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歌载舞的江西采茶戏
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
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继而见于赣东铅山县,之后很快在全省各地流传,并分别吸收当地的民间艺术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剧目、声腔,衍变为各具特色的多种采茶戏。
早期采茶戏以演生活小戏为主,只有3个角色,故又称“三脚班”。
江西采茶戏根据其不同特点和流行地区,大致可分为五类:
赣南采茶戏形成最早,清代中叶已流行于赣南和粤北。擅演轻松活泼的喜剧。表演上丑角常模拟猴、猫、鸟等禽兽动作,丑的“矮子步”和旦的“扇子花”均有特色。唱腔曲调分灯腔、茶腔、路调、杂调四类,以茶腔为主,弦乐伴奏。
赣南采茶戏剧目多为丑旦合演的民间生活小戏,如《挖笋》、《拣田螺》、《巧耍香龙》等,经过整理的《采茶歌》、《哨妹子》较有影响。
赣西主要有萍乡采茶戏和万载花灯戏等。流行于永新、宁冈、莲花、萍乡、万载一带,由赣南采茶戏流入后衍变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于赣湘交界地区,后期受湖南花鼓戏影响较大。
赣西采茶戏有二胡、笛、唢呐等伴奏乐器。主要曲调分灯彩词调、花鼓调、歌腔、民歌小调4类,传统剧目有《放风筝》、《卖杂货》等,民间故事戏《吴燕花》和《塞上红》较有影响。万载花灯戏后期受高安采茶戏影响较多。
赣东北地区有赣东采茶戏和景德镇采茶戏两种。
赣东采茶戏源于铅山县的茶灯戏,流行于铅山、上饶、贵溪、弋阳等地。初为二旦一丑的“三脚班”,受黄梅采茶戏影响增一小生,后又增加了老生、老旦、花脸,连同3个打击乐手,称为“七唱三打”的“半班”。
赣东采茶戏男角擅长扇子功,旦角擅长手帕功,曲调分“三角小调”和“湖广调”两类,早期演唱只以锣鼓伴奏,干唱加帮腔,后加管弦伴奏。主要剧目有《三矮子放牛》、《三姐妹观灯》、《打平斗米》、《鹦哥记》、《拷打红梅》等。
景德镇采茶戏系由湖北黄梅采茶戏流入后衍变而成,流行于景德镇、波阳、都昌一带。剧目、唱腔均近似黄梅采茶戏,表演上曾受饶河戏影响。
赣北地区有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和九江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县,其曲调分为本调和杂调两类,本调系由下河调发展而来,杂调包括茶灯调和小戏专用曲调。传统剧目有《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花轿记》“四大记”等48本。
武宁采茶戏流行于武宁、修水、铜鼓、靖安一带。清道光年间就已演整本戏,如《失印配》、《褂袍记》、《文武魁》等50余本。音乐曲调有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腔以及花腔和杂调。剧目、唱腔亦与黄梅采茶戏接近。
九江采茶戏流行于瑞昌、德安、九江、湖口一带,剧目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之说,唱腔分平板、花腔、汉腔、杂调4类,接近黄梅采茶戏。
赣中地区有抚州、吉安、宁都、高安等多种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源于宜黄县的三脚班,并受黄梅采茶戏、宜黄戏、傀儡戏等影响,流行于临川、崇仁、宜黄、乐安等地。
抚州采茶戏主要唱调有由“丰城丝弦班”唱调发展起来的“本调”和由抚州“会母调”发展起来的“抚调”,以及川调、文南词和各种小戏专用曲调。
抚州采茶戏伴奏乐器有笛子、唢呐、二胡等。剧目有《三伢子放牛》、《小和尚锄茶》、《白扇记》、《毛洪记》等。
吉安采茶戏流行于吉安地区,亦源于宜黄县三脚班,曾受湖南花鼓戏、吉安戏、宜黄戏的影响,唱腔分本调、文南词、小调3类,剧目有《大放马》、《欢送哥哥上南方》等。
宁都采茶戏流行于赣东南,发展中受祁剧、宜黄戏影响,曲调分本调、小调,主要伴奏乐器为“勾筒”,剧目有《锄豆》、《铲棉》、《毛朋记》等。
高安县的采茶戏源于灯戏,先后演变成两种采茶戏,一为锣鼓班,受当地瑞河大班影响较大,其高腔唱调和锣经具有特色,称瑞河戏。另一种为丝弦班,称高安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因受赣南等地小调和瑞河戏影响,原来伴奏只用“丝弦”,后吸收了京剧的锣鼓经。剧目有《孙成打酒》、《剑袍记》和《喜鹊闹梅》等。
[旁注]
矮子步 又称矮子路,汉调二黄丑角的表演身段。动作要领:上身伸直,提气,双膝向前弯曲,脚跟抬起,用脚尖行走,双手自由摆动,每走一步,脚尖刮地。
饶河戏 饶河人在南戏和弋阳腔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发展,变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以板击节的高腔,与乱弹、徽剧、秦腔、昆曲等皮黄声腔熔融糅合,形成了唱腔丰富、剧目众多,乡土气息浓郁的饶河戏。
宜黄戏 江西古老剧种之一,发源于宜黄县,已有近400年历史,我国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最初就是由宜黄班演出的,并因此有“宜伶”、“宜黄子弟”之说。中心流传地区为江西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闽西一带。
锣鼓经 指京剧打击乐各种不同形式打法的通称,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
[阅读链接]
江西采茶戏丰富多彩,载歌载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虽从清乾隆时起屡遭禁演,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广大农村。
由于它善于吸收各种民间歌舞和地方戏曲的长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江西流行最广泛的地方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