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之魂——赣江拾英

江西不仅人文辉煌灿烂,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江西景德镇陶瓷生产与艺术,对我国文化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作为我国文化的象征,传播于全世界。

另外还有宜春脱胎漆器、李渡毛笔与江西竹编、石冠群山的龙尾砚;名品迭出的婺源绿茶等;精英荟萃,各呈风姿。

丹青写意最高峰八大画风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他落发为僧,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他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人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他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

八大山人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

而且,八大山人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棵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

水墨写意是宋元以来兴起的一种画法。发展到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文人水墨画写意大师,八大山人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山人则两者兼而善之。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八大山人的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同时,八大山人亦长于书法,擅长行书、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八大山人的字、号、别名特别多,他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后做道士,居“青云谱”。

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以前的字均弃而不用。

朱耷在画中所书“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与“山人”紧联起来,非常像“哭”、“笑”两字,即“类哭之、笑之”作为他那隐痛的寄意,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旁注]

四大“画僧”明末清初,画界出现在艺术上主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情感,对振当时画坛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时称“四僧”的四位僧侣画家,朱耷、石涛、弘仁、髡残。四人都是明朝后裔,都擅长山水画,却各有风格。

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代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世称“浅绛山水”。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经验创作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阅读链接]

八大山人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鸟虫册》,其《涉事》一幅,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

在八大山人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

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山人才真正做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