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声腔的相互融合

柳子戏属于多声腔的曲牌体剧种。其唱腔是由众多不同宫调、不同板式的曲牌所构成的。在它的唱腔曲牌中,既有粗犷奔放、质朴劲拔的所谓“粗曲子”,又有缠绵细腻、典雅华丽的“戏曲子”。

就音乐风格来说,柳子戏的曲牌既有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的调子、赞子等,又有文雅大度、宫廷色彩鲜明的风入松、步步娇等。

柳子戏唱腔以明清时期的俗曲为主体,同时,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了其他多种声腔的曲调,逐渐衍化为自己的曲牌。

其中,明清俗曲类的曲牌分为两类,一种是曲子与小令,即以长短句为主组成的曲牌,包括“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四部分。

五大曲是柳子戏常用曲牌,即黄莺儿、山坡羊、锁南枝、娃娃、驻云飞。艺人们亦称此为“五大套曲”。这里所说的“套”不同于昆曲里的“套数”,而是指每支曲牌都有各自不同板式的唱腔,并且男女腔齐全,各自均能自成一套,即同一曲牌通过各种不同板式所组成的“散、慢、快、散”的成套唱腔。

复曲是指同一个牌名包含两支以上不同曲调或板式的曲牌,如步步娇,既有越调步步娇,也有下调步步娇;再如画眉序,有原板曲牌,也有二板、三板曲牌。复曲所包含的曲牌,不如“五大曲”的行当腔齐全,板式完整,但也有较强的表现力。

单曲是一个牌名只有一种唱法的曲牌,如一封书、二凡、苦绣江、江流水、半朝銮、绣罗带、将军到、老江东等,由于这种曲牌腔格固定,又无其他变化形式,所以在传统剧目中多系专曲专用。

柳子戏中的小令是指在传统剧目中,穿插运用的一部分小曲牌。它词义通俗,旋律简朴,又多无过门,且全系二板结构。小令部分包括银纽丝、扑门风、五更转、鬼灵歌、弼马瘟、爱春风等十余种。

由于这些小令短小精悍,富有一定的吟诵性,且各具情趣,因此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柳子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种是由七言或十言为主组成的上下对偶句结构的曲牌,如柳子、赞子、序子、调子等。

柳子属越调系统中的二板曲牌,唱词由七字句的上下句组成,句数可多可少,长短不限。由于柳子具有通俗易懂、变化灵活的特点,且速度中庸,近于说唱,有较大的可塑性,所以是柳子戏中的常用曲调之一。

赞子属于紧打散唱类曲牌。由于它以“柳子”过门的无定次反复作为唱腔的伴奏,所以艺人们有时也称它为“三板柳子”。

在演唱赞子时,乐队的伴奏不跟腔,而是演奏其固定的旋律,演员的唱腔则属自由的说唱体。根据人物感情的需要,可作多种形式的发挥。唱腔与伴奏形成对比性复调,富有鲜明的风格特色。

序子的唱词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两种形式。唱腔种类也比较多样。它既有越调、平调等不同调性的曲牌,也有原板、二板等不同板式的唱腔,并且男女腔齐全。但无论何种序子,其上下句对仗结构的基本形式不变,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序子既长于叙事,又善于抒情,应用非常广泛。除可以独立成段外,还经常与其他曲牌结合使用。这即是柳子戏中经常使用的“挂序”手法。

所谓“挂序”,就是在结构严谨的曲子中,插入带有板式变化体因素的序子,以补叙不足之情。如山坡羊挂序、锁南枝挂序、驻云飞挂序等。

由于序子所使用的这种七字句或十字句唱词,不仅对曲词可以发扬尽善,而且对曲意也可做出补充、引申和发挥,使其浅显通俗,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因此,挂序手法的大量运用,冲破了各曲牌在词曲上严格的结构形式,增强了曲牌唱腔的可塑性,丰富了柳子戏音乐的表现能力。

调子分属于越调、二八调和下调三种宫音系统,亦有二板和三板两种不同的板眼节拍形式,各种调子曲牌,均属于上下句对仗体结构。越调和二八调子为常用曲牌。由于二八调子中经常出现连续的切分节奏,所以,音乐性格跳跃活泼,适合于表现比较欢快的情绪。

“柳子”、“赞子”、“序子”、“调子”等这些由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组成的曲牌,与长短句式的曲子与小令中所包含的曲牌,在曲体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风格方面,曲子与小令多以古朴典雅见长,而上下对仗句体的各种曲牌则更具通俗易解的特点。

两类曲牌各具风采,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特别是通过“挂序”、“加赞”等手法,使这两类曲体结构完全不同的曲牌组合在一起使用,可各扬其长,这是构成柳子戏音乐雅俗共赏的重要因素。

除了明清俗曲类的曲牌,在柳子戏中还融合了各种客腔的曲牌,包括“青阳”、“高腔”、“乱弹”、“昆调”和“皮黄”等。

青阳腔来自安徽,由于皖北和鲁西南接壤,青阳腔传入山东,被柳子戏吸收,经过长时间的沿用,同柳子戏曲牌相互浸融,从而形成了柳子戏中的青阳曲牌,它包括原板青阳、二板青阳、三板青阳等各类不同板式的唱腔,有生、旦、净各行当唱腔之分,并能构成节奏快慢变化有序的成套唱腔。

由于青阳曲牌的唱词格式和唱腔的曲体结构具有变化灵活的特点,不像“曲子与小令”那样严格,多以艺人们称它为“乱青阳”或“滥青阳”。也正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可变性,才更增强了它在音乐上的表现力。

除在各类剧目中与其他曲牌穿插使用外,在柳子戏中,还有一批以唱青阳为主的剧目,如《大香山》、《斩貂蝉》、《祭旗》、《单刀会》等。

高腔系由弋阳腔衍变而成。至今仍保留了一唱众和,锣鼓击节的艺术特点。人声帮唱大多只帮句尾末字及其拖腔,并以打击乐伴之,具有独特的风格。高腔进入柳子戏后,与本剧种的曲牌词格、曲调相结合,产生了青阳高腔、山坡羊高腔、娃娃高腔等多种形式。

另外,还有一种用“三大件”伴奏的高腔,是一板一眼的节拍形式。这种高腔用弦索乐器伴奏,而无人声帮唱,艺人称它为弦索小高腔。柳子戏优秀传统剧目《抱妆盒》中就插用了这一曲牌。

高腔与其他各类曲牌在音乐风格上有较大差异,在一些剧目中穿插运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柳子戏还积累了一批以唱高腔为主的传统剧目,如《张飞闯辕门》、《华容道》、《借靴》、《花子拾金》等。

乱弹的曲调与“吹腔”相类似。该腔进入柳子戏后有了较大的发展,除在板式上衍化出原板、二格硬板、二板等多种形式外,还加强了唱腔旋律的华彩性,增强了它的抒情性功能。在柳子戏中,以唱乱弹为主的剧目有《盗骨会兄》、《图书剑》、《铁弓缘》、《鞭打芦花》等。

罗罗其词格与“娃娃”完全相同,但曲调各异。柳子戏中的罗罗曲牌虽种类不多,但它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跳跃,擅长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在一些剧目中也经常使用。柳子戏中的《下南唐》、《大锯缸》、《卞家寨》等,就都是以唱罗罗腔为主的传统剧目。

昆调是由昆曲传入柳子戏的曲牌。如昆曲步步娇、黄乐调、新水令等。昆曲曲牌虽经长时间的融合消化,但至今仍保留着昆曲的演唱韵味和行腔方法,以及句间无过门的特点。在柳子戏的一些剧目中,经常作为插曲使用。

皮黄随着皮黄腔的崛起和在全国影响的日益扩大,柳子戏也吸收了一批皮黄剧目,如《捉放曹》、《荐诸葛》、《三娘教子》、《玉堂春》等。同时,采用其唱腔和伴奏形式。

这些客腔类的曲牌,在长期的演唱过程中都已被融入了柳子戏中,如乱弹除归入柳子戏传统平调的宫音系统,使用柳子戏统一的“开板”,即前奏外,还与曲牌相结合,产生了乱弹娃娃。青阳在保持自己调式特点的基础上,又创立了青阳序、挂序等形式。

这些客腔曲牌在柳子戏中,既形成了色彩和音乐风格上的对比,又能达到协调统一。它与俗曲腔系中的曲牌穿插运用,各扬其长,互为补充,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柳子戏唱腔音乐。

[旁注]

板式 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我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在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越调 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南部、东部,以及湖北省的西北地区、陕西省的东南部分、安徽省西北的一部分、山西省的东南和河北省的南部的部分地区。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

平调 我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也称“武安平调”,是十二律中最低的调子。平调属于“梆子戢”,行当齐全,善演历史戏。它旋律优美,长于抒情,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在表演上具有活泼、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

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多用于骈文,是我国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青阳 一种戏曲剧种,这个剧种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得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于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青阳腔在声腔上属南曲五声系统。它用锣鼓伴唱,不用管弦,一唱众和,独唱与帮腔结合,而且运用腔滚结合的歌唱方法,即滚调。

《单刀会》 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剧本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全剧共四折。《单刀会》现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华容道》 是京剧红生的传统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叙述了曹兵临赤壁,为周瑜施火攻所败,全军覆没,狼狈北逃华容道,无法过关。曹探知为蜀将关云长所把守,又素知云长重于信义,乃苦苦哀求并陈以往日款待之义,纵之使归。云长因见其怜,果为所动,慨然允诺而释之,孟德始得逃脱。

罗罗腔 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戏曲剧种,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阅读链接]

柳子戏的传统剧目有数百出之多,虽有一部分现已失传,但就目前尚能演出和有资料可考就有200余出。其中不仅保留了我国戏曲史上的名著《刘智远白兔记》、《杀狗劝夫》等,还遗存了一部分明清时期即具有一定影响的早期戏曲剧目,如《游西湖》、《抱妆盒》、《金锁记》、《玉簪记》、《白罗衫》、《盗骨》等。

至今仍被剧团作为优秀传统剧目并经常上演的柳子戏《盗骨会兄》,与《缀白裘》二集卷三所载《昊天塔·盗骨》一折基本相同,二者不仅情节、人物一致,大部分唱词也基本相同或相似。

此外,如《白兔记》、《抱妆盒》等,亦都以这一古老剧种的演出形式经常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使其成为北方戏曲的一种“活化石”。