝的行为。不少油号纷纷来请黄某去他们的油号工作,黄某不肯去,当然也没有把这个油号的商业秘密讲出去、把客户带出去。
最后年轻的老板登门赔礼道歉,再次请他去上班。黄某认为:“少老板不对,但要对得起老东家,所以,我不会做对不起东家的事情;但也不能去上班,因为我毕竟是他的长辈,他不认错,我就不理事。”可见洪江的江右商人基本上是按照忠孝的伦理做事和做人的。
同时,江右商比较讲信用,如有不讲信用商号,经调查属实的话,商帮会采取办法,小则责其改正,大则孤立和惩罚它。
对于江右商人而言,明清以来一直是讲信用的典范,因为江西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区,江右商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远在外地做生意,如不讲信用,则难以立脚。
另外,江右商人还有讲究和气生财、讲究白手起家、讲究团结互助、讲究回报家族、家乡等特点。
[旁注]
危全讽 唐末五代时江西南城人,与钟传、彭玕、卢光稠、谭全播等人并称江右豪杰。危全讽注重发展教育和宗教事业,使抚州在短短数十年间培育出佛教禅宗几大流派,被称为“天下禅河的中心”。
江西会馆 是指由江西籍的在外的商人等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江西会馆筹建人是乾隆“天地人”三才之一的“地安”曹秀先。
万寿宫 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许真君,原名许逊,字敬元。他居官清廉,政声极佳,深受百姓爱戴。许逊死后,为了纪念他,当地乡邻和族孙在其故居立起了“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游帷观”,宋真宗赐名并亲笔提“玉隆万寿宫”。
紫禁城 在北京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依照我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阅读链接]
遍布四方的江右商帮,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财力,不约而同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万寿宫。这是江右商帮独有的标志。无论是大富还是小康,无论是抱团还是独行,都忘不了江西人祖先的文化偶像“许真君”。
古时江西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大基地,江右商帮自然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敬仰那些为民除害、清正廉洁的英雄,而生性聪颖、治病救人、为官清廉的许真君,便受到百姓的爱戴。自明初以来,在各省省会以及京都几乎都建有万寿宫,在全国城乡可说是星罗棋布。
万寿宫是江右商帮的标志,也是江右商帮财富与实力的象征。万寿宫既为旅外乡人开展亲善友好,祭祀活动的场所,又是商人、待仕或者下台文人们议事与暂住的地方,壮观、雄伟的万寿宫建筑显示了江右商帮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